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三物理二轮复习的一些有效做法
(2014-04-16 15:35:40)分类: 交流互动 |
浅谈高三物理二轮复习的一些有效做法
高三物理通过一轮复习,学生基本上掌握了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规律及其一般应用。但这些方面的知识,总的感觉是比较零散的,对于综合方面的应用存在较大的问题。二轮复习中,首要的任务是能够把整个高中物理知识网络化、系统化,把所学知识连成线,织成网,梳理出知识结构,使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下面我将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谈谈我的一些想法与做法。
1、
从几次诊断和模拟考试情况不难看出,学生在基本题目上得分率仍不够高,这说明在前段复习中,我们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复习的不到位。无论高考怎么考,都必须夯实学科基础,只有打好学科基础,才有可能谈到综合能力。因此,我们在二轮复习中进一步抓好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复习,引导学生打牢学科基础。专题复习不是单纯做题讲题,而是要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有机地融于习题之中,在习题讲练中结合有关概念和规律复习,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物理情景,完成由知识点向知识面和立体化知识网络的过渡。
2、
专题复习难度增大,我们坚持教师讲解为主,但要注意在学生预先准备的基础上,找准学生的疑惑点,通过展示、剖析解题过程,帮助学生总结知识的运用思路、解题技巧,以达到巩固、拓展重点知识、训练学生思维、提升学生能力的目的。为提高课堂效率,我们加大备课投入,对专题所涉及的例题、练习、测试题自己先充分的研究一遍,然后在此基础上设计课堂实施思路,决不因备课不充分而耽误学生的时间。另一方面,继续重视学生知识过手的训练。光教师讲得再精彩,学生没有变为自己的东西,那也是白费功夫,毕竟高考是学生参加高考。对此我也精选了十来套短平快的十五分钟七选五选择题专练,随堂课练后马上讲评,趁学生愤悱之时及时点拔一下,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3、重视学生得分技巧指导与解题方法的培养
从几次考试的情况来看,学生在规范解题答题方面问题比较严重,要对学生进行“规范答题”的技术指导,结合考题进行解剖分析,使学生明白“为什么扣分?”“这样答题能得几分?”,“怎样答题才能得满分?”等道理;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答题的变通处理,努力做到“多挣分、少失分”要进行必要的“标准化考试”训练,使学生适应考试程序。高考成绩出来以后,总有几匹黑马,大家说他发挥得好,到底哪里发挥得好,可能是他答到得分点上去了。得分技巧要渗透在平时上课中,因为这时一个好习惯的养成,考前突击效果不太明显。紧张的考试中,在考场上由于时间限制和心态调整不好,试题全过程分析不透,或者时间来不及,干脆不写或者胡写一通,这样是不会得分的。因此要求我们在平时对学生答题技巧加以指导和培养,能捞一分是一分。针对以上这些情况,我几乎每次都有意识地轮流找一些同学来帮忙改试卷,让他们清楚怎样写才能得分,怎样写不能得分。通过训练,有不少同学说他已经喜欢上改试卷了,加上每次讲评都会在黑板上规范的板书示范,这样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得分意识。科学的解题方法是打赢高考仗的有力保证,毕竟紧张的考试中,时间就是分数,只要方法得当,可以省出更多的时间做其他题或者检查出更多的错误。我在课堂选择题七选五十五分钟专练中曾遇到一个同学,没有应用我们平常一惯强调的做题迂回战术,即遇到卡壳时就及时往后跳的方法,结果她从头到尾卡在了第一道选择题上,一道也没做出来十五分钟就过去了,真是得不偿失。
3、
高考试题始终坚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物理试题十分注重考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方法,而正确审题是解题的第一步。审题的认真、细致和对关键词的正确理解,对隐含条件的挖掘、对干扰因素的排除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解题时,同学们首先要养成完整地看完题目后再做题的习惯。为了抢时间边看、边写,或匆匆一看就下笔,往往会忽略后面可能出现的重要条件而造成失误,至于从题目中挖掘隐含条件、启发解题思路就更无从谈起了。要耐心仔细地审题,准确地把握题目中的文字条件的关键词与数字条件的量(变量的取值范围、所给的数字条件所反映物体的运动状态等),从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以便迅速找准解题方向。
4、
结合近几年四川高考题的特点和考试说明要求,和学生一起分析高考试题中知识点的分布情况,知识点之间的结合情况,知识点与书本的结合情况,知识点在考题中出现的频率,知识点考的难易程度。也包括实验的变化特点和考法,三道大题的设计和通常的考试方向,和学生一起将大题进行拆题,拆成一个个的小题。随着常时间的训练和经验的积累,学生在脑海里就形成了高考题的大致轮廓和试题的初步印象,由此来指导学生平常的复习,尽量减少因平常去做一些偏怪难题而白白浪费的时间,从而更有效的提高复习效率,做到有的放失。
5、
a)
(1)
(2)
(3)
(4)
(5)
(6)
(7)
b)
(1)
(2)
(3)
(4)
c)
(1)
(2)
(3)
(4)
(5)
d)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