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研究》结题报告

(2016-09-23 21:19:44)

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立项号

2015XKT-XXYW061

课题名称

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负责人

邓名利

所在单位

西安市莲湖区行知小学

结题报告

关键词

作文教学生活化、 教学内容拓展、 多形式地运用与展示

结题

报告

摘要

    该课题研究,从“生活化”的角度优化了作文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也提高了教师们的教学和研究水平,收到了良好的预期成果。针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思考,探索,实践,力求使课题研究更加深刻。

结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目前,小学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从教学对象来看,学生虚假作文的现象还很严重,“造文”现象还较普遍,作文教学游离于生活,学生作文兴趣不高,作文缺乏真情实感,缺少灵性与创新,从文中所反映的学生认识生活的水平与能力还较弱;从作文教学过程来看,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脱节,缺少活生生的生活气息。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试图让作文教学的内容从学校、家庭向社会、自然延伸.写生活内容,反映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让生活走进作文教学的课堂,让作文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所以,作文生活化研究的内涵,是寻找沟通生活与作文的良好途径,即不是一般的生活指导,也不是泛泛而谈作文形式的研究,而是在生活中作文,指导学生写出反映生活的作文,并在作文中学会做人。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基本命题。生活教育,也就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之需要而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可以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是在作文教学领域对生活教育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探索。叶圣陶先生也指出:“写作系技能,不宜视作知识,宜于实践中练习,自悟其理法,不能空讲知识,或以为多讲知识,即有裨益于读写能力之长进,殊为不切实之想。”又说“须以学生自求得之”。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应广泛接触学生全面观察学生,要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和用心体验周围世界和现实生活,并及时做好记录,为写作而积累。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一)课题研究目标

1、说白了,我们的作文教学并不是为了培养未来的作家,而是为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适应生活的能力。因此,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培养交际能力,尤其注重培养主动学习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2、本课题研究,试图探索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从“生活化”的角度来优化作文教学,赋作文教学以生活的灵性。

3、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作文的习惯: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无拘无束地用文字表达所见、所闻、所思,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4、通过多种形式的生活作文表达方式训练,丰富生活作文的写作内容。并在训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法。

(二)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1、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理论探索。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当前教学新理论,努力吸取各种教育思想的优势。学习各种教学方法,借鉴各种教学模式,融各种教学方法于生活化教学策略。

2、作文教学内容生活化研究。学生作文内容应该也必须是学生生活内容的反映,学生的写作才是兴趣盎然而不枯燥乏味的。结合小学生的特点研究作文教学生活化,要从生活出发,构建作文教学内容系列。

3、作文训练方式生活化研究。小学作文训练方式生活化是建立在生活需要上的训练。对学生来说,训练是一种手段,生活才是目的。作文训练方式生活化是将教学的训练要求,转述为生活的要求。

4、作文指导课与作后评讲课研究的探索。小学作文生活化的教学还要体现在作文指导、作文评讲、作文评改上,融作文内容生活化策略和作文训练生活化策略于一体的。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广泛收集、查阅、整理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筛选和借鉴关于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资料。

2)调查研究法: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含平时的听课、评课、检测、调查问卷、教研活动等)了解学生习作中的现状,通过分析,研究情境创设的成效性。

3)比较研究法:通过实施不同教学策略、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比较最佳教学效果。

4)经验总结法:将研究中产生的相关论文、随笔、叙事、设计、教具、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反思、教学评价、教学论文等进行展示、交流、汇编,同时进行教学观摩、研讨等。

(四)研究的步骤

1前期准备阶段:

    深入调查研究,选题立项。通过各种途径认真学习当前教学新理论,努力吸取各种教育思想的优势。我不仅学习理论,还认真地观看名师的作文观摩课,于永正,贾志敏,薛法根,张祖庆,蒋军晶,管建刚等这些老师的课我都找来,一一研读。从中学习教学方法,借鉴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融各种教学方法于生活化教学策略。

