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杜甫的诗》课堂教学实录

(2014-06-13 08:59:39)
标签:

教育

      在我校“课内带动课外课内外阅读相结合”教学研讨活动中,四年级王老师的《杜甫的诗》一课激发起了学生课外阅读古诗文的浓厚兴趣。附教学实录如下:               

 

 

 

 

                    《杜甫的诗》课堂实录

                                                                                      

      课前热身: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学校迎来了很多老师,和嘉宾们打声招呼吧。

生:老师好!

师:我们中华民族有辉煌的上下五千年文明史,朗朗书声,传承经典,开始我们的课前积累吧。学生对句。

    师:精神饱满、声音响亮。

一、     评说杜甫

师:孩子们,我们中华民族有辉煌的上下五千年文明史,唐诗是中华文明的灿烂瑰宝。在这片历史的天空,闪烁着两颗最耀眼的明星,他们就是李白、杜甫。李白被称作?(生:诗仙)杜甫被称作?(生:诗圣 诗史)师:世人合称他们为“李杜”。

师:我们来读后世对他们的评价:(Ppt出示):

生齐读: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李杜诗篇光万丈,诗国大业任千年。

李杜文章万口传。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杜甫的诗。(板书)

二、     回顾杜甫

1、师:我们已经学过杜甫的好几首诗,请三位同学背诵。

生:《绝句》迟日江山丽……

生:《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

生:《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

2、师:这三首诗都描写的是春天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3、师:言为心声。公元760年,48岁的杜甫,在饱经离乱之苦后,在亲友们的帮助下,总算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筑茅屋而居,即为著名的成都杜甫草堂,过上了比较安定的生活。这三首诗就是他这个时期的作品,清丽欢快。

4、师出示金钥匙:我们才学习了一把金钥匙:学习文学作品要结合背景资料。(ppt

5、师:通过搜集资料,你对杜甫有哪些了解,小组分享交流。

生四人小组交流。

小组汇报:

生:杜甫(712212日-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杜陵野客、杜陵布衣。

生:唐朝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由于经历了唐代由盛到衰的过程,杜甫更多的是对国家的忧虑及对老百姓困难生活的同情。作品被称为“诗史”,宋代以后杜甫被称为“诗圣”。

生:杜甫是“全世界唯一一个随着时间推移影响力不断增长的诗人”。

生:他的人生大致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青年时期、困局长安时期、为官时期和西南漂泊时期。

师:老师可得好好表扬你们,对于杜甫的背景资料搜集得真充分。今天我们就联系诗人生平、结合背景资料、分阶段来阅读杜甫更多的诗。板书方法

三、阅读杜甫

1、师示课件: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望岳》

师:这是杜甫青年时期写的诗,谁来读?

指两名学生读(要求:读正确、断准句)

师:这是杜甫很有名的两句诗,节选自《望岳》。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

生:我感受到了杜甫有伟大的理想。

生:表现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

生:我感受到了杜甫志向非常远大。

生:我体会到了杜甫渺于一切的雄心壮志!

师:请你读出诗人的这种情怀。

生齐读。

师示课件:

                      房兵曹胡马

                                  杜甫

胡马大宛名, 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 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 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 万里可横行。

师:《房兵曹胡马》是九月份你们将要学习的一首诗,敢挑战吗?

师:同桌试着一起读,要求读正确,边读边想象你的眼前会出现一匹什么马?

同桌汇报读。

师:读得真有激情,肯定是看到了这匹马,我们来交流:你看到了一匹怎么样的马?

生:瘦骨嶙峋的马。

生:才华横溢的马。

生:日行千里的良驹。

生:本领高强的马。

生:无比忠诚的马。

师小结:诗人哪里是在写马,分明是借马自喻,托物言志。这是杜甫青年时期的作品,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志向远大。

2、师过渡:我们一起再来阅读杜甫人生第二阶段——十年困居时期的诗。

诗示课件:入门闻号啕(háotáo),幼子饿已卒(zú)。   

指名读。

思考:杜甫家正在经历着什么?说明他家的生活情况如何?

