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2017-12-21 20:00:08)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案例反思 |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62—63页及相关练习题
教学目标:
1、
2、
3、
教学重点:
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含义,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
(设计理念: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圆的周长特征。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可以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圆的特征。使学生感受到圆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加深对圆的特征的认识,同时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1、
师:那什么叫做图形的周长?
生: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图形的周长。
2、
3、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圆的周长。(板书:圆的周长)
二、
1、
A:用一根绳子,绕圆一周,去掉多余部分,再拉直量出它的长度,这就是圆的周长。
B:在圆上做一个记号,让这个记号在直尺上滚动一周,滚动的距离就是圆的周长。
师:用这两种方法可以测量手中圆的周长,那现在老师想知道学校圆形跑道的周长还以用滚动法吗?(不可以)用绳测法方便吗?(不方便)接下来我们就来寻找一种更简便的方法。
2、
(1)
师: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呢?请你仔细观察,说说你的发现。
多名学生回答后师: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有关,直径越大,这个圆的周长就越大。
(2)
师: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存在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呢?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3个小圆,进行测量,要求小组合作.(板书:圆的周长÷直径)
合作要求:
(设计理念:探究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加强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画一画、剪一剪、围一围等多种方式求圆的周长。即通过测量不同大小的圆的周长和直径,计算出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发现比值是一个固定值,从而引出圆周率的概念,并总结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1、利用手中的学具测量出圆的周长和直径。
2、把测量的结果写到练习本上。
3、计算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结果(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4、观察得到的数据,说说你的发现。
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测量,计算,教师巡视并参与其中。
学生汇报数据,完成表格
师:仔细观察这个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
生:我发现圆的周长是直径的4倍少一些。
(3)
(4)推导公式
师: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那圆的周长等于什么?
生: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穿插练习:(不计算得数,直接报算式)
3、
教学例1
学生独立完成,反馈
第1个问题:已知直径求周长
第2个问题:先求小自行车车轮转动一周的长度,再求需要多少圈。
三、
(设计理念: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1、
2、解决问题
(1)钟面的直径是40厘米,钟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钟面分针长10厘米,它旋转一周针尖走过多少厘米?
3、思考题:
书本p66第10题
四、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你还有哪些疑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