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突破阅读   自主命题 ——高三语文小说阅读教学设计

(2016-09-04 08:24:57)

突破阅读   自主命题

                 ——高三语文小说阅读教学设计

(周至一中       语文组       韩敏      20165

学习目标:

1、认识到阅读在鉴赏小说中的得重要性,养成勤于阅读的好习惯。

2、了解小说整体阅读的基本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3、明确小说的三要素,并弄清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能运用整体阅读法,围绕三要素进行有效阅读,提高整体感知的能力。

教学难点:

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能打破常规,逆向思维,采取自主命题的形式,并组织答案完成对应的题目,深入透彻的领悟文章的主旨。

教学方法:

整体阅读法(跳读法、速读法、细读法、筛选勾画法)  合作探究法

自主命题法      个人展示法       积分奖励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设想:

阅读在语文高考试题中无处不在,分值较重,主观性强,但学生往往阅读不到位,严重影响成绩。本节课重在抓住阅读,让学生围绕着“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读透文章,真正突破阅读,再结合考试大纲,自主命题并作答,活学活用。常规教学是围绕问题来阅读,这节课采用逆向思维,通过阅读来自己确定命题,让学生用心阅读,感悟文章内涵,体会阅读的重要性。重阅读,轻问题,让问题在阅读中迎刃而解,自主命题让学生对考题的方向、提问方式有一个明确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很多同学喜欢读小说,往往是被“曲折的情节,典型的人物,细腻的环境描写”深深地吸引,当然阅读是有方法,有技巧的,特别是考场中的阅读,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阅读小说《问路》,希望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都能有所收获,将阅读提升到新的高度。

二、展示学习目标、方法、重难点

三、师生互动,整体阅读

1、梳理小说阅读的基础知识(预设,如有生成及时引导学生)

师:对于小说,大家在必修课本中已经接触了一些如《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老人与海》等,那么小说离不开哪些要素呢?

生:情节、人物、环境

师:好,那么这三个都是为什么服务呢?

生:主题

师:很好,看来这四个是阅读小说必不可少的。

师:大家平常都用什么方法来有效阅读呢?请大家互相交流。

生:速读法,边读边画法,带着问题阅读,细读品味法。

师: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阅读,在此基础上逆向思维,打破以前为出题者完成问题,今天我们大胆创新,自己来命题并回答,看看那个小组,那个同学完成的最好。

2、学生用“跳读法、速读法、细读法、勾画法”等自主阅读,整体感知,并谈谈自己的收获(个人抢答,加分鼓励)。

师提示:四种方法分别读到了什么?细细体会三要素?小说的主题是什么?哪些情节印象深刻?

(参考答案:①第四段的景物描写很好,阳光美丽,渲染“我”的愉快心情,与后来迷路后“嘤嘤地哭”形成对比,又与“我”不够阳光、健康的欲念形成强烈的反差。②“我在老人走后笑起来”一句中,“笑”反映了“我”调皮,喜欢恶作剧。③小说通过“我”小时候的一个小故事,以小见大,揭示了出于自私和玩弄等不够阳光、健康的欲念害人,最终也会害己的道理。④小说的情节可分为:开端—“我”在河堤上玩,对自己家的路很熟,不担心迷路。发展—老人问路,“我”故意指错路。高潮—“我”迷了路,被人送回家。结局—外婆说明原因,“我”明白自己为什么迷路。)

四、合作探究,结合考纲,自主命题(黑板展示,每小组至少出两道题,组内推选一名同学口头回答,老师适时指导、鼓励)。

1、分组任务:围绕“情节”命题                 第一小组

围绕“人物形象”命题             第二小组

围绕“环境描写”命题             第三小组

围绕“主题”命题                 第四小组

四者相结合命题                   第五小组

2、参考答案:

情节方面:a.用一句话概括小说的情节。B.小说中“我”故意指错路这一情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c.对小说的情节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加以概括。

人物形象方面:a.小说中“我”有何意义?b.分析小说中“我”的性格特点。c.小说中“我”对主题有什么作用?

环境描写方面:a.找出文中一段景物描写,分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b.第四段景物描写,体现了我怎样的心情?c.对全文有什么作用?

