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3230994022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家乡泾阳篇:安吴青训班(吴家东院)(清)
(2022-05-03 18:34:32)
标签:
历史
旅游
摄影
泾阳吴家
分类:
历史印迹
2018年的
热播剧《那年花开月正圆》演火了位于我的家乡泾阳县以北嵯峨山下的安吴镇。因为安吴镇正是电视剧中所演陕商吴家的所在地。安吴镇安吴村里有个安吴青训班,这个青训班就设在
吴家的祖宅吴家东院。据传吴家共有东、西、南、北、中五院,此院为东院之一部分。电视剧上映后,此地从门可罗雀一下到门庭若市。
各地游客蜂拥而至,同时也带动了地方经济,各种小商小贩云聚于此,直接引爆了泾阳安吴的旅游热潮。相关部门也积极作出响应,完善了各种旅游设施,不断开发景点建设。可见电视剧的广告效应有多大。
关于吴家,电视剧所演的因剧情需要多数为虚构情节。剧中女主周莹也就是吴周氏据说是清代泾阳县鲁桥镇孟店村(今属三原县)人,地方财阀。娘家为名门世族。17岁时出嫁泾阳县蒋路乡安吴堡村吴家,丈夫吴聘因染疾不愈,婚后数日死去,因吴家无男丁承嗣,吴周氏成为吴家惟一继承人,此后吴周氏即被称为"安吴寡妇"。
吴家祖先,唐朝时由江苏迁来,为确保后辈永远安宁,遂将住地起名"安吴"。后历各朝,子孙繁衍,至清初兴盛发达起来。其时吴氏兄弟分为东、西、南、北、中五大家,又称五大院,以东院最为兴旺。吴周氏婆家的曾祖父吴恒德即是东院人。及至祖父吴萼轩(字汝英),在甘肃凉州一带经商获利,用银子捐得"诰授武德骑尉卫守府"的官衔。公公尉文(字汉章)时,一方面续用银子捐官,先后任湖北后补道台、山西宁武知府等职;另一方面凭借办理淮盐盐务(在户部注册,承办江苏、江西、安徽等省盐业的专卖权)、掌握数百盐引(即朝廷发给的盐业专卖执照)之便,在扬州设立盐务总号"裕隆全",各地设立分号,一年就有数百万两银子收入,成为远近闻名的大盐商。光绪丙子年(1876)尉文去世,吴家商业开始衰败。吴周氏来吴家接管家事后,"垂帘听政",精明用人,勤于算
计,极尽理财聚财之能事,使吴家商业又迅速走向繁荣兴旺。吴家原有产业如江苏、江西、安徽等省淮盐经营继续得以维持,又先后在湖北、上海、四川、重庆、甘肃及陕西各地设立很多商号,各大商埠、码头都有吴家的生意,势力逐渐扩张,当时民间流传一句话"吴家伙计走州过县,不吃别家的饭,不住别家的店",形容其实力雄厚。吴周氏凭借庞大资本和官商势力,垄断居奇,巧取豪夺,在生意兴隆时期(1890-1900)聚集了大量财富。她在安吴堡内仿效北京紫禁城格局,营建工程浩大的豪华住宅,厅堂陈设都是当时极品,日常起居也极为富贵奢华,仆役人数达2000余人,全年花费十余万银两。随着财产不断增加,吴周氏谋求取得政治地位。光绪庚子年(1900),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太后仓皇逃到西安避难,吴周氏趁机以"助纾国难"名义,向慈禧太后贡银十万两。慈禧嘉许其举,诰封二品夫人(吴周氏死后被诰赠一品夫人),赐御笔亲书"护国夫人"的金字牌匾。吴周氏为显示荣耀,大肆铺张,上演大戏三天三夜。此时她跻身皇亲国戚,声名显赫,是一生中鼎盛时期。吴周氏亦曾为赈济灾民、修建文庙等公益事业捐助大笔银两。守寡20余年,运用聚财博名的精明手段,使吴家成为关中著名的大家望族,本人亦被民间视为"活财神"。终年42岁。
1937年10月,当时的吴家主人吴周氏养子吴怀先,将吴家大院借给中共中央青年部,办起青年干部学校。也就是后来的安吴青训班。
1937年洛川会议以后,西北青年训练班从延安迁到泾阳,于1938年春迁至此地,共举办了6期训练班,毕业学员13000多人,培养了大批青年干部。1940年4月撤回延安。毛泽东为青训班题词,朱德亲赴视察并作了题为《抗日形势》的报告,林伯渠经常在此讲课。
(照片拍于2019年12月28日)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汉惠帝·安陵】刘盈真如史书记载毫无建树吗?
后一篇:
家乡泾阳篇:迎祥宫(1)山门(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