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分享 | 吴氏太极拳北派的第一人王茂斋高徒刘光斗练拳精典感悟(刘光斗) 太极养生堂

(2016-11-11 20:28:29)

刘光斗是北京著名武术名家张玉莲、唐兴福、王茂斋的高徒,尽得其真传,他集三位前辈老师的武艺于一身,功夫高超。

一、太极拳内功精解

太极门内功的根本在太极拳里,自然我要讲太极拳了。但我决不画图作说来讲太极拳的式子。太极拳的式子,已有孙禄堂先生的太极拳,讲得很好,虽然他与此地的杨派有所不同,另外许禹生先生著的十三势图解,倒是杨派所传,尽可参考。但是没有著书而精于口授的老师傅传的更多了,须知孙、许二先生都是由口授得来的。

我所讲的是在学会拳架后,怎样用功的方法。拳架学会以后,只要学者用流水不腐的眼光时常去练,晨昏无间永不搁下,自然能滴水石穿,水到渠成,及至熟能生巧,久能通神,这是自然的道理。日子久了,功夫自然不可思议,但必须注意的是,运动时手里要稳沉,然后以意运行,前后左右一贯而下劲似断非断,手似连非连,即是不丢不顶,所以说是无间然。

玲珑好似九曲之珠,无处不可以变化,手里智灵之劲如潭深之月,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初学的人讲不得这个,过来的人是明白的,对初学的人应告诉他,功夫练快了是求不出功夫的,须走越慢越好,越是慢些,气力越能长些,下苦功的人,练一路架子,百多手常常练一个多钟头,日积月累,自能求出真功夫来。

练太极的人很注意涵养,说是弱如处女,弱女要练要弱到什么样呢?主要是练习久了性体非常平静、自然,他有平静的需要,所以才练的如此,像墨溅在水里,放墨汁保护自己一般。你想用智而操胜算的拳法,那得不是精明而平静的人呢?唯独心地平静而后才能精明,最后把人练得迷而复醒,才算进入了化境,登堂入室者也。功夫不练此种不能受用。凡是发劲都是由含蓄里来的,心非涵养定不下,劲非含蓄得不着那个手中的真劲。真劲就是心神专一发出来的,所谓涵养得到,然后功夫才能演戏用。自然得着这种劲,蝇虫不能落,一羽不能加,其神秒可想而知,也不仅像放箭那样利害,有人把这种劲比着崩弓。功夫练的好了,无处顾忌不到,这还须要更深一层的锻炼,把得着的这点真劲按着架子指点着,使他处处都牛肉面摩到了比给他看。教他处处都挂上这点真劲的意思在内。这时学者才知道自己所练的太极拳,描龙画虎的样子,处处都不是没有用的,自然他会精益求精,把自己练出来的锋棱掩藏起来,并且练的更圆活了,大概越是精于太极拳的人,手里更含浑,就是这个理。他的手容易哄人,他会把人当成瞎子看的,他自己变不用眼睛了。

会太极的人,不难与外人斗气。他自有胜人的奥妙,他瞧不起人家讲究力大手快、手毒,这些说,他的手毒不毒,他可以自主,但决不以手毒讨便宜。他的手就是慢,但比得别人快,因为他懂得取势,所以别人快也没有用处了,人家讲力气,他最瞧不起。真的他听着劲、描龙画虎的指划指划人家就没法难倒他了。太极拳练到这里就算九尺杆头,学者如愿在进一步,须看自己的力量如何?有人说太极门没有力量怎样打人,此话并不稀奇,因为外门不懂太极门至纯至刚的道理,看他没有浊劲,纯是柔弱,怎能不吃他的亏呢,所幸不欺负他,他有这样的拳德,还有那些碌碌之辈,外表并不强健,还没得着这种真劲,就可以同日而语吗?

二、太极门精到的堂奥

我并不精于太极拳术,况且论到太极门精到的堂奥,这是更深一层的东西,世上不知名的高人多着呢,但这十年以来,并没有哪位老先生讲过这个题目。这里要讲的就是太极拳的劲意。人们都知道,那是神妙难测的,诸位老前辈就是得着这点才成名的,高明的老前辈也没有具体告诉我们,但我有具体的研究讲这个题目,先从前者所说的劲意是由变转虚实证明来的,变转比喻可虚可实,怎样才算虚呢?怎样才算实,比喻伸出一手的虚劲空敌,就是虚,以实劲击敌就是实,在技击中怎样该虚该实呢,这点活机关就是劲意。什么为标准,然而一分合就是他的标准,无非由分求合,但由合求其分之为敌所乘。由分求其合是以制敌,循环相求,可知劲意之妙,就在其内了。比喻敌击我,我忽然由分而合,或由合而分,虽然我微有移动,但敌按愿意打来,不是打不到就是边力了。若是打过了,虽然敌人的拳脚可以到了我的身上,但敌人的劲力并没有发出来,仍是没有打到,这就有隙可乘了,但我不须乘他的空隙,只要随意变化,敌人就会败的。

