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分数加减法的错例分析(一)

分类: 教学反思 |
未央区红旗小学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是数学运算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能否数练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评价学生是否拥有良好的计算能力,拥有良好的数感的一项重要标尺。从练习中看出,学生对于分数加减的掌握,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为了更好的分析学生当中所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特对学生在练习中的四道分数的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进行了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学生中所出现的典型错例和原因分析:
三、从上述的学生错例,可以归纳出学生当中所存在的问题。
1、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知识点还不能很好的理解,不会运用。
2、对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部分学生还不理解。
3、对于如何求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没有熟练掌握。
4、对于整数的加减法的简便运算不理解,不能掌握有效的简便运算,造成运算的混乱。
四、采取的方法:
1、温故而知新。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了如何求最小公倍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简便运算等知识点的复习,并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2、培养学生良好运算的习惯 。因为学生的计算习惯差,书写差,所以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对每一道混合运算的题目,都要养成“一看、二定、三算、四查”的运算习惯。
3、运算是一件非常严肃认真的事情,来不得半点马虎,但在实际的作业中,就发现有许多学生没有这一良好习惯,拿到一道运算题,没有看清数字,没有弄清楚运算顺序,就算起来了。如上面所举的学生错例,很多学生就是没有定好运算顺序,随意更改运算顺序,造成运算错误。例如:有位学生在运算8-8÷8 这样一道简单的运算题时,由于马虎,结果算成了0。如果在运算时,只要仔细一点,很容易看出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先算除法,再算减法,正确结果是7,难道是这个学生不会运算吗?不是,完全是不认真造成的。
4、培训运用草稿本的习惯。学生在运算时,不喜爱打草稿,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老师布置了作业,有的口算,有的在书上、桌子上或者其他地方,写上一两个竖式,算是打草稿,有的干脆观望,等待别人的结果,这些都是不良的运算习惯。 任教的班级中,要求每个学生都设立一个草稿本,在课堂上所做每一道题,都要按作业的格式要求,每节课后,我都会把学生的草稿本收起来,进行批改。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一道题目,都做到认真面对,日久见功,学生的书写习惯大有改善,计算的正确率也大大提高了。
5、养成检查的习惯。一道题初步运算完了,不能算运算完全结束了,学生在运算中,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就要求学生进行仔细地检查。特别是对于这一类型的题目,“如何简便如何算”,学生很容易会改变运算的情况下,出现运算错误。这就要求学生,面对该类型的题目时,必须要求学生按原来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达到检查的效果,减少运算的失误。
6、培养口算能力。口算也称心算,五年级的学生,必须对四则运算的各项简单的口算达到熟练的程度,学生在不借助运算工具的情况下,依靠对知识点的掌握,通过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运算方式。《新课程标准》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运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其次做形式多样的口算练习,长期进行,持之以恒,让学生每天都得到训练。而且口算的形式也不是单一的,可以多种形式变换练。例如:视算训练、听算训练、抢答口算、口算游戏、“对抗赛”、“接力赛”等等。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达到了计算训练的效果。
五、初见成效:
针对学生在计算中所存在的问题,采取了上述的措施,在训练三周以后,再次对学生在分数加减法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测,出了同样的四道题目,让学生完成,从结果上看,学生对于分数加减法的计算已有了提高,但对于简便运算的掌握还不熟练,还会容易受到干扰,必须继续加强训练和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