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刘向在《列仙传》卷上有一段记载,说:“萧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于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妻焉。日教弄玉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不下数上,一旦皆随凤凰飞去。”晋代皇甫谧《帝王世纪》(宋张邦畿《侍儿小名录拾遗》引)曰:“秦穆公女名弄玉,善吹箫,与萧史共登秦楼吹箫作凤凰音,感凤凰从天而降,后升天矣”。晚唐杜光庭《仙传拾遗》(《太平广记》卷4引)对此事也有描述:“萧史不知得道年代,貌如二十许人。善吹箫作鸾凤之响。而琼姿炜烁,风神超迈,真天人也。混迹于世,时莫能知之。秦穆公有女弄玉,善吹箫,公以弄玉妻之。遂教弄玉作凤鸣。居十数年,吹箫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不饮不食,不下数年。一旦,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升天而去。秦为作凤女祠,时闻箫声。今洪州西山绝顶,有箫史仙坛石室,及岩屋真像存焉。莫知年代。”
元人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2云:“秦缪(通“穆”)公女嬴氏,名弄玉,善吹笙,无和者,欲求吹笙者以配。有箫史者善吹箫,能感清风、彩云、凤凰,嬴女愿嫁之。嬴女吹笙亦如箫史所感,于是孟明为媒、蹇叔为宾,约而成婚,宴于西殿座中,不奏他乐,惟二人以笙箫相奏,遂至凤凰来仪,二人乘之而去,秦人因作凤女祠。”弄玉善吹笙,此当为弄玉善吹箫之事别出一支。笙、箫虽是两种不同和乐器,但都属吹奏类。而弄玉吹笙之事,于元人以前亦有见引者,足可见此事由来已久,非赵氏杜撰。同书卷3(清薛大训编辑的清刻本《古今列仙通记》)赵氏又云:“周宣王时,有萧钦者,妻王氏,皆富好道,老君曾降其家,以宣王十七年五月五日生,即萧仙也。生而不事家业,游终南山,遇异人,授长生之术,且教以吹箫,归家告父母愿入道。父母强为娶妻。萧仙云:‘异人教我勿娶,当得帝女’。父母听之。宣王末,史籍散乱,萧仙能之,着本末,以备史之不及,人以‘史’目之,实无名也,行第三”。
萧史的传说最早见于文字的是《列仙传》,杜光庭、赵道一等不过是在这基础上的扩展。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雍有凤台、凤女祠”。雍是当时秦国都城,在今陕西凤翔南,“凤翔”这一地名亦由此而来。就连西岳华山中峰据说也因这传说叫做玉女峰。明人冯梦龙所著《东周列国志(第74回:弄玉吹箫双跨凤)》和同朝人仇英所作色彩浓丽、境界宏大的《吹箫引凤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更是将故事宣传得家喻户晓。
萧 峰
