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之间发生冲突怎么办
(2018-02-05 15:22:18)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随笔 |
我们班上有两个学生都姓张,这里将他们分别叫张一和张二吧,两人个子都大,在教室较后的位置坐同桌。张一身体很壮,平时不太说话,张二较瘦,平时说话比较随便,爱带脏字。张一坐里面的位置,因教室比较狭窄,有时出去时难免会碰到张二,张二就会说张一,有时说的话难听些,就吵几句,这在同学间是经常发生的事,平时我们也没有注意,我当班主任也不知道这些事。
有一次课间,张一要出去,张二没有挪动身体,张一就硬挤着出去,张二不但没有让,反而身体往后顶了一下,结果张一就撞在了后面的桌子上,张一顺手就“拍”了一下张二,应该是有点重了,张二就骂了一句很难听的话。张一一下就生气了,加上平时积攒的矛盾一瞬间就爆发了,动手就给了张二几下,张二根本就不是张一的对手,也没有任何防备,被打得口鼻流血,我当时就在隔壁办公室,听见动静就到了教室,这时班上的其他同学已将他们拉开。我就让他俩先到教室外面,问了一下张二的情况,没有什么大问题,于是就叫几个同学先带张二去清洗脸上的血迹。
我让张一到办公室来,张一估计我肯定会批评、训斥他,他脸上尽是不服气的愤怒,此时脸红脖子粗地正在生气。
我问了他一句:“你为什么要打人家?”
他说“他骂我妈!”
我说:“打得对!再骂还要打,要是我我也打!”
“有什么不对?他骂你还不打?难道你也跟他一样用脏话对骂?”张一一听我这话,愣住了,他根本没想到我会这么说。还没等我再说,他就说:“老师,我打人不对。”很明显,他的气是消了,呼吸也平缓了许多。
我看着张一说“问题不在于你今天打了他,而在于你们平时沟通太少,他骂人显然不对,但你平时也没有提醒他、批评他、帮助他,而是给他攒着,今天只是终于爆发了而已。当然我也有责任,我也没有提醒他、批评他、帮助他,或者说说过但效果并不明显,他也听不进去,今天挨打了应该就记住了。当然你也有问题,性格太急燥,脾气太火爆,这样不好,以后要注意”。
张一很诚恳的向我承认为犯错误,表示以后再不这样了。“你把人家打了,如果人家不计较,你一会要主动点。”
张一表示没有问题,我就他让在外面等着。
这时张二已将脸上的血迹清洗干净,我让他到办公室来。
“怎么回事?你说说”
“他打我。”张二说。
“就这么简单?”我问。
“他要出去我把他挤了一下,…,说了他一下他就打我。”
“你是‘说’了他一下还是骂了他一下?”他盯着他问。
“我前几天才给你说了要注意说话的方式,不要骂人、说脏话,你可能说习惯了,觉得没有什么,但就有人听着不舒服,说一次人家反应不大,说的多了就积攒起来了,总有一天会忍不住动手。你有没有发现班上绝大多数同学从不说脏话?这就是文明!在这样一个文明的环境中你常说脏话,挨打是迟早的事,大家不会都象老师一样只是批评教育你,当然了,你也没有对我说过脏话,你要对我说脏话我气急了说不定也会动手。”
张二原来可能觉得委屈,听了我说的话低下了头。
“你觉得有什么问题?责任是不是全在张一的身上?”我问他。
“我骂人不对,我以后再不骂人了。”张二可能早就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只是管不住自己,习惯了说话随便。当然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多是生活环境的因素,家里人说话经常带脏字,孩子自然就学会了。
我又说到:“张一今天打你肯定不对,我刚才批评了他,他也认识一了自己的错误,但是对于你来说,张一打你两下也让你认识到了自己身上的不足,尽管这种方法不合适,但我给你好好说你也认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事情已经发生了,只要我们能从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能在以后的生活中有所改变,这也是一种教育,我们就不要纠结于具体的方式了,好不好?”张二点点头,我再问他:“你还记恨张二吗?能原谅他吗?”“能。”张二回答。
后来我让张一进来,把今天发生的事简单地评论了一下,分别指出他们各自的问题,他们再次表示了自己的不对。我对他们说:“事情已经发生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男孩嘛,打两下很正常,但要知道打人是不对,骂人也不对。这件事就到此为止。你们俩都不是坏孩子,也没有什么坏心眼,以后都注意点。”
“那你们还能在一起坐吗?还能做朋友吗?”
“能。”张一首先表态,张二也说能。
“这就好,这才是男子汉的做风!那就先握个手吧。”
后来,这俩同学也真成了好朋友,真是“不打不成交”。
下面以此事为例,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对此问题的思考,谈谈我对学生之间发生的冲突的认识和处理方法。
我们首先要做好预防工作。除了正常的教育工作外,要让班团干部和一些表现很好的同学注意身边发生的事情,对一些有危险苗头的小事及时化解纠纷或报告老师处理,毕竟老师不可能时时刻刻和学生们在一起,不可能了解所有的同学之间发生的事情,借助学生的力量来化解学生间的纠纷是一种很有效的办法。同学之间有矛盾很正常,但没有及时处理有时就会酿成大的问题,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的前提是要及时发现问题。
要正确认识学生之间发生的冲突。学生之间发生冲突很正常,对于某一个学生或某一个班级来说,这可能是偶发事件,但对于学生整体来说就不是什么新鲜事。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家庭,接受着不同的教育,各自的生活习惯、禀赋脾气差异很大,难免有些人不招人喜欢,做事易与其它同学起冲突。如果及时发现改正了,或者同学们熟悉后知道他(或她)就是这样的人大家就不会与(或她)计较了,就不会有什么事情,否则就容易出问题。出了问题只要及时处理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彼此在此过程中都受到了教育,坏事也就转化成了好事。如果老师不能正确地认识学生间的冲突,在学生发生冲突之后不能冷静处理,可能会造成学生甚至于学生家长间更大的冲突,不仅失去了一次教育的机会,更会对教育教学造成更大的影响。
批评学生时不要一味地指责学生,甚至于用不理性的语言刺激学生,这样有时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处理问题时首先要让学生冷静下来,批评中有肯定,要让学生觉得我们老师是关心帮助他们,甚至于会认为老师是他们的同盟军,这样他首先不会与老师发生冲突,才会接受老师的批评与帮助。不要轻意地将学生间发生的问题告诉学生家长,更不要轻易叫学生家长到学校来,要尊重学生的隐私,要给学生留有适当的空间。自己能解决的就不要叫家长,如果我们觉得家长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应先与家长沟通,能不让家长到学校来的就不要让家长到学校来。有些学生对于叫家长很反感,叫家长反而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对于已经造成了严重后果的冲突,建议老师上报学校相关的部门处理,我们积极协助学校做好处理工作,毕竟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有更多的精力和更丰富的经验来处理这些事,我们要借助于领导和集体的力量来化解危机。有的老师怕学生间的冲突会影响班级或个人的声誉,不将问题及时上报学校,有时会贻误问题处理的时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