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怕孩子做的慢
(2022-11-30 18:54:02)分类: 教学随笔 |
一同事的小孩读小学三年级,前几天的练习题中有这样一道数学题:把英语单词hello中的字母打乱重排,能得到多少个与hello不同的拼写结果?
同事问我:怎样给孩子讲解这道题?我总不能给孩子讲排列组合公式吧?
我说:这道题的确难,很多学了排列组合的高中学生也不敢说这是一道简单题。
我接着说:我们给学生讲的那些处理计数问题的方法,为什么有人学不会?或者学了不会用?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些学生缺乏对这些解题方法的感性认识,他们在学习这些知识时缺少了探索研究这个很重要的环节。这些学生记住了公式,也记住了处理问题的方法,如捆绑法、隔板法、插空法等,但他们没有弄清楚在什么情况下用这些公式、用这些方法解决问题,遇到与老师讲过的差异不大的问题时他们就会做,遇到陌生问题时他们往往就不知所措。
我接着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没有足够数量的感性认识,很难学会那些抽象的处理问题的方法,也很难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我给学生讲计数原理和排列组合问题时,先让学生用列举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计数问题,主要是为了让他们在列举的过程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之上感受老师讲的那些方法的好处。我在解我不熟悉的计数问题时,我是先通过列举寻找规律,然后才是想办法应用我们学的那些公式、方法来解决问题。我看到有些学生做计数问题(包括其它的数学问题)时不是这样,他们是先想学过的公式和方法,然后套用这些公式和方法,如果套不成或结果不对,他们就没办法了。
我接着说:我建议你这样处理孩子的作业,可以指导孩子通过列举的方法解答这道题,让孩子在列举的过程中找规律、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对孩子在列举过程中发现的规律给以点评,但最好不要给孩子讲解决计数问题的那些方法和公式。如果孩子对这些问题很感兴趣,可以让孩子再做一些类似的习题,然后和孩子一起总结规律和方法。
不要怕孩子做的慢,慢功出细活。不要试图节省孩子积累感性材料的时间和过程。
一道题会做不会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解题的过程中让孩子学会学习、学习研究、学会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