单亲家庭儿童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
(2013-05-25 08:03:52)
标签:
肥乡常耳寨中学胡克涛教学教育 |
分类: 肥乡常耳寨中学5人 |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交往日益频繁,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价值观的变化和生存的压力等诸多因素,现在社会离婚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伴随着单亲家庭环境成长的子女,也给社会带来许多不稳定的因素。如何尽早地改善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思考和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单亲儿童的心理特点
父母的离异对未成年的儿童无疑会产生心理上的压力、精神上的困扰。单亲儿童一般会表现出下面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特点:
1.自卑。在我国,人们的传统思想是离婚是一件不光彩的事,单亲儿童的自卑感便油然而生。单亲家庭子女在学校和生活中,容易成为群体中被孤立的对象,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觉得自己势力单薄。自卑感强的表现为沉默寡言,对学习没信心。从而在小朋友中回避这事,对小朋友和老师都保守这秘密。
2.逆反。单亲儿童因父母离异。有的受同学、同伴的歧视,慢慢对父母、家庭产生一种厌恶感。对新建的家庭增加陌生人,他们言行举止受到约束。这样会产生逆反心理。更可怕的是这种逆反发展到对老师、对同学、对社会的逆反,产生破坏性。
3.孤独。许多单亲家庭的孩子,离婚后父母的心情不好,很少和孩子交流。冷落孩子。长时间的隔阂产生孤独感,表现害羞、不合群、不大方、不善于和同学交往、不热爱集体活动、组织能力差、自控能力弱。
4.自私。有些孩子不接受继父母的管教或不变管太严,从小养成自私自利、目中无人、唯我独尊、霸道无理的心理特点,事事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心中没父母、没同学、没老师、没他人。表现为不关心集体,不参加公益活动,不遵守校规班纪。
二、对问题儿童的心理治疗
对单亲儿童的心理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无疑就是找到其心理症结,排除孩子在认知、情感、性格、态度和行为方面的心理障碍,减轻或消除领孩子痛苦的各种情绪和行为,避免身心疾病的发生,促使孩子在认知、情感、一直、性格、能力和品质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1.真正了解、关心单亲儿童。教师和家长了解孩子是属于哪一类型,和孩子充分沟通。相互信任和理解,做好心理辅导基础。了解家庭背景问题症结,依托孩子兴趣爱好进入孩子内心世界。当老师和家长理解和体会时,才会把秘密告诉我们,倾听我们的心声,从而接受老师和家长的教育,与孩子的沟通才会取得显著效果。
2.消除单亲儿童与家长的隔阂。教师及家长给孩子讲道理,让孩子正确看待单亲事实,重新认识家长之爱。教师向孩子解释父母离异的事,不必耿耿于怀:亲自之情是不可改变的。恢复父母慈爱形象。通过教育启发,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教师给予心理支持,从而心理产生安全感。
3.让单亲儿童倾诉心中的苦闷、委屈。要尽办法帮助孩子疏导情绪,使孩子愿意向家长、老师倾诉,得到大人的开导和帮助。作为老师要主动和孩子沟通,谈心,鼓励他们说出心里话,让他们释放心理苦闷、委屈、痛苦。通过引导和帮助,让儿童宣泄心中的苦闷,达到心理平衡,心情变开朗起来。
4.重新“爱”的教育。对离异的孩子来说,最受伤害的是心灵和情感。家庭、学校、社会要让他们把失落的爱捡回来。不但要为孩子奉献爱心,让孩子体验“爱”的美好情感,还要让孩子向别人奉献爱心,为他们创造奉献爱的机会。鼓励单亲儿童帮助用心克服小困难,帮助同学,让孩子们体验世界到处都需要爱,爱的奉献一定能换回爱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