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探索的能力越强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就越强
(2022-10-13 10:48:03)分类: 教学随笔 |
对于一道自己不熟悉的问题,我们首先会试着用自己熟悉的方式方法解决,如果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我们就会另外想办法。
另外想的办法能不能解决问题?试过之后才能知道。
不论能不能解决问题,每一次的尝试都能丰富我们解题的经验。
在试误的过程中,所有的放弃都应该是在思考、探索之后做出的决定。放弃也是思考的结果。
平时的学习,多试几次无所谓;但对于考试,能不能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区别是非常大的。
第一次尝试就能解决问题,是因为能力强,还是因为运气好?
有的学生对于不熟悉的问题几乎没有一点办法,这些学生在此前的学习中很少通过主动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他们中的有些人甚至已经丧失了探索的能力,这样的人可以说已经没有了进一步学习的能力。
总想听他人讲、总是听他人讲,学习能力不可能有好的发展,学习成绩自然也就不可能好。
独立探索的能力越强,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就越强。
怎样才能学会探索?
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是人天生的能力,但人的天生的探索能力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增长,人的探索能力需要在成长的过程中培养。
在小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过度保护会阻碍孩子探索能力的发展。过度保护使孩子丧失了探索的机会和勇气,在长期的过度保护下成长起来的孩子甚至连探索的欲望都会消失。从这个角度来说,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对孩子的溺爱会造成对孩子不可挽回的伤害。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应该放手让孩子探索。在文化课学习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探索。
我上面的说法在一定程度上是自相矛盾的,“保证安全”是很多人过度保护孩子的依据。
我们有什么办法能完全保证孩子的安全?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尽最大可能消除那些可能对孩子造成伤害的因素。
必须鼓励孩子独立探索,因为我们是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探索的。
在鼓励孩子探索和保证孩子安全之间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管理、养育孩子的方式方法。
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学生独立探索能力的发展。
老师讲的太多,因为需要讲的东西太多了。老师讲的越多,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越差,造成的结果就是需要老师讲的更多。
除了老师讲的太多的问题之外,很多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问题,他们在长期的灌输式的教学中,已经习惯、适应了被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