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老诗 (三首)
一 垂老归
陈先学
“乡音未改鬓毛衰"
一双老眼看过来
寻找千年那沟水
觅踪百年那条街
濑溪老水淌成河
鸡肠子蝶变四条街
车水马龙,繁华当代
濑溪老河
两岸峡水媚百态
龙湾锦城水东流
昌州古城无尘埃
旧桥隐去新桥高
跳蹬河桥景观台
蹉跎岁月寻旧貌
乡音已改重安排
国语京音普通话
飘来荡去满堂彩。
二 记老俗
陶渊明弃官回故土
“无可奈何犹食粟
未能免俗学浇蔬”
赵秉文不愿穿官服
“未能免俗聊从宦
遥望孤云忆旧庐”
随乡入俗、不从俗途
千百年来一条路
识别、掌控习俗,难得糊涂
后人佩服杨绛、钱钟书
他们夫妇,终生“免俗”
一人成为翻译家、文学家
一人成为文化昆仑、国学泰斗
忆古人老祖,见夕阳风骨。
三 忆 “三老”
法治靠刑罚
礼治重教化
法治事后严处
礼治事前普法
汉高祖刘邦出招
立“三老”,颁治国诏
从公元前265年起
全国开设“三老”
选择德才兼备的三、五位老人
一组组进村、乡、县、郡
直至皇帝居住的天朝
协理衙政,调解民间纠纷
风调雨顺,天下太平
汉室江山,一派大好
汉朝“三老”,引领正道
唐朝骄弃“三老”
老诗圣杜甫呼号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公然抱茅入屋去”
岁月穿过时光隧道
社会留恋“三老”
“三老”变味仍在一一
"挤老、欺老、啃老”
大多是儿孙领导
回忆汉天“三老”
传统红旗飘飘
一部尊老爱幼历史
今读歪瓜裂爪。
2021.11.6.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