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课程改革实施措施
(2018-09-21 15:14:14)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教学 |
学校新课程改革实施措施
一、建立机构,制订方案,确保实验有章可循
为了使实验取得预期效果,我们成立了新课程改革实验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小组。从行政上和业务上对实验工作加强领导和指导,有力地推动新课程实验的进程。实验领导小组认真学习先期实验地区的经验,在此基础上,结合我校现状与发展需要,制定新课程改革实验方案,对新课程实验的目的意义、实验的目标与内容、实验的实施与管理等方面均做了明确的规定。各教研组结合各学科实际,制订了新课程改革实验实施计划,做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思路清晰、措施具体可行,确保课程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任何一项课程实验,都是以教育思想的转变为前提,是丰富和发展教育思想的一个具体过程。新一轮课程改革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为了确保新课程实验的顺利进行,我们把师资培训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根据“边培训、边实验、边研究、边开发、边提高”的原则,自2013年秋-2015年12月,我校教师参加省级、市级、区级新课程理论培训,约230人次,我们还在校内不断组织教师进一步学习新课标,开展讨论,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改变教法,强化课改理念。使全体老师明白: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步伐之大,进度之快,难度之大,都是前七次改革所不能比拟的。新课程改革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进一步推行素质教育的需要。我们组织教师参加区、市、省新课程改革实验研讨、座谈、观摩,听取典型案例分析、主题活动录像解析。派有关骨干教师到山东泰安、江苏洋思中学、黄山、郑州、等地参加学习、研讨、观摩等活动。三、抓课程实施的教研指导,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加强教研活动,形成校本研究制度。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主渠道,而教研是课程实施的有效载体。只有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吸收教训,经过理论到实践,再理论再实践,才能形成合理的格局。学校每周举行一次教研活动,及时研究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难点热点问题。活动形式多样,或集体备课,或开讲座,或听课评课,或交流经验做法,或探讨教材教法。我们每学期围绕新课改,每人上研讨课,备课组集体评议,研讨改进办法。在教研活动中,注重营造一种宽松的氛围,构筑一个积极参与的乐园,鼓励广大教师大胆发表意见。鲜活的课例,实在的示范,为老师提供了借鉴,加强了课程实验意识,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2015年10月,阎良区优质课评选活动拉开帷幕,我校多位老师在本次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本次活动展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受到了听课教师、专家们的高度赞扬。
四、抓课程实验课题的研究,促课程实验不断深化
我校在实施新改革实验工作中,加大科研力度,确保实验取得有特色、有价值、突破性的成果,制定了《新课程改革实验课题研究奖励制度》,各学科参加实验的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或自行确立一个研究课题开展研究工作。
五、注重宣传工作,创设良好实验氛围
我们充分意识到新课程的实施离不开家长的密切配合,家长认识到位,才能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因此,十分重视广泛宣传发动家长。通过召开家长会、家长讲座、家长学校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鼓励家长为实施课程出谋献策,让家长参与课程实施活动。同时,利用学校广播、宣传栏,短、平、快地宣传课程改革理念、信息、动态,报道经验体会、成果。形成良好实验氛围。
六、注重特色建设,推动教师队伍跨越式发展
传统的课程理念忽视了学校这一教育主体,容易把学校“工场化”,把教师工具化,把教育产品标准化,把复杂的教育情景简单化,把具体的教育对象抽象化。这只能导致学校教育机械的执行着国家课程计划,而忽略了学校自身特色的打造。然而,学校才是构成国家教育的细胞组织,才是国家教育改革的实践主体。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学校。新课程要求我们重新理解学校,从以往的把学校功能定位于学生的发展,转变为同时把学校看作是教师发展的场所,是师生共同发展、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具有教师发展功能和本身特色的学校才是“真正的学校” 。
阎良区西飞第二中学作为阎良区重点初中,始终把现代教育技术当作当今教育的制高点紧抓不放,始终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来抓,咬定青山不放松,并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推动教师队伍的跨跃式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