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侯虎决定到杭州去一趟,在西湖边行走,不去看看西湖,岂不是人的大憾?
所以,他到了杭州的时候,先到西湖去玩了一天。好个西湖,碧波万顷,画船相连,果真是人间天堂。他在苏堤上走了一个多时辰,想到苏东坡这位伟人,也曾被迫游历天下,才有后来的成果。他想到苏东坡在苦乐面前的随遇而安,宁静心态,埋头为百姓做事。一条苏堤,怕是要让让几千年的人都得到快乐!于是他对苏东坡这位前朝名人,心中佩服到了极点。
安身后的第二天,他去杭州各地的棋院找人下棋,但是各个棋院都关了门。
他一打听,才知道过去半年时间,杭州棋界,发生了一件天大的事。这件事,让杭州棋界的所有高手,都丢进了脸,各个棋院,自然也就关了门。
一个闲人,给田侯虎讲了发生的故事。
半年前,一个三十出头的高丽棋手朴石镐,来到了杭州。他选择了杭州一家中等的棋院,上门挑战。不过,他的挑战有点怪异,他将一百两黄金放在桌上,对棋院的老板道,如果你们赢了我,则百两黄金归你们。如果我赢了你们,则要请你们关门,棋艺低劣,没有必要再传授小孩子象棋,误人子弟。
各位看官,这高丽人是真正地不知道深浅了。从古至今,中国象棋高人的聚集地,不是在其他省,只在浙江。为什么浙江多象棋高人呢?浙江从古自今,是中国读书人最多的地方,人群中的智慧水平很高。所以从古至今,中国的进士与
巨商,多出在浙江,或多是浙江人。而象棋恰好是智慧的游戏,浙江人爱下象棋,浙江人多象棋高手,就是自然的事了。
高丽人不知道天高地厚,闯入了中国象棋的龙潭虎穴。
当时的杭州,是中国棋院最多的地方。浙江人不好赌,只好棋,所以学棋玩棋的人多,棋院自然就多。
能够在杭州来开棋院的人,肯定都是浙江前几十位的高手,每人都有自己在象棋界中的看家本事。
当下那老板,也就接受了挑战。不是百两黄金的问题,一个高丽人胆敢来这叫板,也太小看大明无人了吧。于是,老板就与朴石镐开始了一局定胜负的大战。
才下了十几步,棋院的老板,脸上便开始发青。因为,他一上场,就小看了这个高丽人的水平,以为他不过是平庸之辈,所以,许多地方下得有些意气,棋的路数没有多大质量。而高丽人下出的棋,招招怪异凶狠,已经完全上据了盘面的上风。
果然,六十步内,高丽人战败了企图求和的棋院老板。
高丽人拿走了黄金,而棋院老板,只得关门!
接连三天,朴石镐又让杭州的三家棋院关了门。
朴石镐的系列狠招,惊动了当时杭州棋界所有的顶尖人物。杭州棋界的第一高手崔哲,立即召集了杭州棋界前六名棋院的老板,商议对策。这崔哲当时在杭州开的棋院最大,生意当然也最好。崔哲的棋在大明排名第四,是告老还乡的棋待诏,前大明国手,非常了得的。
崔哲与众商议,与其等他打上门来,不如约他一战。他败了,让他滚出杭州;他如果胜了,再照他说的办。我们要赢在气势上。
当下众人说好。
于是,杭州棋界的三大顶尖高手,与朴石镐在西湖的潇洒馆里,进行了一场殊死的决战。
朴石镐是要踏平杭州的所有棋馆。
而崔哲等人,要为杭州,不,要为大明朝争口气,将这个狂妄的高丽人碎尸万段。
第一天,
杭州的第三大高手,败在了朴石镐的手下。
第二天,
杭州的第二高手,也败在了他的手下。
接着,杭州的第一高手崔哲,与朴石镐下了个平手。第四天的棋,让崔哲未战心已经先虚了起来。因为朴石镐的棋诡异莫测,算计十分复杂。崔哲已经是近七十的人了,他的体力,根本不可能战胜对手。
果然,第四天,崔哲大败。
于是,杭州的所有棋院,只得关门。
那朴石镐硬是要气死整个杭州棋界的人,他踏平了杭州棋界,却不满足地离开,而是在杭州开了个“朴氏棋社”,他要在杭州收弟子,教杭州人学习中国象棋!
