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憨山大师示净土之要

(2024-09-10 10:59:25)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憨山大师示净土之要作者:了悟子
憨山大师示净土之要

明憨山大师,精修净业。有海阳禅人,求授戒法,因问修净土之要。大师曰:“佛说修行出生死法,方便多门。唯有念佛求生净土,最为捷要。此法门乃佛无问自说,三根普被,四众齐收,非是权为下根设也。经云:若净佛土,当净自心。今修行净业,必以净心为本。要净自心,第一先要戒根清净,以身三口四意三。此十恶业,乃三涂苦因。今持戒之要,先须三业清净,则心自净。于此清净心中,厌娑婆苦,发愿往生安养,立念佛正行。然念佛必要为生死心切,先断外缘,单提一念。以一句阿弥陀佛为命根,念念不忘,心心不断。二六时中,行住坐卧,拈匙举箸,折旋俯仰,动静闲忙。于一切时,不愚不昧,并无异缘。如此用心,久久纯熟。乃至梦中亦不忘失,寤寐一时,则工夫绵密,打成一片,是为得力时也。”

憨山大师示念佛切要

  念佛求生净土一门,原是要了生死大事,故云“念佛了生死”。今人发心,因要了生死,方才肯念佛,只说佛可以了生死,若不知生死根株,毕竟向何处了?若念佛的心,断不得生死根株,如何了得生死?
  如何是生死根株?古人云:“业不重不生娑婆,爱不断不生净土。”是知爱根乃生死之根株,以一切众生,受生死之苦,皆爱欲之过也。推此爱根,不是今生有的,也不是一二三四生有的,乃自从无始最初有生死以来,生生世世,舍身受身,皆是爱欲流转。直至今日,翻思从前,何曾有一念暂离此爱根耶?如此爱根种子,积劫深厚,故生死无穷。今日方才发心念佛,只望求生西方,连爱是生死之根的名字也不知,何曾有一念断著!既不知生死之根,则念佛一边念,生死根只听长,如此念佛,与生死两不相关。这等任你如何念,念到临命终时,只见生死爱根现前,那时方知念佛不得力,却怨念佛无灵验,悔之迟矣!故劝念佛的人,先要知爱是生死根本,而今念佛,念念要断这爱根。即日用现前在家念佛,眼中见的儿女子孙,家缘财产,无一件不是爱的,则无一事,无一时,不是生死活计,如全身在火炕中一般。不知正念佛时,心中爱根未曾一念放得,不直如正念佛时,只说念不切,不知爱是主宰,念佛是皮面,如此佛只听念,爱只听长。且如儿女之情现前时,回光看看这一声佛,果然敌得这爱么?果然断得这爱么?若断不得这爱,如何了得生死?以爱缘多生习熟,念佛才发心甚生疏,又不切实,因此不得力。若目前爱境主宰不得,则临命终时,毕竟主宰不得。故劝念佛人,第一要知为生死心切,要断生死心切,要在生死根株上念念斩断,则念念是了生死之时也。何必待到腊月三十日,方才了得,晚之晚矣!所谓目前都是生死事,目前了得生死空,如此念念真切,字字见血,这般用心,若不出生死,则诸佛堕妄语矣。故在家出家,但知生死心,便是出生死的时节也,岂更别有妙法哉!

  
憨山大师示净心居士

  修行第一要为生死心切,生死心不切,如何敢云念佛成片?且众生无量劫来,念念妄想,情根固蔽。即今生出世,何曾一念痛为生死?日用念念循情,未尝反省。今欲以虚浮信心,断多劫生死,所谓滴水焉能救积薪之火?岂有是理哉!若果为生死心切,念念如救头然,只恐一失人身,百劫难复。要将此一声佛号咬定,定要敌过妄想,一切处念念现前,不被妄想牵缠遮障。如此下苦功夫,久久纯熟,自然相应;如此不求成片,而自成一片矣。此事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告诉不得他人,全在自己著力。若但将念佛做皮面,驴年无受用时。
  