在南昌西山绵延三百余里山脉中,有一处秀丽挺拔的高峰,古称紫霄峰。它位于南昌市新建县、安义县与湾里区的交界处,海拔799米,为梅岭第二高峰(比主峰罗汉峰仅矮42米),号称“西山第一峰”。紫霄峰,又称为萧峰、萧史峰,因萧史、弄玉在此偕游、吹箫引凤而得名。按照晚唐《仙传拾遗》的记载,在隋初称为洪州的南昌正是萧史吹箫的地方。唐朝的洪州西山萧峰便是南昌新建县的西山萧峰。查阅《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以萧史之姓命名的山峰,也只有南昌西山的萧峰。
新建县知事余靖(1000-1064)在《西山行程记》(①宋时与欧阳修、王素、蔡襄并称为“四谏”。②传世的北宋刻本书,江西目前知道的只有3种,天圣元年即公元1023年余靖纂新建县署刻印的《新建图径》是其中之一。)记载:“依山枕壑,有洪崖炼丹井,自井南绕溪五里有鸾冈。由冈而折五里得一峰,最高曰鹤岭。有坛,在鹤岭之北,又有二崖,号曰大萧、小萧,盖萧史遨游之所,岭侧有萧仙坛”。至少在北宋年间,全国只有南昌西山有萧史和弄玉的仙迹。对萧峰的记载主要见于唐末以后,宋元明清均有,这或许可以是萧峰命名并辉煌于唐朝的一个例证。(世居萧峰下龙岗村的明末著名的天文学家欧阳斌元说:“萧峰实为啸峰。古有仙人长啸于此,声彻云霄,因得名。”)
民间传说称,萧史弄玉二人笙箫和鸣,曲音悠扬,人听妙曲如痴如醉,龙凤飞来侍于侧旁。一曲未终,萧史乘龙,弄玉起凤,双双离开陕西,穿过荆楚,降落在南昌西郊洪崖山之巅。当时江南正遭受蝗、旱之灾,田地里的农作物日见枯黄,二人赶忙飞天降雨,解旱灭蝗。西山附近也曾经有过这样的俚语:“萧仙戴笠,凤凰翅湿;萧仙著衣,鸟雀淋漓”,形象而生动地描绘萧峰天气变化的状况。乡人感恩戴德,在峰头建凤台仙府(凤台观),春秋两季上山祭祀。在萧峰山脚下,张家、邬家、邓家、安义护林站、红星乡等村镇的老人都说,山上有萧坛,供奉萧真君,以往,每年从春节到元宵这段日子,附近一带村庄,乡民张灯结彩,抬着仙人(萧真君、许真君)塑像,载歌载舞,到萧峰凤台仙府去礼拜,这已经是相沿已久的风俗。
萧峰有“翔鸾洞”。相传古时萧史、弄玉二仙由此洞乘鸾翔空而去,故名。洞口小,内有上下两室,可容数十人。洞室宽敞明亮,安谧宁静,确实是一个读书的好地方。唐人欧阳持常在此洞顶夜观天象,潜心研究吴天星象,并在洞侧创立“拾遗书院”,传授学问。
山顶有萧坛和萧仙观,奉祀萧史。坛的建设年代较早,约在唐朝早期。坛前有灭蝗臼石,臼中水深7-8寸,四时不竭。相传民间取石臼之水洒田,蝗虫皆灭。萧仙观是一座全石结构的道教宫观。南宋理宗淳祐年间(1241-1252)所建,题名“凤台仙府”。宫观东南有巨石突兀为崖,东方黎明先见日,名曰“日照崖”。欧阳持《游西山长歌》有吟:“紫霄峰,悬又陡,凭高看遍江南小。凤台观里景长春,日照崖前天易晓。”即今所见的“卧牛石”。该石长一丈五尺、宽八尺、高一丈,上面刻有模糊不清的古字,记载着萧峰昌盛而神秘的历史。
宋元明清以来,萧峰都是南昌城市人的游观胜地。《江西通志》载:“登之遐嘱千里,俯视万山,金碧芙蓉如画,天下奇观。”山腰原建有萧仙祠,殿宇宽敞可安顿轿马。游人于此小憩之后,便于一鼓作气登上峰顶。明朝嘉靖间江西乡试解元魏良政有《登萧峰》诗:“萧仙楼阁在层崖,此日登临亦壮哉!霄汉四垂天阙近,江山一览画图开。秦楼箫断鸾声远,石室云生雨势来。俯视南州烟雾重,此身今日到蓬莱。”万历大学士新建县人张位有《登萧仙岭》诗:“上一坡兮复一坡,诸峰谁敢并巍峨。折桂手堪攀月窟,题诗笔可蘸天河。眼前绿野宽如许,头上青天隔不多。此间便是神仙境,说那蓬莱作甚么?”
