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022《思想的形成》 待众缘 引自果

(2016-07-25 19:59:03)
标签:

思想的形成

东方智慧

待众缘

引自果

种子有六义

022  提示:‘种子只是一种‘功能’。它没有肉眼可见的质量,不能以色、声、香、味、触而觉知,但在发生作用时,却有强盛之力用(能量)

 

 

【笑话连载】

 

http://s10/bmiddle/003wUsfqzy73x9CxF3P89&690待众缘 引自果" TITLE="022《思想的形成》 待众缘 引自果" />

【注】上面的笑话是转载文出自互联网

www.nipic.com谨此致谢。

 

 

好,笑过后,让我们来继续学习那能生成人心

及万物的唯识思想《种子第五义待众缘》

 

 

 

http://s2/bmiddle/003wUsfqzy73x9WfFMR41&690待众缘 引自果" TITLE="022《思想的形成》 待众缘 引自果" />

 

 

待众缘:种子生现行,必待众缘和合。

 

种子的功能虽是任运而转,但法不孤起,

有了种子的亲因缘,

尚须待“增上”等诸缘和合,

方能起现行生果。

 

再往细里说:

心法生起要具备四缘,

色法生起只需具备二缘。

 

关于各种缘,将在适当时候还会说到。 

 

 

 

 

http://s15/bmiddle/003wUsfqzy73xadLndA7e&690待众缘 引自果" TITLE="022《思想的形成》 待众缘 引自果" />

 

 

引自果:种子不是一因

生众果,

而是各各引生自果。

色法种子生色法之果,

心法种子生心法之果

 

种子即是功能,但

种子(即功能)从何而来呢?

 

照唯识学上说,

种子(功能)有二类,

一类是‘本有种子’;

类是‘新熏种子’。

 

种子的来源角度说,

种子可分为本有种子’和

新熏种子’。

  

A.本有种子,

 

谓本识中,

本来含藏有一切有为法的种子(功能)

 

B.新熏种子,

 

谓本识中所藏之种子,

不是本来固有的,

而是由现行之前七识,

随着所应 “心、色”万法的种种熏习,

而成为有生果功能

的“新种子(功能)”。

 

依种子的性质说,

种子又分为‘有漏的’和‘无漏的’2类种子。

 

1、   有漏种子,

是能生“有为法的种子,

亦即三界六道可受生死的种子。

 

此中又有

 

A.名言种子;

B.我执种子;

C.异熟种子。

 

(对于异熟,有种种解释,据成唯识论卷二载,所谓异熟,系谓‘因’变为‘果’,此‘果’之性质,异于‘因’之性质。‘因’有善有恶,而‘果’具非善非恶之无记性,故自‘因’成熟为‘果’,其性质已变异为别类。)

 

2、   无漏种子,是能生菩提因的种子,也即可入“见道位”乃至罗汉、佛果位的出世种子。

 

种子有一个很时髦的名字

即称种子习气

习气即是现行所熏习成的“气分”。

 

在前文之中,

屡屡提到‘现行’二字。

现在总结一下何谓现行?

 

现行是显现的意思。

如前述,第八识具有生出一切法的功能,从这种功能(种子)生的一切色法或心法,它们所呈现的苦乐境界等都可称为现行。

 

也就是说, ‘现行’是

由种子产生色法或心法的种种现象。

其中,

“色法”必由“色种子”产生;

“心法”必由“心种子”产生。

 

唯识家认为

“现行”由“本有种子”生起的同时,

这种“现行”所具有的对第八识的熏习作用,就能形成“新的种子”了,

因而呈现出--

本有种子生现行、

 

现行又熏习成新种子的二重关系。

 

到底什么是二重关系听下回分解。(未完待续)

 

 

感恩:这些唯识理论确实有点深,但我们若能迈过这个门槛,熬过这段抽象枯燥,相信您的境界就会有较大的飞跃或不同,否则当初被我们尊敬的唐僧也不会为了更好地学习唯识而去印度取经了,坚持下去,说不定会有收获的。我真诚地希望所有的朋友,都来关心一下有关人心的故事,关心她的来龙去脉……。我可以这样说吗:我们的人心,即便从理论上说,也是非常有趣的。

 

 

感谢并感激您的大力支持与帮助!!

 

 

 

【鸣谢:图片资料参考互联网,谨此致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