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充分发挥学具的作用
(2013-04-15 22:49:46)
标签:
申立雪课例研修 |
分类: 馆陶一中18人 |
学生使用学具进行课堂学习,是其获得知识,、培养实践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科学有效的使用学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还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从而更好的便于学生们理解和掌握。但是,倘若学具使用不当,不但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及认知能力,甚至还会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从而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信心。
本次课例研修三轮课每次都使用到了学具,但是,并不是每节课都发挥了学具该发挥的作用。在第一轮课时,由于导入占用时间过长,导致后面课堂时间压缩,授课时间缩短,学生自己动手时间不充裕。从而,导致最终学生自己动手制手环节的一塌糊涂,学具做的错误百出,我发现不少同学在制作学具过程中甚至露出了痛苦的表情。所以,这节生物课下来,感觉学具使用完全是在浪费时间,感觉很失败。原本设想能很大程度调动学生积极性,但最终却是打击积极性,成了学生的负担。
那怎么才能让学具的使用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乐在其中呢?
一.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具的使用,更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倘若分工不合理,必将阻碍小组学具使用。所以,在进行分组的时候,不要太随意,可以把优等生与后等生互插,用优等生带动后等生,保证每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合适的任务,从而不但调动优等生的积极性也能调动后等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二.
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氛围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倘若小组成员之间互相排斥,那必将注定学具教学的失败,所以,教师首先要协调好小组成员之间关系即给小组成员之间以明确的分工。其次,教师还应该把控好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毫无压抑感的氛围中学习,让学生感于设疑,敢于动手操作,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学习变成学生内在的心理需求。
这是我三轮课例研修下来,总结的最重要的两点外在条件。吸取了第一次学具失败经验,我在第三轮讲课之前,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配,并明确了各成员的任务。所以,我第三轮课堂的学具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小组成员相互协调,最终学生学具快速准确成功制作,且提高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学习的自觉性。
总之,优化学具操作使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不仅利于学生知识水平提高,且符合现代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那学具使用的效果到底如何,关键还在于教师的有意识的引导和有步骤的组织。但我们一定要注意学具的使用不能脱离教学而使其变成单一的、机械的、无目的性的操作,这样,不但不会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反而会使其成为学生的负担,使学生对其产生厌烦,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得不偿失。
第十六期 馆陶分队 馆陶一中 地理科学 申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