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点分别在两条异面直线上的线段的中点的轨迹是一个平面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随笔 |
《高中数学能力与方法训练》(海洋出版社)第189页有这样一道练习题:证明所有端点分别在两条异面直线上的线段的中点在同一平面上。”该命题可推广为“所有端点分别在两条异面直线上的线段的中点的轨迹是一个平面”.
首先我们来证明所有端点分别在两条异面直线上的线段的中点在同一平面上.

现证明对于任意的A0∈a、B0∈b,线段A0B0的中点C0都在平面C1C2C3内.
连接A1B0,点C0、C4分别是线段A0B0A1B0的中点,连接C0C4、C1C4,线段C0C4、C1C4分别是△B0A0A1、△A1B0B1的中位线,则a∥C0C4,b∥C1C4,所以a∥平面C1C0C4,b∥平面C1C0C4,因为直线A1B1是异面直线a、b的公垂线,所以A1B1与平面C1C0C4和平面C1C2C3都垂直,而过点C1与直线A1B1垂直的平面有且只有一个,所以平面C1C0C4和平面C1C2C3重合,即C0在平面C1C2C3内.
这样就证明了“所有端点分别在两条异面直线上的线段的中点在过这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段的中点且与这两条异面直线都平行的平面上”.
下来我们证明“过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段的中点且与这两条异面直线都平行的平面上的任意一点都是端点分别在这两条异面直线上的线段的中点”.
如图(2)、图(3)所示,A1B1是异面直线a、b的公垂线段,平面β是经过线段A1B1的中点C1且与a、b分别平行的平面,过点A1作直线b0∥b,过点B1作直线a0∥a,a和b0确定的平面为α,a0和b确定的平面为γ,在平面β内过点C1作直线a1、b1,使得a1∥a,b1∥b,设P是平面β内任一点.
(1)如果点P在直线a1或b1上,如图(2)所示,不妨设P∈a1,因为直线a、a1、a0共面,所以B1P的延长线必于a0相交,设交点是P0,则PC1为△A1B1P0的中位线,所以点P为B1P0的中点.
(2)如果点P不在直线a且不在b上,过点P作直线m与β垂直,则m⊥α,m⊥γ,垂足分别是D1、D2.
如图(3)所示,连接C1P并延长至E,使PE=C1P,过点E分别作EF1∥a1,EG1∥b1,则四边形C1F1EG1是平行四边形,因为P是对角线C1E的中点,故P在对角线F1G1上.
设由直线F1G1和直线m所确定的平面为θ,平面θ交平面γ于F2G2,F2∈b,G2∈a0;平面θ交平面α于F3G3,F3∈b0,G3∈a,易知四边形F2F3G3G2为一矩形,直线D1D2是矩形F2F3G3G2的一条对称轴,点P在D1D2上,且P是线段D1D2的中点,所以点P在矩形F2F3G3G2的对角线F2G3上,且P为线段F2G3的中点,注意F2∈b,G3∈a.
由(1)、(2)可知,对于平面β上任一点P,都能在异面直线a、b上分别找到一点,使点P为这两点的中点.
综上所述,端点分别在两条异面直线上的线段的中点的轨迹是一个平面,该平面与这两条异面直线都平行,且到这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相等.
由上述证明过程可知,这个平面上的点与端点分别在两条异面直线上且以该点作为中点的线段是一一对应的.
此结论还可以推广为“端点分别在两条异面直线上的线段的定比分点的轨迹是一个平面,该平面与这两条异面直线都平行,且到这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之比等于等比分值”.
注:此文是我1999年8月完成的.当时纯手工“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