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谈“如何适当运用批评与惩戒教育”?(教育案例)

(2014-02-12 13:53:06)
分类: 教育案例

作为一名一线的班主任,我们天天与各种各样的孩子一起生活,他们的懵懂幼稚、抗拒叛逆甚至倔强无情会使我们无奈、生气、累心,尤其对于小学阶段的小学生难免会一点小错误,学生犯点小错误的原因有许多,有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因素。我觉得我们老师不要像“警察捉小偷”似的窥探学生,不要对学生的一点过失就大惊小怪,更不要以分数高低把学生分等级等等,这样太多羁绊会泯灭学生的“个性”。人生病了要吃药打针,学生犯了点错误就需要运用适当批评与惩戒教育,是自然之理。学生由好变坏大都是受不良影响而产生的自发行为,如顺流而下。而由坏变好则需要良好的环境和强大的外力推动,似逆水行舟。这个推动就是适当运用批评和惩戒的教育。

怎样使批评与惩戒教育行之有效呢?那我就来谈谈自己在这六年的班主任生涯中一些做法。

案例一: 人不怕批评,就怕夸奖,往往是越批越硬,一夸就软。称赞能使对方兴奋,欣然接受你的批评。实际上再差的学生也有他的长处。批评与惩戒时,应先肯定他的优点,再分析他的错误。如:那是一个星期三的早晨,课间操后孔浚轩同学愁眉苦脸地来到办公室告诉我:“她生日时爷爷送她的一块心爱的手表,今天早上做完课间操后,发现不见了。”她说完后,哭着走了。说罢,我立即进了教室,让全班同学坐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将孔浚轩丢表的事件在全班公布,这时,我发现我们班的张卓云同学就坐在孔浚轩的附近,耳根子瞬间就红了,头压得很低,眼睛还不时得瞅着其他同学,当时我的心里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以前拿过别人的东西),那会我真想在课堂上当众揭穿并批评他,但转念一想,古人云:“扬善于公堂,规过于私室。”当众批评与惩罚,不但会使他失去信心,产生自卑感;也会使他感到失去同学们的信任,甚至助长了他的消极情绪,沮丧、冷漠、顽固。再者任何人都有自尊心,当众批评与惩罚他,会伤害他的自尊心,与我们以教育为目的,以批评与惩罚为辅助的教目的相违背。处理这类问题,表面看起来是较简单,其实,中间也有不少文章。一般来说,年龄较小的学生某些不良行为,常常是由于不理解道德行为准则,出于好奇心而产生的。因此,绝不能脱离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不加分析地统统认为是品行不端。纠正少年儿童这类不良的行为必须非常谨慎和恰如其分,不可当众批评与惩罚他,损伤他的自尊心,但对他不良的行为,我又不可掉以轻心,听之任之,使他形成恶习。

于是,我就利用下午放学后,把他留在教室里。教室里只有我们两个人。只见他满脸通红,一反常态,两眼不敢正视我。我猜测到他的内心的慌乱和不安,就轻声问:“你知道孔浚轩的手表丢了吗?老师想向你了解一下情况,你知道什么就说什么,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哦!”他低着头说:“老师,我没有拿她的表。”我听完后忍无可忍地批评他不该说谎话,并惩罚他抄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第七条:“诚实,不说谎话,知错就改。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要还,损坏公物要赔偿。拾到东西要归还失主。”在惩罚他抄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第七条时,虽然表面上我是在批改学生的作业,但是,我的大脑里却在思考着:新课改推行以来,我国教育界普遍倡导激励教育、赏识教育,强调家长、教师都要以平等的姿态和孩子对话,尊重孩子,给孩子创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气氛。我也经常激励和赏识他要做一个勤奋好学、热爱劳动、诚实守信的好学生。但是,他却屡教不改,我该不该这样批评与惩戒他呢?我这样做是不是体罚学生?我要让他多抄三次《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第七条,使他在接受惩戒的过程中刻骨铭心地明白怎样做才是诚实守信的这个道理。当我左思右想时无意中一抬头,正好看到他那怯怯的眼神在悄悄地瞄着我。我的心头一闪念“教育的良机成熟了”。我和颜悦色地对他说: “张卓云,老师经常表扬你是个热爱劳动的好孩子。但是你不该老是爱偷别人的东西……”让我意想不到的是我的话刚说了一半,只见他边听边暗自泪流满面,我看到了他眼中的“悔”和“愧”,于是我先帮他整理好衣服,擦干泪水,继而语重心长地肯定了他平时积极上进的优点,看到他已经把我的话听了进去,然后,我就对他讲清楚如果不及早改正偷东西的坏行为将会给自己、给家人、以后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后患无穷。针对这种情况,我想,在同学们的思想上播下诚实的种子是至关重要的事。所以,我除恰如其分地批评他,惩罚他。还在周一的班会课上组织召开了一次“做诚实的孩子”的主题班会,先让学生讲一讲有关诚实的故事。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感人故事,同学们的心灵受到了感染,思想受到了启迪和教育。我又抓住这个良好的教育时机,语重心长地说:“同学们的故事讲得很好。诚实是一种美德,人不怕犯错误,就怕不承认错误,不改正错误。勇于承认错误才是好学生,希望同学们都要做诚实的孩子……”

开完班会后,张卓云同学主动将手表还给了孔浚轩,还向我承认了错误,并再三保证今后要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看到他的点点滴滴的进步,我从心里感到无比喜悦。

案例二:平时班内出了大大小小的事故,学生犯了错误,我都在批评与惩戒学生之前先检查自己的责任,再指向学生的错误。学生看到老师都为自己他的错误行为主动承担责任,自己还有什么好说的。这样诚心诚意,以身作则的批评,学生很乐于接受。例如,我班的杨坤智同学和文驰同学经常闹不到一起,以致发展到两人破口大骂,哄动全班同学。事后我把他们请到教室外面,二人气呼呼的,谁也不示弱。看到这情形,我用很低沉的声音说:“你们两人的矛盾我早就耳闻了,当时我并没有重视那件事,但我想你们应该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如果我能够及时解决,也不至于你们两个今天闹到这样程度。我的责任我承担,希望你们两个也要各自检查自己的错误行为,勇敢承担责任。”我这样一说两人的气全消了,没有刚叫出来那样气呼呼的样子。各自做了较深刻的自我反思,并在我启发下握手言欢。现在这两个同学关系密切,学习上相互关心体贴,还是“一对一”帮教小组的成员呢,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这件小事引起了我的深思,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们总是埋怨这个孩子不听话,孩子很难教,如果蹲下身来,深入了解每一个孩子,静下心来,换一种教育教学方式,效果或许好多了。换一种方式,孩子们会多一份成功的希望。

学生犹如一条船,他们的求知欲就是船上扬起的帆,教师也得有诸葛亮的本领,惩戒教育是教育过程中常用的教育手段,然而,一切要适当把握,合理运用,切不可过分、过激使用。且在实际操作中注重实地观察,掌握运用效果,如果运用方法不当,也会伤及学生幼小的心灵,并造成学生心灵的创伤。最重要的是老师的“爱心”感化,若能把“惩戒”教育与“爱心”感化有机结合起来,效果会更好!

                                                      奚晓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教育案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