主题方面:a.小说的题目怎样理解。b.小说的主题思想是什么?c.小说通过迷路,给我们揭示了怎样的道理?

四者相结合:a.“我明白我为什么会迷路了”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它在文章的结构、内容上有什么作用?b.小说多处内容进行对比,请谈谈对比的作用。)

3、口头回答

(对本组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给个人和小组及时加分)

五、作业布置

灵活运用“跳读法、速读法、细读法、勾画法”整体阅读小说《六指候》,并逆向思维进行自主命题,列出一些题目,小组内交流讨论。

六、学生谈本节课收获

(重在谈逆向思维、自主命题给自己的启示,感受。)

七、评出优秀小组和个人

八、板书设计

整体阅读方法:跳读法、速读法、细读法、勾画法

逆向思维、自主命题——围绕“人物、环境、情节、主题”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重在小说阅读的方法,突出小说的三要素,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感悟小说的内容,突出了阅读的重要性;让学生熟悉考纲,逆向思维,站在命题者的角度自主命题并回答,让学生眼前一亮,激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更加清晰的明确了考题的方向。学生参与度高,兴趣浓,积极探究展示,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预想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再接再厉,不断创新,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习惯;让阅读课成为语文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附:小说《迷路》——刘国芳

 

《迷路》—刘国芳

我小时候迷过一次路。

那天我一个人在外面玩。我走了很远,来到了一条河堤上。但再远,我也认识回家的路,因为这地方我来过,大人带我来过几次,我知道回家的路:沿堤往回走,过一座桥后往左拐,就能走到我住的新大街。

这样熟的地方我当然不担心迷路。

在河堤上我没再走,就在河堤上玩。差不多是夏天了,美丽的蝴蝶从很远的地方飞来又 飞往很美的地方,也有的蝴蝶不再飞往远处了,停下来。蝴蝶停下来的地方更美——那是美丽的花丛。与蝴蝶一起飞来的还有蜻蜓,它们飞在很高的天空,把天空装 点得多彩多姿。这是一个很美的夏天,花红草绿,蝴蝶起舞,蜻蜓翩跹。

一个老人,在我玩着时走了来。近了,老人说:“你知道新大街怎么走吗?”

我看着老人,点点头,说:“知道,往这边走,过了一座桥后往……”我应该告诉老人 往左拐,但话要说出口时,我忽然想骗骗老人——我小时候是个很调皮的孩子,往人水缸里撒过尿,塞过人家的烟囱——这次,我骗起老人来,说:“过了一座桥后 往右拐。”老人丝毫没有怀疑,老人谢过我,蹒跚着走去。

我在老人走远后笑起来, 老人按我指点的方向走,一定会迷路。我在堤上玩了一阵,也要回家了。回家的路我认得:沿堤往回走,过一座桥后往左拐,就能回到家里。

我按上面的想法往回走。

很快我走到桥边了,又很快,我过了桥。桥那边两条路,往左拐就是回家的路,很快, 我走上了这条路。但在这条路上走了一阵,我居然看见了老人,她慢慢吞吞地走在我的前面。见到老人,我立刻明白我走错了,我告诉过老人让她过了桥往右拐,这 是骗她的,现在,我看见了老人,说明我跟老人走在同一个方向。

我不能跟着老人走。我转身往回走,走回到桥边时,我拐进了另一条路。

但在这条路上走了很久很久,我也没走到我住的新大街,而且越走越陌生,我不知道我走到哪里了,也不知道新大街在哪里。

我迷路了。

我后来嘤嘤地哭起来,我要回家,但不知道家在哪里。一个大人,过来问我哭什么,我告诉大人,我迷路了。大人让我别哭,然后慢慢诱导我,问我住在哪里。我还记得我住在新大街,我告诉了大人。大人听了,笑起来,大人说你走反了方向。说着大人牵着我,带我回家。

我回到家后又看见那个老人了,妈妈说那是我外婆。外婆也认出了我,她说你指给我的路是错的,你不认识路,你怎么能不迷路呢?我说外婆你怎么知道我指错了路。外婆说我过了桥又问了别人,人家告诉我往左边走。

我明白我为什么会迷路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