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导读教案
(2016-09-23 10:33:38)
标签:
教学设计 |
《巴黎圣母院》名著导读教学设计
周至县第一中学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在课堂导读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自主阅读。
2、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手段,自读与导读相结合,文本语言的揣摩与视频直观引领相结合,大致了解小说的人物、情节及欣赏的角度。
3、指导学生如何运用任务型阅读法、圈点批注动笔阅读法阅读长篇
4、理解和领悟正确的美丑观、善恶观。
【教学重点】1、培养阅读兴趣,特别是对艺术形象的感悟和作品主题、价值的独到理解,鼓励学生的个性化感受和创造性解读。
2、指导学生如何运用任务型阅读法、圈点批注动笔阅读法阅读长篇
【教学难点】理解和领悟正确的美丑观、善恶观。
【导读教学策略及设想】
(一)课内导读:第一课时解决阅读时的基本障碍,以了解故事情节、初步感知形象和品味语言为主;第二课时进行深入研读,通过对作品表现出的浪漫主义特征,特别是美丑对照的写作手法进行阐释,对文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辨证、全面的思考,加深对《巴黎圣母院》的理解。
(二)课外阅读:
1、第一阶段:课前要求学生阅读名著文本,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摘抄在自学卡片上,通过自读、自思、自悟,初步了解名著内容,理解人物形象,明确主题思想,提出问题。
2、第二阶段:学生围绕第一课时布置的问题,以小组形式进行有的放矢的自主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人人动笔,写读书笔记,进行组内交流。形成研究成果,确定小组发言人。
(三)成果汇报:除学生独自撰写的读书笔记外,主要体现为研究小组的书面报告。
(四)活动时间为半学期,前期以文本的阅读为主,后期以合作交流探究为主;活动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影视频
【课时安排】二课时
二、阅读调查、方法指导
1、哪些同学看过雨果的《巴黎圣母院》?
2)明确本次导读的阅读方法:任务阅读法、圈点批注动笔阅读法。
三、阅读任务安排
(一)阅读任务(1)初步了解
(二)阅读任务(2)自我思考
(三)阅读任务(3)交流探讨
四、视听写活动导读(安排在课余时间)
五、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作者及其生活背景介绍
2、故事情节复述
3、问题一:情节的荒谬,不可理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故事存在?
4、问题二:如何欣赏小说中关于建筑、历史、政治以及新的技术近三分一的内容?
(1)“有纪念意义的建筑物愈来愈少,人们似乎看着它们逐渐被侵吞,终于淹没在那些房屋之中,我们的祖先有过一个石头的巴黎,而我们的子孙将会有一个石灰的巴黎了。”
(2)这个将毁灭那个
(3)雨果在小说中有时候忍不住要说上两句,评论一番,写上一篇小论文。当我们平心静气地往下阅读的时候,就不得不佩服作者真正的博学以及对世间的洞察能力。
(二)讨论话题
【设计意图】三个讨论话题的设置,目的在于初步了解作品内容、感知人物形象、品味语言,这将降低学生的阅读“门槛”,为学生深入探究打下基础。
例如:这是个关于
(
参考: 爱情、亲情、人格分裂(神性与人性的争斗)、荒谬的司法、暴力与反暴力(封建与反封建,奇迹宫廷的互相救助)……
3、语言品味
(1)爱斯梅拉达救助受刑法的卡其莫多(眼睛的描绘)(第六卷 四 )
(2)拯救爱斯梅拉达于绞刑架下(动作、心理)(第八卷 六 )
(三)布置作业
一、导入
二、各抒己见
1、故事情节解读:想象奇特
2、艺术手法解读:美丑对照
(1)人物形象上的美丑对照
①爱斯美拉达无与伦比的美与卡西莫多世所罕见的丑的对照。
②弗罗洛与弗比斯在外貌上——一个虔诚、严肃,一个英俊潇洒;在生活上——一个刻板、清苦,一个放纵无度、花天酒地;在对待爱斯美拉达上,一个专一(甚至可以用专制来形容)、执著,一个肤浅、庸俗。
阵营之间:
①作为善的化身的爱斯美拉达与作为恶的代表的弗罗洛的对照。
②爱斯美拉达的爱上,卡西莫多天使般的爱与弗罗洛魔鬼般的爱的对照;卡西莫多的真诚、无私与弗比斯的虚伪、自私的对照。
③在对待爱情的态度上,爱斯美拉达的忠贞不渝、痴情纯真与弗比斯轻薄自私、淫邪卑鄙的对照。
人物自身:
①人物行动前后不同的对照:弗罗洛青年时期曾经是一个有良知、有理智的静杖师,抚育兄弟,收养弃儿等善举,表现出宗教的仁爱,但遇到爱斯美拉达后人性冲破了教规,他疯狂追逐爱斯美拉达,遭拒绝后,兽性泯灭了人性,亲手将她送上绞刑架,成为恶的化身;卡西莫多原来凶恶愚昧,曾在弗罗洛的指使下劫持爱斯美拉达,而爱斯美拉达的仁义之心使他变成一个高尚的人,成为爱斯美拉达最忠诚的保护者。
②人物仪貌外表与内心世界的对比:如卡西莫多、弗罗洛、弗比斯与甘果瓦。
(2)情节上的美丑对照
法国法庭的审判:表面公正庄严实则荒唐残忍
奇迹王朝的审判:似有悖常理却隐含着真正意义上的公正。
3、人物形象解读:打破成见
【设计意图】这一问题有助于学生将实践升华为理论,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有更深入理解,这也有助于学生将阅读与写作相联系,避免写作中刻画人物形象的片面、单调,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
三、交流感受
1、探究:影视作品和原著有何区别?
2、品评 :开展影评或者读后感交流。
四、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