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伯良先生谈:中耳炎没那么复杂

(2024-03-23 15:03:42)


中耳炎分很多种:1、慢性中耳炎;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3、骨疡型中耳炎;4、胆脂瘤型中耳炎;5、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6、急性化脓性中耳炎;7、航空性中耳炎;8、急性中耳炎;9、粘连性中耳炎;等等。。。

其化脓性中耳炎古中医称为脓耳、耳疳、聘耳、害耳底等,,分泌性中耳炎称为耳胀、耳闭,均有急慢性之别,化脓性中耳炎较为多见,邪气盛行而导致。

我认为,中耳所谓发炎是因为有热毒,热毒从何而来呢?肾开窍于耳,心也开窍于耳,这表明中耳炎至少与心肾两脏有关系,一般虚证多,实证少,虚证难治一点,实证相对好治。调理过很多小孩的中耳炎,虚实都有,相对容易调理。

中耳炎以耳痛、流脓、听力减退为主要症状。转为慢性时,耳内常常流脓,时少时多,迁延难愈。经常伴有发热、口苦、尿黄、怕冷、头晕、头痛、大便秘结等症状。周伯良先生谈:中耳炎没那么复杂


对于该病,古中医有“耳脓”、“耳疳”、“风聋”、“耳闭”等病名,古中医分为虚、实两种。实证是耳道内流黄脓色的脓,脓液非常黏稠,患者会耳疼痛感,会出现发热,伴有听力下降、头晕、头痛,甚至恶心等相关的表现,多见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虚证是耳道内流脓,脓液较稀薄,患者出现听力下降、耳鸣,患者精神状态比较萎靡,抵抗力比较低,四肢乏力,比较瘦等,其属于脾肾气虚相关症状。

如有耳内肿痛,脓液总是不干净,色黄、不黏,同时伴有头晕、耳鸣、心烦、失眠,可能是阴虚火旺的表现。治疗需要分清虚、实、寒、热。

 

急性中耳炎属于实证,则有风热、风寒与肝胆湿热的差异。

中耳炎是耳内生毒或耳疳、耳湿、缠耳等。其病在耳窍,肉腐血败骨伤,以病久脾肾虚败,浊毒不化者最为缠绵难愈。肾主骨生髓开窍于耳,肾阳不足,浊邪不化,则易结聚耳窍;肾元虚衰,精血亏耗,髓海不充,耳窍失养,骨质松脆,亦易为寒湿浊邪所侵,腐骨蚀膜或生变症。调理慢性脓耳时,应以调肾为先。

善觉速愈门:掌门人 .

中医全科奇才,善觉眼鼻耳速愈疗法 创始人 周伯良谈:

辨证论治:

1、风热犯耳证:中耳属肺之系,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早期,多因外感邪毒侵袭,肺系不清,风热壅盛,与气血搏结于耳所致。小儿正处于发育阶段,其咽鼓管短、宽而平直,咽口位置较低,鼻咽部的分泌物及细菌容易经此进入中耳腔。

哺乳或乳食过饱时,身体平卧或侧卧,或进乳太多太急,吞咽不及,乳汁返流,挟带细菌经咽鼓管进入中耳腔,亦可诱发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其表现为病初起,发热,耳痛,鼓膜潮红充血,苔薄,脉浮数。

治宜: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2、肝胆湿热熏耳证:耳者心肾之窍,肝胆之经,肝胆主外症,风热或胀痛,或脓痒者,邪气客也。若外感表证失治,传于肝胆,致肝胆湿热内盛,循经上蒸,内外热毒搏结于耳,化腐成脓。

多表现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中期或早中期,耳内疼痛剧烈,甚则如钻似刺,牵引头脑,听力减退,鼓膜红肿外突;若已穿孔,脓液黄稠或带血,呈搏动性流出(则耳痛、头痛、发热有所减轻),伴发热或高热,口渴,口苦,急躁易怒,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数。

治宜:清泻肝胆,解毒排脓。

 

3、气虚邪恋耳窍证:此证见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因久病脓耳,脾胃亏虚,气血不足,驱邪不力,湿浊之邪久滞于耳所致。

表现为间歇性或持续性耳内流脓,脓液黏黄或黏白,量时少时多,无臭味,听力轻度减退或时轻时重。耳膜紧张部中央性穿孔,鼓室黏膜肿胀。面色不华,倦怠乏力,舌质淡胖,苔白微腻,脉缓无力。

治宜:扶正祛邪。

4、阳虚寒凝耳窍证:多见于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之复杂型。久病脓耳,阳气不足,肾虚骨弱,浊阴上干,蚀损耳骨肌膜。

证见耳内流脓量少味臭,耳鸣,耳聋,鼓膜边缘性穿孔,鼓室或有肉芽、息肉,或有胆脂瘤。或伴形寒肢凉,腰膝酸软,小便清长,夜尿多,舌质淡,苔白润,脉沉迟无力。周伯良先生谈:中耳炎没那么复杂


治宜:温肾散寒,解凝化浊。

5、阴虚痰凝耳窍证:虚火耳痈者,或因肝胆怒火遏郁,或因肾经真阴亏损,相火亢盛而发。耳属肾之窍,久病脓耳伤肾,阴精亏损,虚火上炎,与邪毒互结,灼损耳骨肌膜,以致阴虚痰凝耳窍。

见耳内流脓量少而臭,耳鸣,耳聋,鼓膜边缘性穿孔,鼓室或有肉芽、息肉,或有胆脂瘤。或伴腰膝酸软,夜寐不宁,口干咽燥,舌质偏干红少苔,脉弦细数。

治宜:清热滋阴化痰。

外治: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已穿孔者,其局部病理多属余邪未清或湿浊邪毒滞留,其治疗当以外治为主,特别是对于单纯性化脓性中耳炎与某些复杂型中耳炎,往往可以不必内治,即可达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