愤怒难平的杭州甚至浙江棋界的所有人,都上朴氏棋社找朴石镐下棋,要战胜他让他滚出杭州。但是,所有的人,在与朴石镐的对局中,都大败而归。
甚至,崔哲悄悄请了几个大明朝内他最好的朋友来战朴石镐,都铩羽而归!
那么,如此了得的朴石镐,是个什么人?
且说大明和日本之间,有一个半岛,岛上世代居住着高丽人。高丽人在半岛上,其实曾经有许多小国,相互割据一方。历史上,半岛上的高丽人,大多称臣于中原一带的强大王朝。从唐时开始,半岛上的高丽人,因为臣服于中原各大强国,经常派大批人马到中原来学习,所以与中原大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公元***年,半岛上的王氏高丽,取代了朝鲜半岛的另一个政权新罗,翌年又灭亡了后百济国,统一了半岛中南部大部地区。1392年,王氏高丽的大臣李成桂废王自立,并在1393年以朝鲜、和宁等国号奏请明朝,明朝赐李成桂为朝鲜王,王氏高丽遂改号朝鲜,这就是历史上的朝鲜国。
到了1600年前后,朝鲜国因为已经统一了二百余年,所以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半岛上的各种奇人异士,也纷纷成长了出来。
掌管吏部的大臣朴正淳,得了一对男子双胞胎,这就是朴石镐俩兄弟。朴正淳自然喜不自胜。谁知这俩小子小时不听话,但是过了十岁,却各显出奇异之处。
哥哥朴石镐,对中国象棋突然痴迷起来;而弟弟朴石弦,则对中国的武术,迷得走火入魔。朴正淳且喜且忧。喜者,终于发现了俩人的长处;忧者,他们对高丽的历史不着迷,却对中原的文化着迷。
而朴正淳知道,他们喜欢中原文化,也是自然的事。
原来,从唐朝开始,半岛上的高丽人,就纷纷到中原留学,把中原的好东西,往高丽搬。中原的建筑艺术,在半岛上得到充分的展示;中原的字与毛笔,高丽人基本上是全搬了过去,许多王公大臣练习的书法,不是高丽文,而是汉字,许多书信或者文件,基本上就用汉文书写;而中国的太极八卦图,深得李氏王朝的
欢喜,干脆就用在各种地方,甚至战旗上。
可以说,过去几百年半岛上的高丽留学生,基本上把中原的一切文化都在往半岛上搬。自然,这中国武术与中国象棋,是汉人的国粹,内涵好得很,会在半岛上流行。
让朴正淳想不到的是,朴石镐竟然是世界上产生的为数极少的象棋天才。伟大的天才是极少的,他可能产生于任何的地方,甚至可能是世界是最偏僻的地方,
最贫穷最文盲最落后的地方。如果这伟大的天才产生在了适合他成长的沃土上,天才可能成为真正的天才。而如果产生在贫穷的土地上,这天才可能也就因为环境的恶劣而涸死夭折了。
朴石镐无疑于产生在适合天才成长的沃土上。当他对中国象棋如痴如醉后,因为他父亲是李朝的大臣,自然是古书众多。朴石镐在京城没有对手后,就开始对中国的古棋谱产生强烈兴趣。当时最好的《梅花谱》《桔中秘》已经流入了李朝。他更多的时候,是在研究棋谱,自己与自己对弈。妙然心会处,竟独自在那
拍案狂笑。
可惜的是,那时的李朝不过几百万人口,天才实在太少,所以纵看整个李氏王朝,竟然无一可与朴石镐在象棋上争锋的。
而弟弟朴石弦的武术,在李朝竟然也没了对手。
于是,兄弟俩对父亲说,他们想学习中国汉朝的司马迁,行万里路,到中国广大的地区去游学,去与中原人士交流切搓,那才会让自己的技艺更加成熟。而且他们相信,行万里路,远胜读万卷书。
朴正淳自然是明白这个道理的,于是为他们准备了金银,让他们去天下游历。
他想,兄弟俩真的能在中国学有所长,回来之后,对国家也有大用处。