太极门的堂奥就在这里,不可忽视,虽然他有自然的变化,惟独最善于因循、因人成事就是太极门,这是自然的道理,能够随着敌人的锋棱在武术里不怕失掉自己的个性,但我无处不可以顺遂,就是无身体之患,无处不可以伤我了。我有蓄藏的力量,焉知不可以击人呢?这是太极门的特长,也是国术里一家与一家的不同。

我所见尚不至此,凡精于此道的能分出敌手中之里外劲,随时可拿敌人的里劲。里劲就是根,所以敌人沾着他的手,没有能站稳脚的,何况能胜他,这就昌说的因循和分合变化。

这也算不得例外,是由因循里来的,比喻太极向来是柔中寓刚,而是用劲的劲别本算不得什么,不过愈是细微见神奇奥妙,偏是处处都有,前者也不过如此。

另外我见太极门是虚里讨巧,自然这是道家的传授,挂着道门的色彩了。水挚最阴,所有有些东西也是与道家相同,挚鸟将击其鸷将伏,圣人先动必有愚色,见解完全一致,他的目的在于独善其身也,无害于人。

太极门不怕坚强的敌人,因为身上的劲在技击上不能有双重,就是说用一个式子打人,同时自己设有防护自己的力量,所以他不怕力气大的,武艺高的。我听说杨班侯的太极拳练的最高。但也没长着三头六臂,也是刻苦锻炼而已。

三、太极门堂奥的至难

以上我所讲的处处都有重要之点,但也可以说大处都说的齐全,还有细密之处,当另有文章发表,然而也不算需要,因为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只要能入门,自然能深求的。

如果尚有人认为我说的还不齐全,我请问他怎样才可以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就昌说要应敌,怎样才能俯仰进退随心所欲呢?不要小看了这个题目。

我做这篇质难,不是指别人的质难,因为别人和我同抱着济世的热忱,是不会质难我的,我所质难是晚近拳术成了国家的利器,是否能让人人会的,也得看人们的机缘如何,不敢据断,虽然可以自卫防身,但恐怕是不容易得的,得着的自爱,没得着的勉励吧!

四、内功要旨

太极拳最益于养身,那么他养身的方法从何而来,太极门最精的道理就是阴阳生克,比喻人身有动静二脉,过动伤阳,过表急伤阴,然而阴极阳生,阳极阴伏,但能导其过,使之极,取出能有济。偏阴偏阳在人身皆是病,而能藉其病养身,其理安在?比喻禹王治水一样,使大者入海,小者入江河,但不用堤防,就是这个理。这里应该注意的一点,不管偏阴偏阳,用一个方法同样可以补救,这个以夷伐夷是前面所说的因势利导,就是以静化动,以动运静的趣旨,阴阳的假理,处处可以推着用,所以人们听着阴阳二字都烦了,其实医家有仔细的研究,但是他与拳术的理不合,太极拳是动静相生,是以静化动,由动运静相生来的,虽然不能说是绝对的静或动,然而若不知盈虚消长的消息,就难知其实了。

太极拳其功用足以却病,未必是道家长生的根处,显然与丹鼎派烧丹练汞的方法不同,但所谓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净气腾然,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其中所谓腰间,道家谓之炉灶,头顶谓之金鼎,即大小鼎炉之谓。所谓尾闾中正神贯顶,道家言夹脊双关透顶门,修行路上此为尊,是指易炉换鼎之法,也就是坎离交媾,铅来投汞,当然太极门就是道家的捷径了,所谓刻以留心在腰间,就是丹书目注丹田下药的口诀,诚如是既不止延年却病,甚划能进入高层境界,愿海内同仁,共同继承中华武术精华,发扬光大,登峰造极,共登寿域吧。

分享 <wbr>| <wbr>吴氏太极拳北派的第一人王茂斋高徒刘光斗练拳精典感悟(刘光斗) <wbr>太极养生堂

王茂斋宗师流传轶事 

王茂斋大师一生对吴式太极拳作出了极大的贡献。成为吴氏太极拳北派的第一人!

