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宽松的教育环境之利弊

(2019-09-25 20:41:52)
分类: 教育随笔

我一直反对体罚学生,尤其反对殴打和侮辱学生,我不赞同严苛的教育,学生有一些不遵守纪律的言行很正常,也正因为有这样的情况,才需要老师的教育和管理。

但是,我并不反对对学生的适度惩戒。批评、引导等教育方法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有效的,但是,这些方法对于个别无视规则、屡教不改的学生来说根本不起作用,适度惩戒是必要的教育方式,完全取消惩戒是错误的,也是有害的。

现在的情况已经走到了与体罚学生对立的另一个极端,教师对学生不仅不能有任何的体罚,甚至连一些必要的教育和管理手段也要受到个别学生和家长的质疑与挑战。普通教师对这样的现状毫无办法,只能少管学生以求自保,结果就是佛系的教师越来越多。

宽松的环境有利于人的成长,不过,我想提醒大家,宽松的环境不仅有利于好学生的成长,也有利于不好的学生的成长,一些品行恶劣的学生在现在的教育教学环境下也得到了充分的成长和发展,因为他们的言行得不到有效的限制和制约。

 

严苛的教育会抹杀孩子们之间的个性差异,导致同质化,相比较而言,宽松的教育会加大学生间的分化,使好的更好,差的更差。理想的教育应该是宽松的,但一定要有保底的最基本的要求,而不是放任自流。

之所以有宽松的教育,是因为我们对孩子有一个假设,认为所有的孩子天性都是善良的,都是积极向上的,这样的假设对于绝大多数的孩子来说的确是成立的,这样的假设对于教育者来说也很必要,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这只是一个假设,事实不是这样的。

我们对所有的孩子都有一个假设,认为所有的孩子天性都是善良的,都是积极向上的,这样的假设对于绝大多数的孩子来说的确是成立的,这样的假设对于教育者来说也很必要,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这只是一个假设,事实不是这样的。

每一个孩子生来都是善良的,或者是没有什么善恶之分的,但是,当一个人从婴儿成长为一个可以离开养育他(或她)的家庭并进入群体(比如幼儿园、小学等)生活的孩子的时候,他(或她)对很多问题已经有了初步的判断,他(或她)的头脑已经不是空白的了。

用善恶来评判人很容易引起无休止、也无意义的争议,善与恶的评判标准中,不论是评判者还是被评判者,主观意志所占的比例太大,而主观意志是很难说清楚的事。在现代社会,用是否遵守规则来评价人是相对容易的,也是比较客观公正的。

“他还只是个孩子”或类似的说法,与“不知者不为过”的说法等价。在现代社会,不要用无知来为自己的错误辩护,因为不学习、不了解规则本身就是错误。

溺爱孩子的人,不会认为自己的做法是对孩子的溺爱,当然也不会认为他们的做法是不合适的,他们认为那些违逆了他们意愿的人都是错误的,他们的眼里、心里没有通常大家都认可的规则,他们只认可他们自己认可的规则。

我们看到的事实是,不少孩子已经被他们的原生家庭的教育给毁了,这些孩子无视社会的基本规则,任意妄为,他们考虑问题时的出发点不一定是恶的,但他们表现出的很多言行就是恶的。

    更为糟糕的是,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下,他们的原生家庭会屏蔽和干扰学校、社会对他们的教育,这些孩子也因此有可能失去纠正成长过程中已有的偏差的机会,他们很有可能沿着错误的道路大踏步地前进,直到陷入无法挽回的深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