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小绿的课——曲的起源 (北曲和南曲的区别)
(2014-02-02 23:45:22)
标签:
转载 |
原文地址:小绿的课——曲的起源 (北曲和南曲的区别) 作者:纵然千里亦同君
曲的起源,乐府三百篇,后变为诗,诗变为词,词变为曲。诗盛与唐,词盛与宋,曲盛与元之北。北曲不协而行南曲,则大备与明,这就是简单的介绍了曲的来源。诗兴旺与唐朝,词兴盛与宋朝。曲则兴盛与元朝北部,北曲跟不上变化了,从而产生南曲,南曲则兴盛于明朝。
第一、曲与词有渊源关系,曲是由词演变而成的,例如,曲的宫调、调名、体制,有不少即来源于词,一些词调直接变成曲调,曲的小令源于散词,连套来源与连章词,带过曲源于词的犯调等等。不论北曲还是南曲,都发源于宋。
第二、为什么词会变成曲?这是因为由于时代和地域的关系,因为正赶上蒙古人入主中原,所用的是胡乐,旧词已经跟不上元人的胡乐,所以不得不另造新声,是以产生元曲。又因为取得地域性特点分明,北曲与南曲格格不入,互不协调所以,曲又分北曲和南曲。元朝时候盛行的是北曲,南曲则在明朝兴及一时。
曲与词的主要区别,什么叫曲?它与词有什么区别,历史上,这二者的名称往往混淆不分容易引起误会,唐代人把词叫做曲,而元人所谓的词,又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曲。宋人把词叫做乐府,元人把曲也叫做乐府,而宋词元曲实质上都是乐府歌词,还有人认为词是诗之余,曲是词之余,所以也把曲叫做词余。
曲与词的主要区别是;1、词的字句有一定,曲的字数没有一定,甚至在曲调里可以增句添字。2、词韵大致上依照诗韵,曲韵则另立韵部,分19部。3、词有平上去入四声,北曲则入派三声了,无入声字。宋词用衬字少,很少用三个以上的衬字,远去的衬字多,甚至可以超过主字,词虽有调同体异现象,但同一词调的字数和句数,除少数词调外,一般相差不大,而曲则不是这样,同一曲调的字数和句数往往差别很大,衬字就是为了配合节奏,补充意义完整在正文外另加的字。举个例子[(今日有)周公难免流言讲,但为了让意义表达的更加精确和完整,另加了今日有三个字,在排版上,为了方便读者区分正衬字,把衬字用小一号的字体印刷]。这样我们就会理解看元曲选的时候为什么字号不一样,正常情况下,衬字只能加在句子的开头和中间,因为句尾要押韵,所以句尾不得加衬字。
曲和词的区别还有形式上的区别,一般曲为单调(带过曲例外),词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在语言上,曲和词也有区别,词一般比较书面语话,而曲叫口语外,甚至可以运用俚语俗语,必须指出,这二者除了有区别,由于都是配乐的长短句歌词,所以本质上还是相同的。北曲和南曲也有区别,曲不但与词有区别,而曲本身又有南北之分,从曲的形式上来看,受民间文学影响较大,因此,曲带有明显的地方色彩,元代时,北方盛行的杂剧和散曲,用的就是北曲,后来,南方流行的传奇,则用的是南曲。所谓北曲,就是指中原地区的音调,南曲,则是指长江以南的曲调,我们现在说的元曲,就是指元朝时的北曲。北曲与南曲不同地方在于北曲有12宫调,南曲9宫13调,北曲字较多节拍快,南曲字较少而接拍慢。在板式上,北曲板拍的缓急变动不拘,常有一字下三四拍,南曲则每宫每只都有一定格式,北区衬字多,南曲衬字少,衬不过三,这点和词类似。北曲用7音阶,无入声字,南曲用五音阶,有入声字。
北曲伴奏乐器以弦乐为主,南曲则以管乐为主,在风格上,北曲豪放,南曲婉约。不但北曲与南曲有差别,就连用北曲写的杂剧和用南曲写的传奇也有区别,杂居规定只有四折,或者顶多在加一个引子,每一折有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子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成套曲,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而传奇可多达四五十出,每一出里的曲子可用不同宫调,也不是一韵到底,而是可以一曲一韵,杂剧演出时由一个演员唱完所有的曲子,而传奇则不限定演唱的人数,既可独唱,也可接唱、合唱。
