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为何禅宗秘修净土

(2024-11-25 10:06:56)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为何禅宗秘修净土作者:了悟子
为何禅宗秘修净土?

净土者,乃究竟畅佛本怀之法也!高超一切禅、教、律,统摄一切禅、教、律。略言之,一言、一句、一偈、一书,可以包括无余。广说之,虽三藏十二部之玄言、五宗诸祖师之妙义,亦诠不尽。纵饶尽大地众生,同成正觉,出广长舌,以神通力、智慧力,尘说、刹说、炽然说、无间说,又岂能尽?良以净土本不思议故也。试观《华严》大经,王于三藏,末后一著,归重愿王。《法华》奥典,妙冠群经,闻即往生,位齐等觉。则千经万论,处处指归者,有由来也。文殊发愿,普贤劝进,如来授记于《大集》,谓末法中非此莫度。龙树简示于《婆沙》,谓易行道速出生死。则往圣前贤,人人趣向者,岂徒然哉!诚所谓:一代时教,皆念佛法门之注脚也。不但如此,举凡六根所对一切境界,所谓山河大地、明暗色空、见闻觉知、声香味等,何一非阐扬净土之文字也。寒暑代谢、老病相摧、水旱兵疫、魔侣邪见,何一非提醒当人速求往生之警策也。广说其可尽乎?
 (印光大师《与悟开师书》) 
大悟之后,归心净土
宋杨杰,字次公,号无为子,参天衣怀禅师大悟。后丁母忧,阅大藏经,深知净土法门之殊胜,而自力行化他焉。临终时说偈曰:“生无可恋,死无可舍。太虚空中,之乎者也。将错就错,西方极乐。”  

杨公大悟后,归心净土,极力提倡念佛。至其临终,谓生死于真性中,犹如空花,以未彻证真性,不可不以求生西方净土为事也。

  莲池大师《往生集》,于杨公传后,赞曰:“吾愿天下聪明才士,成就此一大事也。”此可谓真大聪明,不被聪明所误者。若宋之苏东坡,虽为五祖寺戒禅师后身,常携阿弥陀佛像一轴以自随,曰:“此吾生西方之公据也。”及其临终,径山惟琳长老,劝其勿忘西方净土。东坡曰:“西方即不无,但此处著不得力耳。”门人钱世雄曰:“此先生平生践履,固宜著力。”东坡曰:“著力即差。”语绝而逝。此即以聪明自误之铁证,望诸位警惕焉。(印光大师文钞三编下·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  

现宰官身,潜修净业  

林文忠公则徐,其学问、智识、志节、忠义,为前清一代所仅见。虽政事冗繁,而修持净业,不稍间断。以学佛,乃学问、志节、忠义之根本。此本既得,则泛应曲当,举措咸宜,此古大人高出流辈之所由来也。一日,文忠公曾孙林翔,字璧予,以公亲书之《弥陀》、《金刚》、《心经》、大悲、往生各经咒之梵册课本见示。其卷面题曰:净土资粮。其匣面题曰:行舆日课。足知公潜修净土法门,虽出入往还,犹不肯废。为备行舆持诵,故其经本只四寸多长,三寸多宽。其字恭楷,一笔不苟。足见其恭敬至诚,不敢稍涉疏忽也。其经每面六行,每行十二字。璧予以先人手泽,恐久而湮没,作书册本而石印之。以期散布于各界人士,俾同知文忠公一生之修持,庶可当仁不让,见贤思齐,因兹同冀超五浊而登九品焉。命光略叙原委。光幼即闻公之名而向往之,今知其修持如此之严密,诚所谓乘愿再来,现宰官身而说法者。愿见闻者,一致进行,同步后尘,则国家幸甚,人民幸甚!(印光大师文钞续编下·林文忠公行舆日课发隐)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