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2/bmiddle/c0b0febftx6Cj9eiKQg50&690
韩愈(768~824),字退之,汉族,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李杜之后,极盛难继。是一味摹拟,还是另辟一径,韩愈选择了后者,在诗歌艺术形式上开创了一种“奇崛险怪”的诗歌风格。清人赵翼指出:“韩昌黎生平,所心摹力追者,惟李、杜二公。顾李、杜之前,未有李、杜;故二公才气横恣,各开生面,遂独有千古。至昌黎时,李、杜已在前,纵极力变化,终不能再辟一径。惟少陵奇险处,尚有可推扩,故一眼觑定,欲从此辟山开道,自成一家。此昌黎注意所在也”(《瓯北诗话》)。这确是一语破的之论。
韩愈“少小尚奇伟”(《县斋有怀》)、“搜奇日有富”(《答张彻》),天生一种雄强豪放的资质,性格中充溢着对新鲜奇异、雄奇壮美之事之景之情的追求冲动,而他一再提倡的“养气”说,更使他在提高自我修养的同时增添了一股敢作敢为、睥睨万物的气概,发而为诗,便是气豪势猛,声宏调激,宛如江河破堤,一泻千里。
在中唐,韩愈的诗追求创辟,是诗格的一大变化,对后来宋诗影响极大。所以苏轼说:“诗之美者莫如韩退之,然诗格之变自退之始。”“退之”是韩愈的字。苏轼这两句话,前一句从宋人口味出发,未免偏爱过誉,后一句则如实地指出韩诗变创的特点和作用。韩愈才富学博,以文为诗,驱驾气势,追求奇崛险怪,创大篇,用奇字,押险韵,所以独创一格。韩愈在艺术上有独创之处。他的风格多样,但主要特点是深险怪僻,好追求奇特的形象。正如《调张籍》中所说:“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
韩愈写诗追求的不是隽永深远的韵味,他笔下的春雪(《辛卯年雪》)没有优扬飞舞的雅致,洞庭湖(《岳阳楼别窦司直》)也不仅是烟波浩淼的气象,而是充满着激昂动荡。尤其是《岳阳楼别窦司直》:“自古澄不清,环混无归向。炎风日搜搅,幽怪多冗长。轩然大波起,宇宙隘而妨。巍峨拔嵩华,腾踔较健壮。声音一何宏,轰葛车万辆。”大波轩然,铺张扬厉,气势宏阔。正如张戒《岁寒堂诗话》说韩愈:“大抵才气有余,故能擒能纵,颠倒崛奇,无施不可。放之则如长江大河,澜翻汹涌,滚滚不穷;收入则藏形匿影,乍出乍没,姿态横生,变怪百出,可喜可愕,可畏可服也。”
韩愈还有不少描写自然山水的好诗,写得清新、富于神韵、近似盛唐人的诗,如《晚雨》、《盆池五首》,尤其是《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这首诗写早春景色,这时春色虽然还不够浓,但是有着对春的期望,有着无限发展的可能,所以比仲春时候还要可爱。
http://s13/mw690/c0b0febftx6Cj9hGPJH3d&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