张位的门生汤显祖《豫章揽秀楼赋有序》有句:“乃有紫清悬瀑斗绝而起,隈若秦人,秀若萧史。天宝开而霞曙,云盖移而烟靡。昆膏玉以明球,冈流珠而覆米。洒泉坛于冠石,度松门于屏几”;“吹笙之台晻蔼,文箫之宅氤氳。侧控鹤之元景,挹写韵之清神。渺仙尉兮难即,掞丹华而散雯。伶崖兮有觌,响天乐以鸣真。”赋中萧峰“隈若秦人,秀若萧史”、“吹笙之台晻蔼,文箫之宅氤氳”明确写出秦人萧史传说,使人们了解到萧峰有个“男萧女笙”的千年爱情传说。
明末崇祯年间新建人徐世溥的《登萧仙岭记》也有精彩的描写:“至萧岭。岭为西山最绝。俯视在下,茫若烟海,田隰溪谷,山阜平林,深灌川浍,江河城郭,都邑庐舍,皆在青烟中。西北至于庐阜,北至于彭蠡,近都丰城、南昌、武宁、豫章之治,皆若可顷刻飞集。天亦稍近,云在其下,冉冉若绵,俯而临之。”
可惜的是,萧仙观被侵华日军炮火所毁。近数十年来,萧峰由于人迹罕至,已经全部被树木围了起来,早已没了道路,一片荒凉。
如今,在密密麻麻的灌木丛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块巨石。拂去尘埃,依稀可辨粗大的“振衣千仞”、“钓台”字样,遒劲有力。据称,巨石上面的字为明朝江西提学副使王宗沐携门人欧阳暖等人游萧峰时,看到景色秀丽,便挥笔大书“天门”、“钓台”、“振衣千仞”等大字,后人刻于石上,可惜的是,这些字经过了数百年的雨淋日晒,风化相当严重,很难辨别。另外一块大石头,上面没有字,却有一处明显的凹陷,应该就是传说中的灭蝗石臼。(又传说是神仙为穷人所凿,存储食油的,舀又复出,终年不绝。这本是道人因山顶缺水而想出的积水妙法。坑里的水是因巨石南高北低,斜面迎风,有数条细槽通坑,夜晚强劲北风将含有微小水滴的云雾吹到石上,使其凝为细流,顺槽入坑。)除了巨石,好几处断石颓垣也特别引人注目。这些石柱颓断在地,历经成百上千年的风吹雨打,早已失去了其原有的作用,虽分散四处,却俨然刻画出一座石室的模样来。还有一处地方,特别平坦,很像民间传说中萧史与弄玉吹箫引凤的“吹箫坪”所在。
在西山上百座山峰中,有安峰孤峭入云,宛若削成,又名安峰尖。新建县乐化一带数十里内,皆能遥见此山,当地心理民俗,视此山为“文笔”之峰,民居建筑,素以门头面向安峰尖为吉祥。《水经注》和《西山行程记》说西山有大萧峰和小萧峰,两山肖似。又,西山中有上安峰和下安峰两姊妹峰之说。经考,安峰即所谓的小萧峰,萧峰即所谓的上安峰。安峰尖不仅具有和萧峰类似的自然形态,而且还有和萧峰同样展现古人原始信仰的民俗特点,同为古人登高并企望接近天神的圣山。明朝人汪本沧有《游安峰》长诗,其中状写安峰之奇危,文句甚为生动:“寻云溯高涧,九曲流逶迤。落石风雨寒,挂壁云脚垂。屈折回地脉,喧豗杂林飔。振衣仰层峦,云石相参差。侧足临鸟道,置身亲南箕。俯窥飞翼度,平拂高霞移。长江自西来,绕郭向东驰。盈盈一带许,城市成喧卑。树点隐人烟,孤帆界寒坻。繄余此登啸,世氛真可遗。”
词 林
吹箫笙偕游,驭龙凤而去,达到人间仙境,后世历代文人墨客纷纷吟诗作赋歌诵这段佳话,表达对这对神仙眷侣的怀念和祝福。
南北朝鲍照、江总各有一首《萧史曲》:“萧史爱少年,嬴女郄(希)童颜。火粒愿排弃,霞雾好登攀。龙飞逸天路,凤起出秦关。身去长不返,箫声时往还”;“弄玉秦家女,萧史仙处童。来时兔满月,去后凤楼空。密笑开还敛,浮声咽更通。相期红粉色,飞向紫烟中。”唐代大诗人李白《凤凰曲》:“嬴女吹玉箫,吟弄天上春。青鸾不独去,更有携手人。影灭彩云断,遗声落西秦”;《凤台曲》:“尝闻秦帝女,传得凤凰声。是日逢仙子,当时别有情。人吹彩箫去,天借绿云迎。曲在身不返,空余弄玉名。”唐五代鲍溶《弄玉词》二首:“素女结念飞天行,白玉参差凤凰声,天仙借女双翅猛。五灯绕身生,入烟去无影”;“三清弄玉秦公女,嫁得天上人。琼箫碧月唤朱雀,携手上谒玉宸君。夫妻同寿,万万青春。”
