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舜禹,汤文武”作为古代贤君的典范,一直受后人的尊崇。
自古就有“咸阳祭周,曲阜祭孔”的说法,所谓“咸阳祭周”,就是到咸阳周陵祭祀周文王和周武王。咸阳周陵从东汉末就开始有祭祀活动,到现在已有1800多年历史。从北宋开始有了官方祭祀活动,留下了宋以后历代皇帝祭祀周陵碑石40余通。
陵园内现遗存有周文王和周武王墓封土各一座,木牌坊一座,献殿两座、配殿两座。
可谁会想到咸阳周陵镇的这两座被祭祀了上千年的所谓周文王和周武王陵竟不是真正的周陵,包括周陵周边所谓的周成王陵、周共王陵、周康王陵、周公旦墓、姜子牙墓等都不是真的,属后人的张冠李戴,是被讹传的。战国之前,君主埋葬时“不封不树”,其意就是墓地不封土堆,不种树木。中原地区坟丘式墓葬开始于春秋晚期,普遍推行在战国时代。光一有封土,就说明咸阳周陵的时代已经晚于西周。
周陵不是周文王和周武王陵那会是谁的墓呢?咸阳市考古研究所2001年通过钻探,探明了传说的周文王和周武王陵、周共王陵墓道的数量和形制。初步判断其为战国时期。2003年,咸阳市修建通往机场的迎宾大道时,在周陵西边发现了一道南北向壕沟。他们发掘后认为这可能属于周陵的西围沟。2004年,他们通过钻探发现周文王和武王陵有一个统一的长方形围沟,在周共王陵也发现了围沟。这是春秋战国时期秦王陵的一个典型特征和流行做法。在周共王陵周围还发现瓦片多以饰细绳纹的秦瓦为主。最近几年咸阳市考古所和省考古院两家在周陵围沟内钻探出200多个小的陪葬墓,钻孔里带出一个铜镦,即兵器柄套,是错银的。错银工艺流行于战国晚期。周陵完全可以确定是战国秦陵,但至于是谁的陵,说法不一,都是推论。传说的周文王和周武王陵可能是秦悼武王及其夫人的永陵,而传说的周共王陵,可能是秦惠文王及其夫人的公陵。
周陵陵园内南北两座土冢,北面为周武王陵,南面为周文王陵,分别立有一通毕秋帆陵号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