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585、我和双缝实验(三)不看月亮时,月亮就不存在吗?

(2018-11-07 19:51:47)

《我和双缝实验——

  我们不看月亮时,

  月亮就不存在吗?》

 

(三)量子力学对量子的描述


量子力学主要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微观世界。

当一个粒子具有 2 个互相矛盾性质的时候,

粒子的整体状态

可以写成 2 个状态的波函数*的总和,

并且这个粒子就是这 2 个态的 ‘叠加’。

 

http://blog.creaders.net/upfile/image/20181107/1541589956233627.jpg



函数(function)是一个数与另一个数的对应关系。

通俗地说,如果 B 随着 A 变,

那么,B 就是A的函数。开玩笑地说,

谈恋爱时,一个恋人就是另一个恋人的函数。

 

粒子同时处于(至少) 2 个态。

只有在观察后,这种叠加才随机“塌缩”到

叠加态中的一个了。

观察前,粒子是同时处在(至少)2 个地方的!

只有‘观察’才使波场(概率),

“塌缩”到一个具体的

 

http://blog.creaders.net/upfile/image/20181107/1541590036153053.jpg

                  sucai.redocn.com

http://blog.creaders.net/upfile/image/20181107/1541590062329499.jpg

              www.zhangziqi.com


对于受到‘原子微粒’反弹的‘光子’,可

以确定地说:‘光子’不观察‘原子’。

二者相撞后,光子和原子

重叠成包括‘光子’和‘原子’的

所有可能位置的叠加状态。

观测选择的结果是一种随机性,即

波函数的塌缩具有随机性。


http://blog.creaders.net/upfile/image/20181107/1541590658334107.jpg

 





(四)双缝实验的实质        

          是“观察者”问题


第一个量子之谜产生在对光的研究中。

 现在,不仅限于光子,

而且电子、原子或大分子,

也能显示出波的干涉现象。

只不过要想得到电子、原子或分子的干涉图案,

需要几千美元以上的演示设备等复杂条件的配合。

当今,技术已达到利用激光,

使肉眼就可看到原子的程度了。

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就能看到单个原子

原子等微观物质所作的双缝实验,

其表现的量子现象与杨的双缝实验是相同的。


现在让我们来问一个有趣的问题:


是“观测”决定了‘外部情况’,

还是‘外部情况’决定了“观测”的结果?

这个把“观测” (含意识在内)

与“外部世界”连接起来的问题,

就是物理学家所说的“量子之谜”。


这个问题所涉及的,

也是双缝实验的实质,即“观察者”问题。

借助对光的研究,量子之谜第一次出现。

爱因斯坦说过,他不相信量子力学,

因为他相信不抬头看月亮月亮还是会在那里的。

爱因斯坦的意思是说,按照量子理论,除非你去看它,

否则月亮根本就不存在


量子物理学家曾经说过一句名言:

当你不去观察的时候月亮是不存在的

这也就意味着,

“观察者”似乎是整个世界的决定因



http://blog.creaders.net/upfile/image/20181107/1541590514373852.jpg





 






第一个量子之谜—对光的研究

干涉现象表明,

光是一种分布于两窄缝的‘波’。

我们可以证明,

光是一种向四周扩散的波。

但是光电实验却证明:

光不是一种向四周扩散的波,

而是一种粒子流

 

这种矛盾的性质

表明自然界存在着某种神秘的事。

这种神秘,伴随人们走过了一百多年。

人们所能做的只是,通过需要

来选择两个矛盾东西中的一个。

在某些实验中,

光显示出波的属性;

而在另一些实验中,

光则显露出粒子属性。 

现在物理学家认识到,光子、电子、原子、分子等物质,都可以既是浓缩的,也可以是弥散的。一个对象的性质,取决于你如何选择它和如何看待它。就是说,早在20世纪初,物理学家已经认识到: 微观物质既可以表现为浓缩的粒子,也可以表现为向四处传播的波。到底以什么形式出现,取决于人们所选择的实验。这个问题暗含着,研究物质规律的物理学遇到了有关的意识问题。这是现代物理学在发展到顶峰时期所必然出现的情况。难怪几乎所有的物理学家都瞪大了眼睛,惊奇地看着他们原本最不希望看到的事!今日物理学的理论和实验似乎都在向人们述说着如下事实:意识不是物质之外的事,即,意识不能被排除在物质之外。意识和物质,从本源上来看

二者‘非一’亦‘非异’。


(从凡思转为圣智,要经一辈子的努力,

   意识和物质,远非纸上谈兵,实相,要实证啊。)


   谢谢阅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