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要做就做第三浪、主升浪(就势谈操盘)

(2015-07-08 09:55:42)
标签:

股票

分类: 股市投资
http://s13/mw690/003wBrQAzy6TCumQIIA7c&690

波浪理论认为:经过长期调整、“大熊市”之后的上升浪,一般呈现为5浪结构。包括:第一上升浪、第二回调浪、第三上升浪、第四回调浪、第五上升浪等。其中,第三上升浪是主升浪。其所以是主升浪,原因在于:经过漫长熊市之后发生的第一上升浪,由于人们没有摆脱熊市的阴影,上升高度往往有限。而经过第二浪的回调、确认无法再创新低之后,市场的信心将大增,从而导致第三浪的升幅,往往是第一浪升幅的1倍、1.382倍、1.5倍、1.618倍、2倍、2.382倍、2.5倍、2.618倍、3倍……依此类推。而经过第三浪的大涨、第四浪的回调,第五浪的高度一般难以超越第三浪。

  因此,个股选择上,应尽量选择处于第三上升浪的品种,一路持有直到见顶,以期获得最大化的收益。以上海梅林为例,该股1999年“5·18”前后见底5.05元,经过7周涨升(8周误差一周)在1999年7月上旬见顶9.96元,之后展开ABC三浪、20周(21周误差1周)的下调,到1999年11月中旬见底6.57元,之后展开了13周的连续上升,在网络股行情中最高涨升到33.39元。第一浪最大涨幅4.91元,第二浪回调之后的第三浪最大涨幅26.82元,第三浪的最大涨幅是第一浪的5.46倍(约等于5.5倍)。可见,第三浪最具有爆炸性。捕捉到第三浪的投资人,可以获得爆炸性的收益。

  2001年见顶2245点之后,股指经过2245-1514点下跌、1514-1776点反弹、1776-1339点下跌的ABC三浪下跌,基本完成了一个熊市的构造。1339点之后,已经展开两浪:一是1339-1693点的第一浪,二是1693-1455点的第二浪、回调浪,三是1455点至今为止的第三浪。第三浪的升幅,一般是第一浪升幅的1倍、1.382倍、1.5倍、1.618倍、2倍、2.382倍、2.5倍、2.618倍、3倍……依此类推,按照这一公式、按照1339-1693点上升354点计算,第三浪从1455点开始,可以达到的位置大约在1809点、1944点……因此,在“6.24井喷”之后的行情中,在涨升为到位的时候,仍旧以看多做多为主。其中,选择走第三上升浪的品种,不排除有意外的收获。操作上注意:(一)双底的右底、三重底的右底、头肩底的右肩之后一般出现第三浪。投资人可以对于双底形态、三重底形态、头肩底形态等可以格外关注。(二)上市新股中第一上升浪的浪形清晰、第二回调浪的浪形也清晰的品种,同样关注第三浪的出现。(三)强势股板块,错过第一浪不要紧,第二浪回调到位之后,可以享有第三浪的收获。(四)强势股的第二浪回调,往往只是回调到20、30天线附近,就展开第三浪的上升。在跌到20、30天线附近之后吸纳,是捕捉第三浪上升的良机。

从技术角度分析,主升浪行情具有以下4个确认标准:

一、MACD指标明显强势特征

在主升浪行情中,MACD指标具有明显的强势特征,DIFF线始终处于DEA之上,两条线常常以类似平行状态上升,即使大盘出现强势调整,DIFF也不会有效击穿DEA指标线。同时,MACD指标的红色柱状线也处于不断递增情形中。这时,可以确认主升浪行情正在迅速启动。

二、随机指标KDJ反复高位钝化

在平衡市或下跌趋势中,随机指标只要进入超买区,就需要准备卖出。一旦出现高位钝化,就应坚决清仓出货。但是在主升浪行情中,随机指标的应用原则恰恰相反,当随机指标反复高位钝化时,投资者可以坚定持股,最大限度的获取主升浪的利润。而当随机指标跌入超卖区,投资者要警惕主升浪行情即将结束。

三、多空指数指标呈金叉特征

主升浪行情启动时,多空指数BBI指标呈现金叉特征。BBI将由下向上突破EBBI指标。判断上穿有效性的标准要看BBI是从远低于EBBI的位置有力上穿的,还是BBI逐渐走高后与EBBI粘合过程中偶然高于EBBI的,如是后者上穿无效。需要指出的是EBBI的计算方法与BBI相同,但参数要分别设置为6日、18日、54日和162日。

四、移动平均线呈多头排列

主升浪行情中的移动平均线呈现出多头排列。需要注意的是移动平均线的参数需要重新设置,分别设置为3日、7日、21日和54日,这些移动平均线与普通软件上常见的平均线相比,有更好的反应灵敏性和趋势确认性,而且,由于使用的人少,不容易被庄家用于骗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