2课题实施与研究阶段

    利用课堂教学等形式开展课题实施与研究。如实记录研究过程中的各种相关现象、数据、问题等事宜。开展课题研讨,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举行课题经验交流会,研究实施课题。利用课堂教学进一步开展课题实施与研究。加强生活化习作的理论学习,不断摸索,最终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习作教学模式。

3课题研究成果总结阶段

    汇集资料,针对所研究的问题的解决方案,研究状况等,进行总结,并进行展示交流。准备相关资料,申请结题。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存档。

(五)研究的过程

    我按照研究方案的要求和步骤,有计划地组织实施课题研究工作。边研究,边开展活动,边整理资料,提炼经验,总结工作中的不足。课题研究期间,为了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的写作欲望,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课堂中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实用的氛围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我认为口语交际课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口语交际课是从交际应用的需要出发,从小学生的需要出发,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努力向生活回归,全力体现说写训练的工具价值,造成作文教学“实用”的气氛。我总是用心地设计丰富多彩的口语交际课。如:打电话、转述通知、口述消息,当导游、解说员,写说明书、保证书、广播稿、表扬稿,甚至写倡议书、备课等等。这样的设计学生深深地感到学了以后要派用场,是生活必须,工作必须,就会出现少见的认真和起劲。孩子们在一系列“生活化”的课堂情景中喜闻乐用,大大激发了孩子的交际兴趣。

2.把作文训练纳入社会生活的轨道,在实践交际中写好的作文。拓宽学生的习作时空,想方设法把学生的眼光引向时代发展的方向,引向语言实践交际运用的广阔天地。在教学实践中,我指导学生进行了以下的写作形式训练:

1.写好主题调查报告:写调查报告就是引导学生自主地有个性地在比较充分的时间里针对某一问题寻找资料,调查整理和写作。如,针对校园及周边的环境脏乱差的问题,我组织学生进行调查,发现问题,积极思考,找准原因,并制定出了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随后我引导学生将小组的研究结果进行汇总,上报学校大队部.即有效地改善了校园及周边环境的面貌,又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写作的兴趣.最近我还在指导学生写了“校园里的低头族”的调查报告,这篇报告的撰写对学生及家庭都有了很好地启示作用。

2.语言交际应用。

①自我应用。我指导学生介绍小发明,烹调菜肴;为照片写解说词;学写请假条,留言条.这些丰富多彩的练笔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②在学校里应用。为班级设计班名,班训;为每周一次的主题班队会写串联词;为红领巾广播台,学校运动会积极投稿等。这样的交际应用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学生是学校的主人,而我们这些主人是可以利用"文字"为班级服务。

③在社会中应用。为家乡的城市建设提建议等.比如,针对离学校较近的路口在上班高峰期经常拥堵的情况,我组织学生进行调查.孩子们通过仔细地观察发现,此路口的红绿灯设置存在问题,于是给此处执勤的交警叔叔写下建议书.建议得到了交警叔叔的重视,听说最近就要有所变动呢。

3.专题性研究。学生在我的参与和指导下,对感兴趣的课外读物进行研究。这一学期我组织孩子们共读<<三国演义>>,每周举行一次“读书沙龙”.学生会将一周的读书心得做以小结,并在读书交流活动中赏析人物形象,感受作品的魅力.这样的文字交流激起了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

另外,我在作文训练时,还根据实践交际的需要,对每项专题训练做恰当的安排,加大组合训练的容量。通常,我会设计好一个专题,围绕这个专题,开展一系列的作文组合训练。

如:

主题

题材

环保小卫士

捡落叶

植树造林,放飞心愿

环保小卫士在行动

办环保小报

编写公益广告

科技节

小实验介绍

做实验,写报告

小制作

当小记者

我当小记者

学写新闻稿

接待来客

指路带路

向客人介绍我们的学校

当一次接待员

 这样,就把学生的言语学习与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思考生活能力联系在一起,使学生的作文与生活同时成长。

