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18-07-01 18:44:15)分类: 2017小课题 |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在上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已介绍了外界空气经过呼吸道的处理进入肺,本节接着介绍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包括两个部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这两个部分有连贯性和统一性,其中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涉及物理知识,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生物学习兴趣浓厚,根据上一节的学习已初步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呼吸道的作用,对呼吸有初步的认识,知道肺的重要性,但对于肺内的气体交换的工作原理并不了解;因缺乏有关气压等物理知识,对事物的理性分析和总结归纳能力不强,对学生来说仍有较大难度。
三、教学目标
概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通过观察模型和演示实验,提高观察、判断、推理以及科学实验能力。
(1)体会肺对呼吸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教学意图 |
导入新课 |
[引入]体验呼吸,数一数1分钟呼吸多少次? 强调在呼吸过程中始终保持平静呼吸。通过学生呼吸次数得出:一分钟大约呼吸16次。 |
感受平静时的呼吸次数对比运动后的呼吸次数,体会呼吸与生命的联系。 |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
肺和胸廓的组成 |
PPT展示肺和胸廓的组成。 提问:通过观察和自我感受,胸廓的作用是什么? |
学生通过观察了解肺的组成。 同时识记胸廓的组成,分析胸廓的作用 |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
在我们吸气和呼气的时候胸廓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先结合PPT让学生认识肋骨和胸廓,然后请学生用双手按在胸部两侧,闭上眼睛,跟老师一起深深的吸气再深深的呼气,感受肋骨的运动和胸廓的变化。 请学生根据亲身的感受讨论并填写呼吸时肋骨和胸廓的变化。 提问:肋骨的运动与肌肉有关,是如何调节肋骨运动的?结合动态图分析,并强调胸廓的扩张和收缩是肋骨间的肌肉收缩和舒张的结果。 |
学生完成体验活动,感受胸廓的变化。 结合动态图的演示,分析讨论后总结得出: 吸气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扩大; 呼气时,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缩小。 总结: 肋间肌收缩
肋间肌舒张 |
通过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并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归纳总结的能力。 |
|
肋骨间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只能改变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而胸廓容积的变化还与膈的运动有关,什么是膈,在呼吸时膈肌收缩和舒张与胸廓容积存在怎样的关系?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进行评价,并演示动画《膈肌的运动》。然后PPT总结呼吸时胸廓的变化与膈肌的关系。
膈肌收缩
膈肌舒张 教师辅助补充 |
学生观察讨论得出:
膈顶部下降
膈顶部上升 |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总结归纳的能力。 |
|
是由于胸廓扩大导致吸气,还是因为吸气后使胸廓扩大呢?我们通过以下模拟实验来探究。 先结合模型介绍各部分模拟的结构,然后给学生演示,,气球在什么情况下胀大?在什么情况下回缩? 学生回答完这个问题,老师接着提出:气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如果气球破损漏气,或者罩口密封不严,结果会怎样? 学生回答完老师继续提出:容积与压力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请一位学生上讲台来用模拟装置演示容积与压力之间的关系。然后小组讨论完成导学案活动四——容积与压力的关系。 评价小组汇报结果,并通过PPT图片展示容积与压力的关系,即一定条件下,容积越大,压力越小;容积越小,压力越大。 |
学生了解了实验装置的组成结构,然后观察老师演示,边观察,同时学生自己动手体会和观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待老师演示完,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向上推橡皮膜时,气球回缩,放松橡皮膜时,气球胀大。 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回答:气球体积的变化与压力的改变有关系。 学生上讲台来用注射器演示容积与压力之间的关系,说出在向内推注射器时左手拇指(堵住针头处)有什么感受。 |
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肺的容积与压力的关系。然后通过模拟装置演示突破难点。 |
|
小组讨论完成,然后PPT展示总结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原理。 |
学生尝试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