古老的箫音传说、经典的爱情故事将历史人物与奇情异事有机地统一,既富于生活气息,又离奇动人,广为流传。“吹箫引凤”、“龙风呈祥”、“玉人何处教吹箫”等等与萧史有关的文学词汇和前人题咏诗词极大的丰富了萧峰的文学价值。萧峰独有的灵性和魅力,构成了西山文化的内涵,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据《艳情典故大辞典》第109卷“萧史弄玉”,分11类加上附录共收录词语达350个。现摘抄前4类,例句从略。
一、萧史善吹箫,吹出来的声音和凤凰的叫声一样优美动听,因此得到秦穆公的女儿弄玉的爱情。后诗文中常见的“萧史”这一人物即指此人,诗文中引用,多用作意中情郎或求仙慕道之人的代称。由于他善吹箫似凤鸣,故也用作善于吹箫之人的代称,也用作咏写孔雀一类美鸟的典实。由于他是秦国国王秦穆公女儿的丈夫,所以又作皇婿的美称。但诗文中引用,其名称引用不一,下面所列即其各种变称:萧史、箫史(因萧史善吹箫,又“箫”“萧”二字音同因互通假)、肖史(“肖”“萧”音同致误。一云:萧,俗作“肖”)、萧氏、箫氏、箫吏(吏,当为“史”字形近之讹)、仙史(因萧史终乘凤仙去)、凤史(吹箫似凤鸣并乘之仙去)、秦史、秦萧史、史姓萧、萧仙、萧生、萧郎(女子对情人的呢称。一说萧郎,指南朝梁武帝萧衍)、箫郎、肖郎、秦客、吹箫客、吹箫子、凤箫人(萧史善吹箫似凤鸣)。
二、弄玉是秦国国君秦穆公的女儿,因爱慕仙人萧史吹箫嫁给了他,最后乘凤成仙而去。后诗文中遂引“弄玉”其人多用作咏写仙女或美女的典实,或泛指仙女或美女。又由于她是国王的女儿,故又常用来比喻帝王之公主。诗文中引用,因她是秦国国君穆公的女儿,善吹箫而声似凤鸣,故其名称又变称作“秦娥”、
“穆公女”、“吹箫人”、“凤女”等,因她姓嬴,故又称之为“嬴女”等。她最后乘凤仙去,而凤与鸾是同一类鸟,故又称之为“乘鸾子”等,如此种种,均详下:弄玉、秦弄玉、秦玉、玉(“弄玉”之省文。另说指吴王小女紫玉)、秦娥、秦蛾(当为“娥”字之误)、秦妃(妃,古时对女子的称谓)、灵妃、秦女、秦帝女、秦王女、秦家女、秦公女、穆公女、吹箫女、吹笙女、乘鸾女、嬴氏女、嬴台女(蠃台,即秦台、凤台)、嬴女、瀛(嬴)女、玉女、凤女、凤仙(弄玉吹箫似凤鸣并乘凤)、箫台仙(箫台,即凤台)、乘鸾仙子、骖鸾仙子、骖鸾子、嬴秦子、秦王子、帝子、乘鸾子、乘鸾客、骖鸾人、吹箫人、跨凤玉人、玉人、嬴姬、秦嬴、乘烟远韵(宋毛滂《踏莎行会宋园初见梅花》:“奔月仙标,乘烟远韵,玉台粉点和酸凝”,即本南朝梁江淹《效班婕妤咏扇》诗:“画作秦王女,乘鸾向烟雾”句而来)。
三、萧史弄玉配偶相得,后二人乘龙跨凤均飞升成仙。诗文中常见的“萧史弄玉”即为萧史弄玉二人的并称,比喻男欢女悦。诗文中引用,比喻人间美满幸福的婚姻,也用来比喻夫妇成仙上天以及用来借指一对仙侣或情侣。又萧史弄玉的故事,古人多用来作扇面画题材,故有关咏写扇之类的诗文中多引及此典。但诗文中引用,“萧史弄玉”省作“萧玉”、“女史”,又称作:秦娥萧史、嬴女萧郎、弄玉萧氏、萧郎秦女、萧郎神女、萧史夫妇、秦楼夫妇、秦楼仙侣、吹箫伴侣、跨凤吹箫侣、鸣凤侣、骖鸾侣、凤侣、箫侣、吹箫侣、吹箫伴、凤楼仙、双飞(鸣凤双飞)等。
