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发挥教师的期望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2013-03-11 11:12:26)
标签:

教育

分类: 成果展示

发挥教师的期望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禹城市辛店镇中心小学教师  于芳

【内容提要】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要有期望,对学生的学习抱有期望的态度,在教学中要把时间交给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善于与学生沟通,教师要及时理解学生的心理,并且提高自身的素质,这样才有利于教学。

【关键词】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营造良好班级,善于沟通,提高自身条件。

【正  文】一个人期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通过执着的追求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想想一个完美的理想人物,摹仿他的优雅举止,你也学会了举止的优雅;学习他的经验和才能,你也具有了这些经验和才能;摹仿他所具有的一切美好的东西,你也具有了那些美好的东西等等。可见,这是“期望效应”反映出来的结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期望不仅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自身工作的一种动力。例如,在教学中,当一个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对学生说:“我相信你能做好这道题。”学生带着教师的期望,信心满满地走上讲台,完成了这一道难度较大的习题。相反,如果当时说“必须做出这道题来”或者安排时毫无表情,那么学生就会担心害怕,学生的完成情况就不会太理想,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期望作用。为此,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营造一个期望向前的班集体氛围环境

教学就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合作,是情感交流的统一。在班级教学中教师的一举一动,不仅涉及一个学生,而且涉及到全班学生,教师的期望效应也常常受到班级体舆论气氛的影响。教师在采用期望效应策略时,要考虑并着手改变班集体舆论气氛。而课堂舆论气氛的酿成者,不仅仅是教师,还有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把时间留给学生。一个学生的某中心理状态一旦扩散出去,就会感染一大片。要善于鼓励学生,学生能因此改变心态,完成某件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善于掌握和运用学生的心理气氛,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防止不良气氛的传播感染,又要善于培养学生骨干,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形成和维持课堂教学的良好氛围,这样就可使劣性环境变为良性环境,创造一个人人期望向前的班集体氛围环境,以期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学生积极发言,让学生心理轻松,为教师讲授新课能创造良好条件。

 (二)教师要善于与学生心理沟通

学生对教师的期待一般采取三种态度:一是全接受,二是拒绝接受,三是无所谓。造成学生对教师期望态度的差异,主要取决于师生的心理关系,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大,学生易表现为拒绝接受期望的态度;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小,学生就表现为接受期望的态度。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行为习惯。教学需要教师与学生推心置腹,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对每个学生都抱有希望,平等对待学生,与学生进行沟通,对学生给予鼓励和支持,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由地、大胆地参与学习探索与交流,都能大胆质疑和创新。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和进行创新的期望或初步的愿望。

(三)努力创造教师自身条件

教师的专业水平、心理品质、个性特征、创新精神是影响教师期望效应的自身内在条件。一个在教学或学生中,毫无威信的教师,在教育学生方面也是没有进步作用的;一个在心理上存在着严重缺陷的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只有抑制的作用。特别是当施加期望效应的教师自身条件充足,环境条件良好,学生又愿意接受时,其期望效应最好,是正效应;当教师自身条件充足,环境条件不良,学生又不愿意接受时,其期望效应较差;因此,教师应努力创造自身条件,改善与学生的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人际范围,是教师实施期望策略的基础。如果教师勤奋钻研业务,自觉提高职业素质,并敢于标新立异,大胆创新,精心设计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活动,千方百计、千辛万苦地开启学生创新思维之门,努力进行教学方法的优化,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就能发挥良好的期望作用,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

在教学中,我们的教育对象虽然年龄大小有所不同,文化层次有所不同,但在接受教学信息的过程中,一般都要分析教育输出者的目的和出发点,以便全面正确地理解教学信息。而且,学生对其目的、动机的分析判断,常常决定着采取何种态度接受教学信息。俗语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日寒。”从善良美好的目的和动机出发,所传达的教学信息,则会被学生所接受并引起思想感情上的起伏与共鸣;相反,从恶意伤害的目的和动机出发所使用的教学语言,则会引起教学信息接受者的反感、思想感情上的拒斥态度以及逆反心理。因此,在教学中,只有努力创造条件,发挥教师的期望作用,才能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积极健康的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