  又曰:凡念佛时,先将自己胸中杂乱念头,一齐放下。放到无可放处,单单提起一句阿弥陀佛,历历分明。心中不断,如线贯珠。又如箭筈相拄,中间无一毫空隙处。如此着力靠定,于一切处,不被境缘牵引打失。日用动静,不杂不乱,梦寐如一。念到临命终时,一心不乱,便是超生净土之时也。
    又曰:每日除二时功课外,单将一声阿弥陀佛横在心中,念念不忘,心心不昧。一切世事都不思想,只将一句佛,作自己命根,咬定牙关,决不放舍。乃至饮食起居,行住坐卧,此一声佛,时时现前。若遇逆顺喜怒烦恼境界,心不安时,就将一声佛提起一拶,即见烦恼当下消灭。以念念烦恼是生死苦根,今以念佛消灭烦恼,便是佛度生死苦处。若念佛消得烦恼,便可了得生死,更无别法。若念佛念到烦恼上作得主,便于睡梦中作得主。若于睡梦中作得主,则于病苦中作得主。若于病苦中作得主,则于临命终时便知去处矣。此事不难行,只是要一念为生死心切,单单靠定一声佛,更不别向寻思。久久纯熟,自然得大安乐,得大受用。

死心新禅师:“汝若念佛,不生净土,老僧当堕拔舌地狱!”
 
死心和尚《劝修净土文》
  
     弥陀甚易念,净土甚易生。而世人不肯信向,但只贪生,不知有死。且夫三界火宅,业系受生。寿命短长,皆酬宿报。前世有十年分,今世受用十年;前世有二十年分,今世受用二十年。人生百岁,七十者稀;大限到来,还他一死。
     《阿含经》有四仙人,获五神通,自知过七日当死,各往逃避,隐空藏石,入海居廛;过了七日,依旧还死。三世诸佛,也须涅盘;何况我辈凡夫,不死安归?只如功名富贵之家,财宝如山,妻妾满室,日夜欢乐,他岂不要长生在世?争奈前程有限,暗里相催;符到奉行,不容住滞。阎罗老子,不顺人情;无常鬼王,有何面目?
      且据诸人眼里亲见,耳里亲闻,前街后巷,亲戚眷属,朋友弟兄,强壮后生,死却了多少也!古德云:“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尽是少年人。”我劝少年人,趁早修行。壮年人血气刚强,色力未衰,正好修行。
      奉劝衰老人,最好念佛。年纪衰迈,日月无多,发白面皱,眼花耳聋,头低背曲,脚手颤掉;去天堂甚远,入地狱甚近。不办死路,又待如何?
      有儿女人,正好念佛。自从早年娶妻,养子经营家计,受尽千辛万苦;今日儿女长大,家计已成。好将担子分付儿孙,落得现成享福,念佛修行。若不回头,定是痴人。忽然三寸气断,不免万事皆休!若是孝顺儿孙,斋得几众僧,看得几部经,哭得几声,犹是记念爹娘;若是不孝之子,父母方死,尸骨未冷,作耗财产,出卖田园,恣意作乐。以此观之,著甚么急?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女谁见了!
      无男女人,正好念佛。孤单一身,无忧无虑;不须男婚,不愁女嫁;粗衣淡饭,多少清闲。若不修行,后悔何及!
      富贵之人,正好念佛。高堂大厦,衣食丰足,百事现成,皆是前生修来。
      贫穷之人,正好念佛。衣食不足,贫穷下贱,常受饥寒,只因前生不肯修行,遂招现报。若不改往修来,一死之后,如秤锤落井,何时出头?古人云:“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
      参禅之人,正好念佛。或根机稍钝,恐今生未能大悟,且假弥陀愿力,接引往生。如世袭荫官,不忧落第,爵禄现成。
      有等愚人,说道“心好便了,何须念佛”。此等邪见,惑乱世人。古德云:“冷笑富家翁,营生忙似箭。囤里米生虫,库中钱烂贯。日里把秤称,夜间点灯算。形骸如傀儡,莫教绳索断。眼光忽落地,追悔有何用?”
      汝若念佛,不生净土,我愿替汝堕拔舌地狱!他年净土花开日,记取娑婆念佛时!

      ——录自《径中径又径》、《西方公据》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