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章师承---《心一拳术》中谢三师是谁?罗斌
《心一拳术》被誉为史上最优秀的心意拳读本之一,于民国六年(1917年),由国立武昌商业专门学校出版。该书是在极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姬隆峰之心意门传人李泰慧先生,在遇到和姬祖创拳时忧国情怀相同的时机时而出的心意拳巨著,石破天惊,令人爱不释手,叹为观止。
原版
http://s3/bmiddle/003wMLEuzy7piwzlCdY82&690
崔虎刚校注版
书中,记录有一个人名,谢三师,详尽述其击毙野马一事。
昔闻师言:有谢三师者,为心一出类拔萃之人,在荆州时,曾举掌击野马,马头立碎。【《心一拳术》】
这位叫谢三师的心意门人,到底是谁呢?
先看书中撰述,有这样几个要素:
1、此事为马建章对其关门弟子---该书作者的讲述,作者是如实记录,信息较为详细:有人物、地点、情节。
2、所讲述的故事中,主人公名叫谢三师。按传统中国人的取名习惯,姓谢而名三师者,似乎可能性很小。传统意义上,中国人有小孩出生,特别是男孩出生,具有极重要的象征意义,意味着有后,因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个理念的影响根深蒂固,直到21世纪的中国,依然有无比强大的影响力。男孩的出生,取名是一大事,至今犹然。旧时取名,总寓意着父辈对儿孙的希望,寄托着孩子长大,能有大出息,能光宗耀祖的美好愿望。如耳熟能详的岳飞字鹏举,是希冀其大鹏展翅,一飞冲天,救国救民。 小孩出生时,不可能知道其后的人生道路上,有三位恩重如山的老师,对其会有巨大的影响。因为这不合常理。
3、谢三师,此人是心一出类拨萃之人。马建章本人,是由武入仕之典范。其尽弃原学,从于刘遇泰先师,苦学六年。能在习武路上,一番迷津之后,寻到心意拳真传一脉,痛下苦功,达到了较高造诣,有较高的眼界。能被其称为出类拨萃的人,定非普通之人。马建章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关门弟子,采用了真实的故事,而非编了一个故事。
4、故事的地点,清晰无误,是荆州。
5、故事的情节,是举掌击碎马头。显示了谢三师功力强大,技法精湛。
这个谢三师,他处无法查到些许信息,到底是谁?似乎无从知晓。
但荆州监利县胡圣奎先生家,是马建章之子,马祥圣所传一脉。保存有马建章所传心意六合拳拳谱。给出了答案,这个谢三师就是马建章本人!
此拳谱本是乾隆年间所抄录。在原拳谱之前,附了一页,相当于马建章补作了一个序言,记录了马建章的准确信息。类似于其自传性质。
先看一下此页原貌(部分):
http://s11/mw690/003wMLEuzy7piwBp1SGca&690
此谱,是马建章先生,走入仕途后,功成名就,为感激前辈传拳之恩德,特作了个自传,其情跃然纸上。对前面三代前辈,依次记述。首传人是姬龙姬凤,是一人还是二人,是何缘故,暂不论述。创始人之记录,与各系之心意拳拳谱所记载,大同小异。(马建章入伍不是在家乡南阳被征召入伍的,是在荆州击毙野马而进入军营当教练官)
第一代传人是双鹤,观其名似道名。与薛颠叙述其师名空空上人,度过了二个甲子,异曲同工。由此也可看出,姬祖创拳时,有远大的政治理想和抱负,故传人甚伙,分布于各地。有的显了名,有的默默无闻,有的断了传承,也有的还在隐秘传承。
第二代传人是刘遇泰,谱中以老祖代称,从《心一拳术》来看,老祖即刘遇泰。书中有较详细的论述,甚至记录有马建章转述的,刘遇泰前辈的技术特点的细节:练鸡胸腿,地踩成深轨;能以脚尖踢墙,把砖踢飞出去。
马建章是第三代传人。所谓的谢三师,是感谢前面的创拳者及第一代传人和第二代传人。
马建章能走马而来,通过打死西洋大野马,而步入仕途。正是凭借前面三代人传承,让其有了这种异于常人的能力。这种技能,让他改变了自己命运,结束江湖流浪,一跃成为公家人,而且后面建了军功,有了军职。评上了正五品的官衔。
为什么要编一个谢三师的人名,而不直说是自己呢?
作者李泰慧先生,在书中清楚记载了马建章先生部分生平,其中有“官文督鄂时,聘师为防营教练官”。后面有了军功,“以劳绩保五品衔”。但没有说明聘师为教练官的原因。因马建章先生之子马祥圣所述与荆州心意门的传诵中,都是通过击毙西洋野马而入军营。
吾师马建章,系河南南阳新野县人。幼嗜拳术,曾习字门无心得,遂弃之。后耳刘先师之名,就其家而学焉,凡六阅寒暑。后此,朝夕勤练,终其身未尝稍休。尝游湖广苏杭皖宁等省。前清咸丰间,官文督鄂时,聘师为防营教练官,募齐鲁燕秦之壮士八百余人,师擢第一人,皆称曰:“马八百”,以劳绩保五品衔。有文瑞者,受业于吾师有年,后为随州总兵,因援杭,请吾师教练至杭,被李秀成围困三月,绝后援,且饥不得食,城陷,瑞死之,师亦陷入李之营中,为其医马月余,脱出。自此,遂漫游湖广数十年,教授弟子亦不下数千人。
中国人讲究谦虚含蓄,马建章以军功入五品职,至援杭州守城防太平军,到城破历经九死一生,到老解甲,历经生死荣辱,不愿在关门弟子前面自夸。又不愿编一个故事来激励后学者,在其记忆中,走马而来,是人生的一个高峰,是漫长人生旅途上,最大的一个转折点。真实的故事才具有感染力,所以托名打马者为谢三师!谢三师三个字,即是饱含其对前面三代的感激之情。
荆州武术界至今仍传诵马建章掌毙惊马的故事,只是具体细节略有不同。
从考证结果看,姬祖卒于1707年,马建章生于1811年,间隔104年,在武术传承上,第一代与第四代之间,相差104岁,是极平常的现象。
由此真相大白,《心一拳术》中谢三师即马建章先生本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