王茂斋宗师在京学生,弟子众多,其子王子英,弟子杨禹延为佼佼者。王子英松柔功夫极佳,较技无形无象,以意,气,神赢人。与人交手,对方有泰山亚顶之惧,绝对不知力点在何处,达全身透空直境界。

   传说,王子英全身松空之后,对方站在面前无法伸手,早已跌入他面前的松空的“坑”中。

   王茂斋先生于民国初年在北平开设“同盛福”,经营建筑材料,闲暇时以授拳为乐,弟子以及再传弟子众多,其中不乏高手。如弟子中的彭广义,赵重佑,张实柱,修佩勋,杨禹廷,王子英,刘光斗等,再传弟子中的刘晚苍,王培生,李经梧,马有清等。有些人还有著作流传于世。笔者系王茂斋先生之同乡,又系吴式太极拳的门中人,乡里流传王先生及其弟子们的轶事颇多,故在此略书几件王先生的轶事。

   某年,王先生回乡建房。翌日,见一壮实的石匠在众人面前自炫其力,言能负600近重物而行数百步。王先生上前笑问:“若我以两指按你头顶,你能起身否?”答曰:“慢说二指,一掌按头也可起身!”说着蹲下身,王先生用右手食中二指轻点于那人头顶,石匠猛然向上起身,不料纹丝不动,只觉那二指忽隐忽现,隐似无物,又重如泰山。接连三次起身,石匠都不能如愿,方才心悦诚服。众人问,为何石匠起身不得?先生答曰:“此乃太极拳之粘截劲。你们要练也可学会。”接着,王先生又让石匠抱着他的右腿,看能否将他搬起。石匠依言而行,连搬数次,王先生却似长在地上一样,丝毫不为所动。待石匠再次用力,先生微微坐身沉胯,轻声道:“起!”石匠应声飞甚而起,向王先生身后右侧跌出,眼看头面即将着地,却被王先生一个转身接住,轻轻放回地上。众人叹服称奇。

   有一日,王先生到张实柱老师家里,见张老师的徒弟们正在推手。张老师是王茂斋先生的外甥,从小随姨夫练拳多年。张老师有一弟子赶大车出身,体重190余斤,臂力过人,外号“铁牛”,推手总用大力胜人,同门兄弟皆走不开。当下被先生看到,先生上前笑问,可否与己试手。铁牛和先生一搭手,混身的力量再也使不出来,反而自身站立不稳。铁牛不服,突以双手猛推先生胸部,先生微微含胸略一转身,铁牛不由得向旁侧抢出数步,方才站稳身形。先生又以食中二指点在铁牛前额,让他将此二指拿下。铁牛双手握住先生手腕往上抬,不仅抬不动,自身反而要跌倒于地;于是他又转而下按,又连连后倒,无论怎样用力都站立不稳,而先生的二指始终点在铁牛的前额。时年先生已七旬有余,尚有此等功力,铁牛等人十分敬佩,即向先生学习此劲。先生道:“这便是太极拳的使彼力还彼身的功夫,你被若想学会此劲,务必要去掉僵力,才能成功。” 接着,先生又和张实柱老师试手。张老师以拳击先生腹部,不料反被弹出丈外。张老师用的是周身一家的整劲,寻常之人足可被击出丈外,可击到先生身上,却被先生的弹簧力弹了出去,恰如以钱投鼓一般。张老师运劲再击,先生微微收腹转身,让过拳锋,沾其侧面,不即不离,张老师竟被沾出数步。先生又让张老师打他一个耳光,劲愈大愈好。张老师后来对笔者说,当时真不敢动手,在先生的一再催促下,张老师照先生脸上一掌,先生不招不架,待手掌刚刚及肤,略一转头,张老师即被旋起摔倒在地。这是太极拳的沾劲,可是有几人对沾劲能运用到这种地步呢?足见先生之太极神功已达到登峰造极之地步。

   先生又给张老师和铁牛每人一只手,让二人擒拿自己。两人一使眼色,同时用力向里侧擒制先生两臂,不料先生手臂略动,两人便撞在一起;二人又同时向外侧反扭先生两臂,又同时被摔出丈外。

   王茂斋炉火纯青的太极功夫,以轻著称,其挥掌能让人在10步以内晃一晃、晃两晃、晃三晃而不倒,人就晃一晃、晃两晃、晃三晃而不倒。全身无处不发人。发人说要让人跌出10步或20步,就半步不多半步不少。其巧其准,无人堪比。北京市市长,警察局长等人,皆拜其为师学习太极拳。大军阀吴佩孚也是徒弟之一。故以梢绝之拳艺名冠京华。国民党政府曾拟任命其为中央国术馆长。1918年,王茂斋回莱州老家,物色优秀人才,传授吴式太极拳。家人推荐修丕勋。修丕勋学了三年尹振八卦掌,功有小成,方圆数里少有对手。开始不服太极拳,说:“摸鱼的样儿能打人?”要与王茂斋比试比试。修丕勋正值青春壮年;1.8米的个头,宽宽的肩膀。而此时王茂斋已近花甲。修丕勋一个撩掌,王茂斋、抬手粘住,仅此一触,修丕勋晃晃荡蔼跌出十几步,浑身招数化为乌有。修丕勋不解,再来一次,一出招仍被粘住,只这被粘的一触,又身不由已腾腾腾跌出十几步,浑身无力可用,无招可使。修丕勋听过多种多样关于武术名家的故事,没一个像王茂斋这样神,佩服的五体投地,立即拜王茂斋为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