但是兄弟俩先去的地方,并不是中原,他们乘船先来到了日本。因为日本也是一个深受中原文化影响的国家,他们想看一看,高丽人与日本人,在吸收中原文化后,谁更加厉害。
在这里,朴石弦遇见了真正的对手。日本的武术,虽然受中国武术的影响,但是日本自己本来就有自己的武术特长。此时的日本,正处于武士横行的幕府时期,可以说到处是武士。日本的忍者,往往是综合各门武术长处的武术大家,个个厉害无比。而日本的长短双剑,更是吸取了中国武术的长处后,更上一层楼。
所以朴石弦去踢了三家道场,都遇见了强悍的对手,都是在险中取胜。他自问自己的功夫,不可能踏平日本武术界,所以就收了称霸的心,改为低调的游学了。
朴石镐则不同。日本的棋界,那时有围棋、象棋、五子棋。围棋此时已风靡日本,但是研究象棋的人,相对较少。朴石镐竟然在日本岛上,没有发现真正规模的象棋棋院。他在东京打听到当时日本象棋第一人木谷开的棋室,就去挑战。
木谷是一位清瘦的老人。当他听说对方来自高丽,来向他挑战时,他谦虚地表示了拒绝。
朴石镐说,为什么拒绝?
木谷道,我在日本,虽然被称为象棋第一人,这是因为日本下中国象棋的人太少的原故。我的中国象棋,显然属于低级水平。因为去年,有一位来自大明的商人,听说我喜欢中国象棋后,与我下了三局,我输了两局,和了一局。而那位大明商人说,他在他们那个城市,只能算中等水平,高过他的人多如牛毛。那么,
阁下与我下棋,胜了我,也没有意义。
朴石镐一听,觉得非常有理。象棋在日本,只不过是一个启蒙的水平,胜了日本象棋第一人,也没有意思。如果能够胜了大明朝的象棋第一人,那才有意思。
所以,兄弟俩乘船过海,来到了大明的土地上。
他们是在山东上岸的。
上岸之后朴石弦听说沧州在进行武术擂台赛,于是缠着哥哥,陪他先来沧州。
原来沧州正在进行三年一次的武术擂台赛。这个比赛,却是官府主办的。列位看官,当时中原的武术,精英人物主要集中在河南与山东两省上。而山东的沧州,可以说更是武林精英集中的地方。也许街上一个捡粪蛋子的汉子,都身怀绝技。官府在这举行擂台比赛的意思,是多发现一些民间武术精英,招为军队的将
校,为国出力。所以每次这样的擂台赛,无不吸引天下的武术精英云集此地。
这种擂台赛分为拳类、刀类、枪类、箭类等,共十种。每一类的前两名,都可以直接在军队里带超过千人的队伍。第三至第十名,也能在军队里当上各种大小校官。
比赛只有简单的规矩,胜了的就排在前面,输了的就靠后。胜者与胜者比赛,
败者与败者比赛。不败一场的,就是总擂主,他有三天时间,在台上接受任何人的挑战。
且说朴石弦到了这的时候,正是拳术总擂主产生的时候。此人姓何,河南登封人。他的身上,因为既有太极的柔和,又有少林武术的刚猛,所以他实际上是一个内外修练都属上乘的武术大家。他在台上已经接受了三天的挑战,如果太阳
落山,仍然没有人可以攻擂成功的话,他就是拳术类的擂主了。
此时,台上早就没了人,何大侠坐在台上歇息。自以为拳术超过他的人,早在前面的时间攻了擂,大败而去了。
朴石镐一个怪异的跟头翻上了台面,何大侠知道,新的攻擂人来到了。
何大侠一看来人的穿着怪异,不像中原人,知道可能是异国人士,所以格外小心。朴石镐猛地扑了上去,使出在书上学的少林拳之罗汉十八拳,一个“僧敲钟”,呼呼地朝何大侠攻了过去。
何大侠一看,呵呵暗笑。
他少时进少林,当了十几年的少林俗家弟子,什么少林拳没见过?他看见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