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华市区西南部长山乡卢家村北宋大将潘美之墓的真象!空坟!

(2018-07-18 17:13:53)
标签:

杂谈

历史

卢家村后山有许多石像,据说这里葬的是北宋大将潘仁美

  在卢家村,记者考察了建于清代的卢氏宗祠,以及宋代的窑岗山窑址古遗址。

  据卢家村的老人们说,在村子后山的山腰上还有一处古墓。秉着好奇之心,在卢卫通的带领下,记者前去一探究竟。沿着山间路走了一会儿,记者来到古墓所在地,只见四周杂草丛生,并没有看到古墓的影子,只有散落在地上的两尊没有头的石像。“早之前这里有石马、石牛、石虎、石猪、石狮、石羊、石人等各式各样的石像918尊,墓前还有一张大石桌。”卢卫通说,遗憾的是,在上世纪60年代,这张石桌被当时的生产队凿开改成了猪槽,之后便没了踪影。

  在考古学上,这些墓前的石像学名叫做“石像生”,石像生始于秦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它们是墓主身份地位的象征,也有驱邪、镇墓的作用。是陵墓前主要供祭仪物之一。按照礼制,从宋朝到清朝,墓前摆放“石像生”的风俗一直都有,陵墓设置的石像生种类和数量,在中国的墓葬制度中有着严格规定,它代表了墓主的等级地位,“石像生”越多,表明墓主人生前地位越显赫。

  出土于兰溪的章侨墓,也只有48尊守墓石像。章侨是明朝人,他的官职是福建左布政使,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副省长。也就是说,卢家村的这座古墓,主人在世时的官职,至少也是一位封疆大吏。

  当初的荣光早已不复存在,现在的墓穴也是依稀难辨,若没有当地人指点,根本看不出这里曾是个墓葬。

  据卢卫通以及多位村民说,这个墓葬的主人,是北宋著名的权臣,也就是杨家将的死对头——潘仁美。要说起来,这种说法也不是无中生有。因为,潘美后代的一支,就住在金华。

  当地人说,历史上并没有潘仁美这个人。在《杨家将》系列故事,“大奸臣”潘仁美的原型是潘美。那些演绎的故事是否真实姑且不论,实际上,潘美也是一位北宋名将。他的结局也颇为凄惨,因为犯了事,遭到朝廷满门抄斩。当时,潘家后人有一部分逃了出来,最后在现在的白龙桥镇古方村定居下来。怕被牵连,逃到金华的潘氏一脉改姓为朱,这也是古方村朱姓的渊源。古方村和发现墓葬的卢家村紧挨着,只有三里路,步行只需5分钟。

  按照卢家村老人的说法,躲过一劫的潘美后人,冒着风险取回了潘美被肢解的身体,因为缺了一部分,只好用金子做头部,用银做了腿,将他埋葬在了卢家村的后山上。

  这个传说,一直在卢家村一带口口相传,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村民对此深信不疑。

  在历史上,潘美参加了宋太祖的“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为帝。他屡立战功,在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割据历史的统一战争劳很大,最后做到了“宣徽北院使”。

  从这一点上看,潘美的墓前立上18尊石像似乎并不为过。

  早在五六十年前,村里一些年轻人因为相信墓里真的有金银财宝,曾一起动手,挖开过这座古墓。然而,让他们失望的是,墓穴是找到了,但里面空空如也,别说“金头银腿”,就连一根尸骨也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知道这些“典故”的人越来越少,如今,村里只有超过70岁的人,才能说出一些关于这个墓葬的传说。也许是那次失败的挖宝经历,让大家对这个墓穴的关注度持续降低,村里的老人们不再把这些传说讲给晚辈们听,年轻人也不再对这座没了神秘感的墓穴充满好奇了。 据了解,宋朝以后的史书,均没有关于卢家村下葬过一位朝廷大员的记载。

  “我找了《光绪金华县志》、《汤溪县志》,都没有记载卢家村有名人的墓穴。”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中国史硕士生导师龚剑锋说,

 本人总结为以下几点

1:当地人说潘美家“遭到朝廷满门抄斩” 之说正好更能证明金华的坟是假的。

2:如果说这墓中无任何陪葬品是被盗过了,可古代盗墓贼是有行规的只贪拿财物不损害墓主尸身的,因此不可能连一根尸骨都不遗留,

3:汉代墓葬都经常看到尸骨出土,宋代距今才一千年,墓主尸骨不可能这么短的时间就烂掉!因此这座金华古墓只是纪念性的衣冠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