生:他最小的儿子饿死了。说明杜甫家十分贫困。

生:我看出杜甫家生活十分艰苦。

生:我觉得杜甫一家十分可怜。

师:我们来读此时杜甫的内心感受:

师示课件: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师:尽管杜甫官职低下,仅仅只是管盔甲仓库的小官,但比起普通老百姓,既不服兵役,也不交租纳税。连他都免不了这样悲惨的遭遇,那普通百姓的日子就可想而知了。

师过渡:那么全社会都是这样吗?当然不是的。

师示课件:朱门酒肉臭(xiù),路有冻死骨。

指名读。

师:这两句你又看到了什么?

生:富贵人家酒肉的香味儿飘到了路上,可是穷人却冻死饿死在路边。

生:我看到了有钱的人大吃大喝,可穷人却纷纷冻死饿死在路边。

师:多么鲜明的对比!刚才我们一起学习的诗句全部节选自杜甫的鸿篇巨制《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首诗是杜甫被授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不久,由长安往奉先县探望妻儿时所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尖锐矛盾,真是满目凄凉,饿殍遍野。

师:当时的大唐王朝不断向西南少数民族用兵,乐府诗《兵车行》也是诗人同时期的代表作。这首诗很长,老师只为你们节选了开头和结尾,练习自由读。不认识的字问老师。

师示课件: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学生自由练读。

师过渡:透过两首诗,你一定看到了许多,也感受到了许多,你的心中一定有许多话想说,那就写下来吧。(播放配乐)

示课件(配乐):

读写结合,小练笔:

阅读您的作品,

我看到了大唐王朝由盛转衰连年征战,

我看到了                        。(生1:我看到了血流成河,尸骨遍野 2:我看到了大唐王朝似乎摇摇欲坠  3:我看到了看到了人民的悲哀与不幸……)

阅读您的作品,

我感受到了您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我感受到了您                   。(生1:我感受到了您对战争的愤恨 2:我感受到了您忧国忧民的情怀……)

学生作品展示。 

师小结:老师要把掌声送给你们,仅仅两首诗就看到了这么多。刚才大家不约而同提到了担忧,这就叫——忧国忧民,师板书。

师:我们更要感谢杜甫,十年的长安困居,诗人对现实的认识更加深刻了,他用手中的笔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社会现实,杜甫的作品不愧是诗史。

3、师过渡:不久,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长安混乱,国难当头,《月夜》《春望》《哀江头》,三吏”、“三别”这些不朽的作品问世。

示课件:

 

                  []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师:这首诗作于安史之乱爆发后的第二年三月,诗人在投奔新继位的肃宗途中被叛军俘获至长安,由于他官职低下,所以未被囚禁,目睹长安的萧条零落,诗人更加思家情切,全诗围绕“望”字展开。

诗人到底望到了什么?

师:诗人望到了——生:国破山河在!师:家国残破!

师:诗人望到了——生:城春草木深!师:京城荒芜!

师:诗人望到了——生:烽火连三月!师:战乱不断!

师:可是诗人却望不到— 家书抵万金!师:家书隔绝!

师:诗人触景生情、借景抒情——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师:诗人感叹时,生:花溅泪鸟惊心!

师:诗人恨别时,生:花溅泪鸟惊心!

师:诗人倍受煎熬,愁绪满怀,读——生: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师:国破家亡、音信隔绝,这首诗反应了同时代大众的心声,杜甫不愧是诗圣啊!老师配乐读给你们听。

师: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是从哪看出来的?

生:我觉得杜甫这是特别想得到家人的关心。我是从“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看出来的。

师:是啊,他非常思念亲人。请读出你感受最深刻的诗句。

生:我感受到了世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我是从“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看出来的。

生:我感受到了长安城的凄凉和诗人内心的悲哀。我是从“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看出来的。

师小结:是啊,感时与恨别交织,家愁和国忧相连这就是杜甫作品最鲜明的时代感,叙事抒情、思想深沉。板书:“沉郁”。

师:请大家在这首古琴曲中再次默读这首诗,体会诗人的这份情感。谁想展示给大家?

