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思辨性表达”概念界定

(2020-09-02 08:22:38)

思辨性表达”概念界定

从本质上来看,思辨是属于哲学的,把握事物的过程和结果、整体和部分、对立和统一、主观和客观等哲学关系,是达成文章思辨性的逻辑基础。具有思辨色彩的文章往往涌动着上下左右、古今中外、人生自然的包容之气。因此说作文的思辨是带有哲学的逻辑倾向的立体的而非平面的多维的而非单一的较高的思维能力。亚里士多德把思辨称为一种理智的幸福,可见思辨不仅仅能揭示事物的内涵,而且给思辨者以心灵的欢跃。

思辨在表达上往往是以相对、相反的形式出现。不少同学对余秋雨散文《苏东坡突围》中有一段话印象深刻。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声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急湍的细流汇成了湖。这样的文字,给我们印象最深的便是它的思辨性。这种思辨来自对事物本质或相反、或相对性的一种揭示,明亮而不刺眼圆润而不腻耳;来自对事物准确而富有分寸的把握,偏激的淡漠无声的厚实。这种表述个别处虽然没有明显的两相对举的词语出现,但它隐含着相对、相反的因素。再者这种思辨性表达给人印象深刻的原因,除以上因素外,在文意的表达中作者为了追求一种多元的丰富,在精练的句子中,力求凝缩生活的细节和独特的体悟,引发人们对生活场景、人生情态的联想,同样增加了思辫的厚度。比如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哄闹的微笑,这些都给我们以更多的想象。它和坚持而不固执圆通而不油滑平凡而不平庸”“安静的丰富等抽象的概括更令人回味。

 思辨是一种对人和事物进行多角度思考的活动。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是实现思辨的重要因素。而我们在写作中无论是阐述观点还是叙述事物,往往犯绝对化的错误。比如在分析韩剧《大长今》时,不少同学仅从儒家思想的角度,分析此剧引起我们共鸣的原因,显然是比较绝对的。因为诚信有礼、尊重老人、长幼有序、重视家庭这些优秀的东西,不仅儒家文化提倡,基督教及其它文化也提倡。而仅仅从儒家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显然是狭隘的,这样的分析只能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一个角度。比如从关注平民百姓关心自己的生活境遇而产生共鸣又是一个角度。倡导自尊、奋斗精神同样是一个角度等等。有的同学会说,一篇文章我只能从一个角度分析呀!是的,一篇文章对某个问题、某种现象只要从一个角度分析就可以了,但是从一个角度分析你不能绝对。假如你从一个角度分析之前,就有了全面的观念,联系的意识,多角度的认知,那你在行文的过程中就会自然地呈现出思辨来,你就不会绝对化、单一化,你对问题叙述的整体感、则重感就会自然地呈现,思辨的味道也会很浓烈。因此如果文章缺少思辨的色彩、味道,就要从能不能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这一方面找原因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