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在事实不清或不实的基础上的推理没有意义
(2023-02-14 19:41:52)分类: 教学随笔 |
好多年以前,我所在学校的校长在一次教职工大会上讲了这样一段话:有学生家长给我打电话,说我们学校有的教师讲课时与课堂教学内容无关的话太多。姑且不论这位家长说的话在多大程度上是真实的,我要提醒我们每一位老师,上课前一定要认真备课,不要说与教学内容无关的话,要精讲,要多想一想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听到这样的或类似的领导讲话,我在心里犯嘀咕:(1)你应该问一下打电话的家长他说的是哪一位老师,我想这不是什么太难的事。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校长知道这位家长说的老师是谁,但他不愿意或不敢说出来。(2)你应该核实一下学生、学生家长说的这位老师上课时讲的那些与课堂教学无关的话是不是真的与课堂教学无关,在多大程度上与教学无关,你不应该在这里说“姑且不论”这样的话。
我只是在心里犯嘀咕,并没有真的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因为这样做不会有任何好的作用。
没有几个人会把这样的或类似的批评教育当一回事。首先,这样的批评没有针对性,大家不知道领导说的是谁,也不想知道领导说的是谁,应该没有人会认为领导说的是自己。其次,有没有这样的人和事大家并不清楚,在这样不实或不清楚的事实基础之上的批评教育本身就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和效果。
用一个老师或几个老师可能存在的问题来批评教育全体教职工,要求全体教职工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虚心接受批评教育,这样做距离要求老师们的“高效课堂”有多远?
在假言判断“如果A,那么B”中,当条件A成立时,结论B一定成立,当条件A不成立或不一定成立时,则不能保证结论B是成立的。
建立在不能确定真假的条件A基础之上的结论B是不可靠的,即使推理过程是正确的也是如此。
建立在不真实或不清楚的事实基础之上的推理论证是没有说服力的。要想有说服力,就应该先把事实弄清楚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