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气,是因为头脑中有太多的应该或不应该
(2025-10-15 15:04:53)| 分类: 教育随笔 |
生气,是因为你认为应该怎样或不应该怎样,当现实不是你认为应该的样子时,你就会生气。
比如,如果你认为孩子应该听你的话,那么,当孩子不听你的话时,你就会生气。
如果你认为孩子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应该有自己的想法,你还会要求孩子一定要听你的吗?如果你认为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是孩子长大、成熟、有思想的表现,那你就不仅不会因孩子不听你的话而生气,甚至可能会因为孩子的一些与从不同的良好表现而感到很欣慰。
认为孩子一定要听自己的,这样的认识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一般来说,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越来越有想法,自然就有可能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不按大人的意思做事。
注意,我上面说的是“有可能”,而不是“一定”。
孩子听你的或不听你的,不是你能决定得了的,不是由你说的对或不对而决定的。同一件事,你和其他人(包括孩子)的判断标准不一定相同,所以,得出的结论也有可能是不同的。
人只做自己认为对的事,但是,自己认为对的事在他人看来却不一定是对的。别人不听你的,那是因为他的想法和你的想法有较大的差异。
孩子不听话,是孩子的想法和你的想法不一致时,孩子要按自己的意愿做事,而不是按你的意愿做事。
孩子为什么要听你的?你的想法和做法一定是正确的吗?孩子的想法会不会要比你的想法更切合实际一些?
再想一想这个问题:孩子长大了,还没有自己的想法,还没有学会自己做主,这难道不是一件更让人担忧的事吗?
当然,孩子的想法和做法不一定都对,并且事实上他们想的、做的有很多是幼稚的,是不合适的,但是,这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时期,如果你有这样的认识,那你就不会生气了,至少是不会太生气。
成长是需要时间的,没有人的想法从一开始就是成熟的。
面对孩子的不成熟,我们要做好保护、提醒,有时候还要准备好做善后工作。
作为一个教师,我们希望每一个孩子能遵守纪律、能自觉学习,但是,这只是我们的希望而不是事实。
绝大多数的教室里,有不遵守纪律的学生,有不好好学习的学生,面对这样的学生,老师不必生气,因为这样的看起来不正常才是正常的。几十个学生坐在教室里,很安静,没有一个人说闲话,要做到这样,恐怕只有让几十个泥菩萨堆在那里才行。
认为有人不遵守纪律、不好好学习是正常的,并不是要对学生放任自流,作为老师要负责,要及时提醒和督促学生,以保证教育教学能正常有序的开展。
提醒和督促学生、包括批评教育学生时,不要生气,不要有过激言行,更不能有违规言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