第一、曲与词有渊源关系,曲是由词演变而成的,例如,曲的宫调、调名、体制,有不少即来源于词,一些词调直接变成曲调,曲的小令源于散词,连套来源与连章词,带过曲源于词的犯调等等。不论北曲还是南曲,都发源于宋。
第二、为什么词会变成曲?这是因为由于时代和地域的关系,因为正赶上蒙古人入主中原,所用的是胡乐,旧词已经跟不上元人的胡乐,所以不得不另造新声,是以产生元曲。又因为取得地域性特点分明,北曲与南曲格格不入,互不协调所以,曲又分北曲和南曲。元朝时候盛行的是北曲,南曲则在明朝兴及一时。
曲与词的主要区别,什么叫曲?它与词有什么区别,历史上,这二者的名称往往混淆不分容易引起误会,唐代人把词叫做曲,而元人所谓的词,又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曲。宋人把词叫做乐府,元人把曲也叫做乐府,而宋词元曲实质上都是乐府歌词,还有人认为词是诗之余,曲是词之余,所以也把曲叫做词余。
曲与词的主要区别是;1、词的字句有一定,曲的字数没有一定,甚至在曲调里可以增句添字。2、词韵大致上依照诗韵,曲韵则另立韵部,分19部。3、词有平上去入四声,北曲则入派三声了,无入声字。宋词用衬字少,很少用三个以上的衬字,远去的衬字多,甚至可以超过主字,词虽有调同体异现象,但同一词调的字数和句数,除少数词调外,一般相差不大,而曲则不是这样,同一曲调的字数和句数往往差别很大,衬字就是为了配合节奏,补充意义完整在正文外另加的字。举个例子[(今日有)周公难免流言讲,但为了让意义表达的更加精确和完整,另加了今日有三个字,在排版上,为了方便读者区分正衬字,把衬字用小一号的字体印刷]。这样我们就会理解看元曲选的时候为什么字号不一样,正常情况下,衬字只能加在句子的开头和中间,因为句尾要押韵,所以句尾不得加衬字。
曲和词的区别还有形式上的区别,一般曲为单调(带过曲例外),词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在语言上,曲和词也有区别,词一般比较书面语话,而曲叫口语外,甚至可以运用俚语俗语,必须指出,这二者除了有区别,由于都是配乐的长短句歌词,所以本质上还是相同的。北曲和南曲也有区别,曲不但与词有区别,而曲本身又有南北之分,从曲的形式上来看,受民间文学影响较大,因此,曲带有明显的地方色彩,元代时,北方盛行的杂剧和散曲,用的就是北曲,后来,南方流行的传奇,则用的是南曲。所谓北曲,就是指中原地区的音调,南曲,则是指长江以南的曲调,我们现在说的元曲,就是指元朝时的北曲。北曲与南曲不同地方在于北曲有12宫调,南曲9宫13调,北曲字较多节拍快,南曲字较少而接拍慢。在板式上,北曲板拍的缓急变动不拘,常有一字下三四拍,南曲则每宫每只都有一定格式,北区衬字多,南曲衬字少,衬不过三,这点和词类似。北曲用7音阶,无入声字,南曲用五音阶,有入声字。
北曲伴奏乐器以弦乐为主,南曲则以管乐为主,在风格上,北曲豪放,南曲婉约。不但北曲与南曲有差别,就连用北曲写的杂剧和用南曲写的传奇也有区别,杂居规定只有四折,或者顶多在加一个引子,每一折有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子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成套曲,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而传奇可多达四五十出,每一出里的曲子可用不同宫调,也不是一韵到底,而是可以一曲一韵,杂剧演出时由一个演员唱完所有的曲子,而传奇则不限定演唱的人数,既可独唱,也可接唱、合唱。
前一篇:[转载]元曲讲义
后一篇:[转载]十赋黄山(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