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温恒堂
温恒堂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629
  • 关注人气:7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史上最简单精准的均线买卖秘诀,牢记了(经典)

(2020-08-13 23:30:33)
分类: 温恒堂.实战技巧

在日常股票操作中,均线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标准

第一、均线反映的是平均成本,比如5日均线反映的是5天的收盘价计算的平均成本,如果股价在均线上面,表示最近5日买进的都是盈利的,反之亦反;

第二、均线最最重要的一个功能是助涨助跌性,这一点大家都很明白,但是有时候要多深入挖掘一下均线的细节和副产品,比如:根据股价和时间,大概的估测未来的均线趋势;

第三、均线也是重要的趋势指标,所以无论是谁,如果需要借助均线安排自己的交易系统的话,都需要注意一下,均线是重要的趋势线指标,有时候低点连线的划线不是那么严格或者不是那么明显或有效;但是均线作为趋势指标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第四、均线可以和确定性联系起来;长期均线走好走坏,都不是一朝一夕之力,所以长期均线走好的确定性要比短期均线的威力要大,确定性要高。

均线怎么看怎么运用?

1、均线从下降逐渐走平且略向上方抬头,而股价从均线下方向上方突破,为买进信号。

2、均线从上升逐渐走平,而股价从均线上方向下跌破均线时说明卖压渐重,为卖出信号。

3、股价位于均线之上运行,回档时跌回均线附近后又上升时为再度买入时机。

4、股价位于均线之下运行,出现反弹时回到均线附近后又下跌时为再度做空时机。

5、股价在连续大涨或者大跌之后离均线距离越来越远,出现背离现象,有可能出现发转或者整理走势。

6、在股价下跌一段时间后企稳反弹,短周期均线从下往上穿过长周期均线时(例如5均线上穿10均线)出现金叉,是买入信号;在股价上涨一段时间后开始盘整,短周期均线从上往下穿过长周期均线时(例如5均线下穿10均线)出现死叉,是卖出信号。


图解经典的均线买点

均线是把某一时间段的股指或股价的平均值连成的曲线,主要用来研判股价未来的运动趋势。均线是应用最普遍的技术指标之一,它能够帮助投资者确认现有趋势、预测即将出现的趋势。

常用的均线有5日均线、10日均线、20日均线、30日均线、60日均线,120日均线、250日均线等。下面我们来看几种根据均线把握买点的情况。

一、5日线与10日线金叉

股价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下跌或者盘理走势后,从下向上突破5日、10日均线,并且5日均线向上突破10日均线形成交叉,这个突破点通常被称为黄金交叉。说明多空双方的力量有可能开始发生转变,多方正占据着市场的主动,后市上涨的可能性非常大,是买入信号。

如图6-1所示的广钢股份,经过一段时间的下跌之后,多方开始发起反攻,成交量快速放大,股价放量上涨。随着5日均线上穿10日均线之后,股价进入上升通道,投资者可以积极买进持有。

二、10日线与20(30)日线金叉

在股价上涨过程中,如果均线从5日均线上穿10日均线之后,10日均线又上穿20(或30)日均线形成金叉,说明多方力量逐步增加,后市股价继续看涨,投资者可以放心买入持有。

如图6-2所示的华资实业,在上涨初期就出现了这种走势,股价随后一路上涨,投资者可以积极买入,只要股价不破20日线,就可以一路持有。

三、黄金三角

股价在经过一波下跌行情之后,均线从5日线上穿10日线,之后10日线上穿20日线(或30日线),在相对低位形成封闭的三角,这种形态通常被称为黄金三角。黄金三角比黄金交叉的看涨信号更为强烈。遇到这种形态,可以积极买入,股价通常会有一波比较大的涨幅。

如图6-3所示的深深房A,在股价上升初期阶段均线出现了黄金三角的走势,同时成交量也呈现出明显的放大。说明下方有着较强的支撑。从图中可以看到,股价随后大幅上涨,当底部出现这种形态时,投资者可以积极介入。

四、均线多头发散

股价在上升行情中,5日、10日、30日、60日均线从上到下按照顺序排列向右上方移动,就是多头排列。出现这种形态预示股价将会大幅上涨,投资者可以积极买入持有。

如图6-4所示的国阳新能,在股价上涨初期均线走出了多头发散的形态,说明多方力量强大,底部有着较强的支撑。从图中可以看出,股价在后来的走势中,出现了快速拉升的走势。

笔者通过运用中线主力控盘法,挑选出几只牛股,今天全部涨停,跟着笔者学习的股民朋友,之前被套的个股也陆续的解套,每天晚间都会有技巧分享,和大家一起在股市轻松愉快挣钱,选涨停牛股,如果想对接下来的操作以及趋势有个清楚的了解,欢迎加微信 :【y600540】具体操作我会在微信里发布,欢迎投资者前来交流和探讨,相信我的实力!而且不收任何费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