师:看来你们都想展示,那就来齐读。

师评价:你不但读出了诗人的爱国思家,还读出了这首诗的抑扬顿挫节奏感板书:顿挫。

师小结:这就是杜甫大多数作品的特色:沉郁顿挫。

师:请大家看这首律诗的颔联和颈联,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对偶。

师:感时对——生:恨别;

师:花溅泪对——生:鸟惊心

师:烽火对——生:家书

师:连三月对——生:抵万金

师小结:对仗十分严格工整。板书:对仗严整

4)再次体会《春望》顿挫、互文的风格特色。

我们再来读这首诗,师生对句:因为感时,所以——恨别;因为烽火连三月,所以——家书抵万金;因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所以诗人感叹时——花溅泪鸟惊心;因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所以诗人——恨别时花溅泪鸟惊心。

师小结:全诗承接自然,章法曲尽回环,沉郁顿挫。这就是诗人的为官时期。

4、师:此后杜甫弃官,携家人逃难,辗转来到成都筑草堂而居,仅仅过了两年的安定生活后,诗人又开始了漂泊生涯。在他人生的最后十年里,写下了1000多首作品,涌现大量经典之作,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后世诗论家赞为诗人生平第一快诗,全诗处处见“喜”,默读,勾画,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了诗人的欣喜和快意?请你读出这份感觉。

示课件: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学生勾画。

学生汇报:

生:我从“漫卷诗书喜欲狂”感受到了诗人的欣喜。

生:我从“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感受到了诗人的想象之喜。

生:我从“剑外忽传收蓟北,初离涕泪满衣裳。”感受到了诗人高兴得泪流满面。

师小结:真是悲为家国,喜为家国,可敬可叹!

师:学贵有疑,学到这里,你有哪些问题产生?

生:杜甫如此忧国忧民,为什么还得不到重用呢?

生:杜甫的家人是否赞同他的做法呢?

生:生活中的杜甫又是什么样呢?

生:杜甫还有那些经典作品?

:老师相信随着课外你们对诗人作品的更多阅读,你一定能找到答案。

师:孩子们,诗圣杜甫是世界文化名人,是全世界唯一一个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力与日俱增的人,学习杜甫的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一定少不了,这首诗千百年来感到了无数人。你被哪些诗句打动了?自读,批注。             

示课件: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qin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生交流打动自己的诗句。

生:最打动我的是“安得广厦千万家,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之所以打动我,是因为杜甫这么穷困,心里却还想着天下寒士。

师:这句确实是这首诗里最经典的名句,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动来读。生齐读。

小结:老师很感谢你们对这部作品的理解,相信此时我们每一个人都和杜甫感情相通。

四、小结诗人和学习古诗方法

师:这节课我们按照青年、困居、为官、漂泊四个时段划分,采用联系诗人、结合背景,朗读、想象、体会的方法阅读了诗人的四组诗,也初步感受到了诗圣的爱国情怀和作品特点。

五、名句积累

杜甫诗艺精湛,传世一千五百多首作品,是唐诗里流传下来最多最广泛的诗人。杜甫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对后世影响深远,为我们和世界人民留下了一座巨大的精神宝藏。

朗朗书声,传承经典:

(一)同桌互相考一考。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老师抽查一句,小结:这些写景的诗句流传千古,对仗严整。

(二)出示第二张ppt,男女生对句。

出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杜甫的名句很多,我们也积累了很多。

1、赞美朋友不思富贵的名句是:                    

2、感慨境遇,表达友情的名句是                     

3、俘获,陷居表达亲情的名句是                     

4、关于读书的名句是:                             

小结:这些诗句家喻户晓,我们又看到了一个博学、淡泊、重情重义的杜甫。

六、结束语

杜甫的一生,虽然报国无门、怀才不遇,却始终胸怀天下;虽然颠沛流离,饥寒交迫,却始终忧国忧民。孩子们,随着一次次研读诗人生平、阅读诗人作品,老师一次次被诗人的这份爱国情怀震撼。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命运都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中国梦,我的梦,我的梦,中国梦,老师希望你们能珍惜时光努力学习。

胸怀天下济苍生,忧国忧民著诗篇。诗圣的作品沉郁顿挫、对仗严整,他用如椽大笔,用他58年的人生,1500首作品,弹响了唐诗的绝唱!我们为他而感到骄傲和自豪。让我们带着这份崇敬之情,去朗读、想象、体会、积累他的更多作品吧。

七、作业设计:阅读杜甫其他作品,开展赛诗会。

【板书设计】

                       杜甫的诗                                

胸怀天下          沉郁顿挫               联系诗人

忧国忧民          对仗严整               结合背景

                                              朗读 想象

                                              体会 积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