四、萧史善吹箫,而吹出来的箫声和凤凰的叫声一样优美动听,因而得到了弄玉的爱情便结成夫妇,最后萧史乘龙、弄玉跨凤成仙而去。诗文中常见的“跨凤乘龙”等用典均本此而来,所言即指萧史乘龙、弄玉乘凤成仙而去这件事;诗文中引用,多指男女结成良缘,比喻夫妇从此飞黄腾达、意得志满、因而多用作贺人新婚的用词;或用作择婿之意,或用作比拟男女交媾之情形的用词,或用作咏写仙道的典实,或用作人死而成仙之谓;又弄玉是穆公之女,而穆公相当于后来的帝王,故于应酬诗文中也常用及这些典故以颂扬公主的德行,或婉称公主之死而其魂灵乘鸾仙去,如此种种,义随引文而异:跨凤乘龙、乘龙跨凤、乘龙骑凤、跨鸾骑凤、乘鸾跨凤、跨凤乘鸾、嬴台乘鸾、嬴女乘鸾、秦女乘鸾、帝女乘鸾、乘鸾秦女、弄玉乘鸾、弄玉乘凤、嬴女乘凤、秦王女骑凤、秦王女乘鸾、女乘鸾、骑凤凰、骑鸾凤、跨龙凤、跨凤、骑凤、乘凤、乘鸾(一说本《楚辞》“乘鸾凤而上游”句而来)、承鸾(承,即“乘”字之音误)、跨鸾、骖鸾、鸾骖、鸾驭、乘鸾逐凤、龙凤呈祥、弄玉逐凤、萧史骑凤、跨凤萧史、跨凤吹箫、吹箫跨凤、吹箫乘凤、吹箫跨凤凰、吹箫上天、弄玉上天、瀛女骖鸾(瀛、嬴二字音假)、肖史乘龙(“肖”“萧”音同致误。一云:萧,俗作“肖”)、跨凤秦楼、跨凤登台。萧史一说他乘龙、一说他乘凤上天成仙,缘于此事,后诗文中遂引“凤壻(婿)”这一用词为女婿的美称;又“乘龙”一词亦为女婿的美称,一说出源亦在此,但多以汉代桓焉两女乘龙事为本(“乘龙快婿”此不收)。
秦穆公女吹箫,凤降其城,因号“丹凤城”。其后言京都之盛曰“凤城”,又引作“凤京”、“凤阙”等。秦穆公专门为萧史夫妇建造了一座凤凰台。后人有作“凤凰台上忆吹箫”、“忆秦娥”词牌以记之。《方言》卷二:“秦、晋之间,美貌谓之娥。”《忆秦娥[箫声咽]》首二句即用萧史和弄玉的故事。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词有句云:“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秦楼就是传说中弄玉和萧史腾云而去的那一座凤楼。这“秦楼”的背后有一段令李清照慨叹不绝的浪漫与逍遥。凤凰是传说中的神鸟,雄曰凤,雌曰凰。古人认为时逢太平盛世,便有凤凰飞来;常以“凤凰于飞”、“鸾凤和鸣”喻夫妻和谐美好;凤凰又与音乐相关,如“箫韶九成,凤凰来仪。”西汉著名辞赋家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自喻为凤,比卓文君为凰,正有浩气凌云、自命非凡之意。文君雅好音乐,相如以琴声“求其凰”,正喻以琴心求知音之意。
馀 韵
和《红楼梦》中贾宝玉一样,弄玉也是带玉出世的,不过她的玉不是一出世就神奇地含在嘴里。据《东周列国志》,她出生那天,秦穆公正好有人进献美玉璞石,琢磨后得碧玉一块。她周岁的时候,按风俗要“抓周”。在一堆小器具和小玩具中,她独独抓住这块美玉不放手,后来成为她喜欢把玩的随身物件。穆公就给她起名,叫做弄玉。弄玉姿容绝世又聪明无比,笙尤其吹的好,不经乐师指教,自个就能吹出音调。秦穆公命能工巧匠把那美玉精心雕琢成碧玉笙,赐给女儿。弄玉吹玉笙,声音清婉像凤凰叫,好听极了。
一天晚上,弄玉正在吹笙。弄玉吹笙之时心中澄澈无物,却听到有箫声应和,那声音若远若近,似有还无。弄玉觉得奇怪,停止吹奏专心的倾听,却发现那声音也停止了,但有余音,袅袅不断。弄玉惘然若失,草草就寝。梦中一个英俊少年,吹着箫,骑着一只彩凤翩翩飞来。少年对弄玉说:“我叫萧史!因为和你有缘,听到你的吹奏,特来和你交个朋友。”便倚栏接着吹萧。彩凤也舒翼鸣舞。弄玉想要学,萧史笑着说,等我们成了夫妻,有什么不能教你的呢?于是笑吟吟的要牵她的手。弄玉吃了一惊,醒了过来。秦穆公知道后派人一直寻到华山,找来了这个少年萧史。萧史从腰间解下赤玉箫,吹出第一曲时,清风习习而来;吹出第二曲时,彩云从四方来聚;吹至第三曲时,见有一对对白鹤翔舞于空中,一双双孔雀栖集于林际,百鸟和鸣,经历很长时间才散去。在帘后的弄玉告诉父亲,此人正是梦中之人。穆公大喜,当下许婚,促成了萧史弄玉一段佳话。
