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劲妙法,可导内气(必练)沧州天道内劲太极拳广州推广基地
(2019-02-13 20:42:59)只有出了整劲的运动,绵绵不断之状态才是可以高效率导引内气的内家运动方法,这里有一个功法:
一、两脚平行分开,与肩同宽。两手五指自然分开,垂于体侧。两膝微曲,涌泉涵空,十趾微抓地面。尾闾中正,谷道上提。头正劲直,两眼平视前方。全身放松,排除杂念,静立片刻。
二、两臂由体前如太极起势那样缓缓直臂举起,与肩同高。两手之间约与肩同宽手心朝下,十指向前。两肘微曲,沉肩坠肘。
三、两臂不动,腰向右旋,以腿力催腰,以腰力催左臂向前水平伸出,此时,右臂恰好随腰右旋被拉回略向后,形成左臂间伸,右臂微后撤(注意:右臂的后撤是由腰的右旋催送左手而自然形成的,决不是右臂的单纯后收)的姿势。
四、再将腰左旋,以腰将右臂催送前伸。如此不停地用腰的左右拧旋来催送两手向前来回伸探,十指微曲,意在指端。初练时可缓慢运行,主要体会腰催肩、肩催肘、肘催手的三催劲。熟练后可逐渐加快速度,体会浑身整体抖弹的感觉。
当然,练习过程中两脚的微微蹬地传力也是必不可少的,舍此则为无源之劲。但这只能靠习练者从中认真体悟,非纸上所能说清的。
练习此功,可以将人的腰比做横木时,两木杠则随横木之动而动。
有内家拳或内功基础者,坚持习练此功十日左右,便觉得两手指端热、胀、麻感甚烈,甚至十指端似有水银流动般之热流感。此时,内气已直贯指端矣!坚持习练,其妙无穷。
此功看似简单,实则奥妙异常,法简效宏,诚为难得的内家秘技。所谓大道到简至易,诚非虚言也!
但要说明的是,此功虽佳,亦只是求取整劲内功劲力的一条简便途径而已。不过,有此功做基础,练习其它劲道则是半功倍之效
舒筋功是太极拳法中一个重要的基础,无论太极、形意、八卦,对筋、骨、髓、肌肉、皮毛等全方位的训练,都极为重视。就太极拳而言,在盘架中,也能达到舒筋开骨的目的,但一般的习练者是很难掌握这种训练方式的,所以前贤们去粗取精,汇成舒劲功传与后人,这样更利于初学者的掌握。对筋骨的训练主要是开筋、润筋、养筋,人体之筋如同橡皮条,长期伸拉会使其老化失去弹性,正确的练法应是在其拉开后,适时给它补充养分,好的增加周身弹性,延缓其自然老化。
练习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种在行功中练,以人体神经末梢带动周身,身固于内,意放于外;来拉动、牵引全身躯干至手指、脚趾末端的大小筋脉;另一种是运用周身气血鼓荡伸缩的转换,使全身的筋膨起。
开筋只是太极拳学的基本功修炼,可通过多种练习方法获得,根本谈不上什么上乘之学。开筋开骨始终是传统太极拳学功力修炼的必修课,不仅能调节气血、改善人体机能,更为日后进阶打下基础。
开筋包含两种含义,大至周身,小至关节、末梢,只有筋开才能强。开筋只是基本功,单纯开筋是不能达到易髓境界的,还须开骨,先辈所讲“骨开生灵”即指此,这涉及到开骨、润骨、透骨的过程,待最终将精气合一后才能进行易髓的训练。从传统拳学的角度来讲,力起于骨连于筋,骨能起弓背的作用,筋能起弓弦的作用;二者缺一不可。全套功法只有十八个动作,从气的起落、鼓荡开合、舒筋拔骨,每一式都有针对性的训练。可使周身劲力浑厚,劲力倍增。
先辈们对这套功法极为重视,因此它在社会上流行的较少,只是在部分传人中延传。传统太极拳基本功是具有针对性的训练和配套性的训练,如:太极大杆、太极栏板、太极棒、太极拳的沾粘功、太极拳的行功、太极拳的静功等。方法很多,在此就不一一介绍了。各种基本功是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情况、不同的训练目的而有针对性的训练,但需要明确说明的是各项基本功达到一定要求后,其效力都应体现于太极拳每一式中。拳功一体,不能分家。各种基本功如何化入拳中,需要根据修炼者自身层次的实际情况,由明师指点,方能达到练有所用,体用一家。
---杨澄甫注: 不急不燥,先天气生,静心养性,练拳使内精气神合一,行气流通九曲珠,如未得到益,定无害也。
---姚馥春,姜榕樵注: 养气用深呼吸使其直归于丹田,是为浩然之气,缓缓下沉,可以长存。
可是笔者仍感到意犹未尽.在此浅释己见:
气以直养而无害,是修炼高层次太极拳的内在要求,《十三势行功心解》中的这句太极内功心法, 看似简单好懂,
实则不具备一定内功者难窥其中奥妙。领悟气以直养而无害之关键在”直”,
该”直”何解?笔者以为,这是对内功训练有素者体内中脉的形容词,中脉上下贯通是该”直”之本意,气在中脉被心神静护而能养,中脉气聚必致百脉皆通,
而后太极拳愈练愈精深, 自显功效,“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如此养气大道可期。
气以直养,仅初成而已。愈求高深,要有明师指路, 要得法,要吃苦,要研究拳理、法、谱、诀,多参证体悟, 除此,
非热爱和持之以恒不能有大成就。
依理而练与悖理瞎练
拳路的传承是至关重要的,是前辈经验的继承。通过一系列对于功力的锻炼,可以使自身的拳法造诣得以不断的增进,使自身的实力增强,从而慢慢做到得其“神”的境界。化“神”于己用可以做到不拘泥于形,但要明白“不得其形”与“得意忘形”是大大的不同。无论套路的锻炼或是站桩、抖竿等基本功的练习目的都是为了强身健体的同时服务于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