    3.加强生活作文评讲课的研究。作文讲评课才是真正的班本化化教学。为了上好作文讲评课,我特意认真研读了管建刚老师的《我的作文教学课例》一书。这本书对我的启发特别大,让我体会到“讲评”的重要作用。每次习作课我一定会精心准备。如:批改的时候,发现学生作文表达上的精彩之处,由此引出一个训练点;或是发现学生作文表达上普遍存在的一个缺陷,由此引出一个训练点。这样的训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更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4.作文运用与展示形式多样化的研究。怎样才能让学生享受到作品带来的快乐呢?我认为关键是要给学生的作文找到读者 ,树立读者越多,作品越成功的意识。这学期我组织学生写“小组日记”。根据男女性别、个体差异、能力强弱等状况我将全班学生进行合理地搭配分组.推选组长, 明确要求,小组合作撰写日记。而每篇日记都由学生,家长,老师及时地反馈点评。因为习作更具开放性了,不仅在班内有读者,学生在互赏中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互相启发,而且在不同的家庭里也找到读者,让家长参与其中.多方监督群体的形成让学生感受到每一篇作文都代表自己的形象,学生就更自觉,更认真.在小组日记本上,不少学生写连载,写小说,写诗歌,写感悟,因为每个孩子一周只有一次书写的机会,所以他们都分外珍惜这样展示自己的机会。写得认真了,点赞的多了,自然就拥有了自己的读者群。开放式的展示形式充分调动孩子的写作兴趣,并提高写作水平。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显性成果:

1.将学生的生活作文习作编制成集。

2.边实践边思考,撰写了教学随笔及论文《让作文变得“有用”》。

3.在校内进行了公开课的展示活动。

4.形成结题报告。

隐性成果:

1. 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生活作文的习惯。学生能够敏锐地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并及时地以“我手写我心”。他们变得不再害怕作文,而是乐于表达,善于表达,热爱习作,习作能力迅速提高

2.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交际能力,主动学习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课题活动也让孩子更团结,班级更有凝聚力。

3.提高了个人的专业水平。在整个课题实验中,我敢于尝试,勤于反思,善于和大家探讨交流总结。我的作文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教学水平有了很好的提高。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1.作文教学说白了就是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旨在让学生将作文和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也就是“写什么”的问题,但如何建构起一篇作文,这还得依靠写作技巧。那么如何把握写作技巧的学习尺度?这也是我一直思索的问题。我在写作技法的指导上采用“小步走”的原则。如何写好动作,写好心理,写好开头,结尾,过渡等等。每个训练点安排多次的练笔,慢慢走,小步走,脚踏实地地练,相信学生一定有所得。

2.习作形式的多样化确实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热情,但是练笔次数的增加无形中也加大了老师的习作批改的任务.如何高质量有效地批改习作也是我思索的问题.我认为上好作文讲评课是很好的一条途径。特级教师管建刚说过,作文教学的作后讲评要重于课前指导。为此,我将学生习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提炼出来,每节讲评课不求贪多,解决小问题,共性问题,这样既有效地指导了学生的习作,又大大地减轻了老师的习作批改任务。此外,我还注重加强学生自己评改习作能力的培养。这一阶段,我指导学生进行了“小组日记”的活动,这一活动不仅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而且适当地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原来忙于批改习作的时间现在都可以用来引导学生欣赏佳作,剖析典型,品评写法。

    3.随着学生课业负担的加重,埋头书本的时间越来越多。如何更有效的打开学生的视野,将作文与拓宽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也是我需要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关注网络上的新闻事件,关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学生做朋友,聊生活,拓宽学生的视野,尽可能地让作文教学的内容从学校、家庭向社会、自然延伸。

   总之,我们的课题研究到此并没有画上个句号,针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思考探索实践,力求使课题研究更加深刻。让学生在习作上感受到精彩,体会到乐趣。

 

参考文献

 

叶圣陶《写作漫谈》

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课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