秦穆公得知心爱的小女儿小俩口到天上做了神仙之后,叹道:“若有龙凤来迎我去做神仙,我马上把那江山象扔破鞋子一样的丢弃!”在一个早春二月的望日之夜,穆公独登凤台观月,思念女儿,酣然睡去。梦见萧史与弄玉控一凤来迎,同游广寒宫。因着凉受冻,没过几天就“登仙”了。
弄玉与萧史的故事,是个真正的爱情故事。以笙箫为媒,以音乐为共同追求,至情至爱,感天动地。弄玉是幸福的,应该庆幸自己有这样一个父亲。这是中国版白雪公主的故事。她拥有那个时代的王室女子不可能拥有的自由选择夫婿的权利。她发誓要找到一个同样擅长吹笙的男子,能够与她相呼应和。就在这个时候,弄玉做了一个梦,梦到了她的萧郎。
在萧峰脚下,长眠一位明宁献王朱权。作为戏曲理论家和剧作家,著有中国现存最早杂剧曲谱《太和正音谱》,现存杂剧《大罗天》、《卓文君私奔相如》两种。萧峰比邻有座罕王峰,以“梦山”闻名天下。汤显祖多次来南昌,与师友们聚杏花楼,游西山岭。其诗文集内有近百篇“南昌、西山、萧峰”的诗文。“隈若秦人,秀若萧史”的爱情传说、“萧峰长自清”的人生追求,“为政萧峰”的政治期许,“私奔相如”的朱权戏曲,以及“大梦梦中原是梦,此山山外更无山”等多种元素,为汤显祖(1550-1616)创作“玉茗堂四梦”和其他杰作提供了一定的素材积累。《牡丹亭》剧中女主人公杜丽娘,游园后在梦中与理想的情人柳梦梅相会,相思成疾而逝;后托梦于柳梦梅(他也梦见了她)并经他调护,以情之所至,又得以死而复生,终于结为夫妇。人生而有性,世总为情,情至上的观念在《牡丹亭》中全盘托出。情之所至,生可以死,死可以生。一曲情的礼赞,构想出爱情终于获胜,给人以启示与鼓舞。
1998年“巴蜀鬼才”魏明伦创作川剧《中国公主杜兰朵》。最后一幕,皇帝哀叹着对左右道:“我总算明白了,那无名氏乃古代书生萧史之后。昔日,萧史吹箫引凤,引走弄玉公主;而今旧景重现,萧家后人,引走了我的女儿——杜兰朵!”剧中,无名氏也吹着箫。
萧史,以一个羽冠鹤氅、吹箫引凤的仙人形象出现世间,如庄子笔下的鲲鹏,遨游天地,辗转千里。这些行为似乎与人间烟火相隔了重重山水。根据各地萧氏宗谱记载,多有萧史吹箫引凤一事,又把萧史从仙人的身份中还原成血肉皆俱、春秋时期的上层贵族(东周太史)。萧史正是以仙与人的双重形象出现在眼前。面对他在宗谱和文人诗词中留下的痕迹,如同他的箫音一样,“身去长不还,箫声时往返。”
古老的萧峰是西山山脉上千年孕育而出,怀着浓郁人文气息出现的璞玉。这块灵性的璞玉充满了生命本质上原生态的气质。历史湮没了很多美好的故事,却无法抹去萧史与萧峰千年不变的物质与精神间的休戚相连。2010年6月,南昌萧峰萧史“吹箫引凤”传说,入选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拟申请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吹箫坪上,萧史吹箫,悠扬的乐曲,为萧峰添上了天地间连绵不绝的天籁箫音。洪崖丹井(《吕氏春秋》曰:“伶伦制十二箫,听凤鸟之鸣,以别十二律,以比黄钟之宫。”)陪伴在萧峰旁侧,空中飞来音乐祖庭的音符,与萧史、弄玉旋律和谐相配,美妙余音,如梦如幻,如痴如醉。
(徐忠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