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彝族的服饰
(2013-05-29 18:09:10)
威宁彝族的服饰,明、清时代大致与四川凉山彝族的相似,妇女也系长裙。“改土归流”以后,废除了土司世袭制,在彝族地区实行了和汉族相同的政治制度,汉族的大量迁入,使彝族古老传统的服饰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目前,威宁彝族的服饰属“乌蒙型”,农村中老年和中年彝族男性公民,一般穿长衫,着裤脚宽大的收腰长裤,包青丝或蓝、白棉布头帕,系青、白棉布腰带。妇女们的服饰各区略有不同。龙街区云贵乡马街的彝族妇女,服饰比较古老,她们系青、蓝、乳白色的短群,短裙上面再系一条长长的白布腰带,穿倒长不短的青、褐色上衣,上衣的领口、肩部、前襟边、胸部、袖口均镶有好几道花边。头饰尤为美观,但也比较复杂:先将一条白色小纽扣组成三角形的窄布带,整齐地于前额上方包绕几圈;再用一条长长的白棉布头帕,折叠成二寸左右宽,包缠在三角型窄布带之上;然后在这条盘龙似的头帕外面,加罩一条较短的印花头帕;各种各色的头帕缠绕包扎好之后,再以四条绣花的红色飘带,分别从两耳向上成“人”字形搭过前额,熨帖地别在头顶那高耸的盘龙似的众头帕之上。这样的头布,重重叠叠、多姿多彩,使人联想到古代彝族妇女勤劳奋发的英姿。
盐仓区和其他各区的彝族青年妇女,头上包的是青丝帕,上身穿吊四柱花的、镶各色花边的青、蓝布长袍,下着西装长裤(老中年妇女着半宽大裤脚的中式长裤),腰系白、蓝、青平布短围腰或绣花围腰,脚蹬绣花布鞋。逢年过节,婚礼喜日,赶集串亲,她们戴上银耳环、手镯和戒指,窸窸窣窣,花枝招展地行走于青山翠谷之间,盛开的杜鹃花衬映着张张笑脸,与大自然的美凝为一体。
披毡也是彝族传统服饰之一,有平时披的小披毡和走亲戚披的大琼披毡两种。琼毡擀得比较精致,染成青蓝色,样式也比小披毡美观,披起来大方受看。
前一篇:威宁彝族民居
后一篇:彝年——丰富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