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2024年08月16日
(2024-08-27 09:22:41)
标签:
转载 |
原文地址:2024年08月16日作者:了悟子
“三界无趣,犹如魔窟,险恶苦毒,不可久住!”你能思维到这一点,而且生命是这样的无常,这样的危脆,明天是不是活在这个世间都没有把握的时候,你还打什么妄想啊?赶紧念阿弥陀佛,一心归命阿弥陀佛啊,把自己交给阿弥陀佛,随时启程往生净土。
——大安法师
你唯一的希望就是佛号!
第二个,你要能够欣求极乐,你要有一种往生净土的愿望。你想要投生的一种希望、一种动力,你不可以说:有也可以,没有也可以,那就完了!一定要去!要有一种愿力——坚定的愿力;
所以你能够做出三种忆念:忆念娑婆、忆念净土、忆念名号,你提起一句佛号,那叫做“即众生心,投大觉海”,顺从本愿,感应道交,这就是为什么说“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智度论》曰:'除诸法实相,余残一切法,尽名为魔。’
《大智度论》卷五云:“除诸法实相外,其他一切均为魔。”
《瑜珈论》云:“魔事者:若于利养、恭敬、称誉,心乐趣入。或放逸、悭吝、广大希欲,不知喜足。忿恨,恼覆,矫诈等,皆是魔事。”
三魔:烦恼魔、五阴魔、死魔。
四魔:三魔加上天魔。
八魔:四魔、加无常、无乐、无我、无净之四魔。
十魔:蕴、乃至菩提法智。
五阴魔:色、受、想、行、识。
《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九列举四魔之说,即:(一)五蕴能生起种种苦恼,为夺命之因缘,称为五蕴魔,又作阴魔、蕴魔、五众魔、阴界入魔。(二)能招感从生至死之烦恼,称为烦恼魔。(三)'死’本身称为死魔。(四)障碍解脱生死者,称为天魔。又四魔加上'罪魔’,则为五魔;或四魔加上无常、无我等四颠倒心,则为八魔。《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二十九则举蕴、烦恼、业、心、死、天、善根、三昧、善知识、菩提法智等十魔。
《毗婆沙论》卷四十二曰:'问曰:何故名魔?答曰:断慧命故名魔,常行放逸,有害自身故名魔。’
《智度论》卷五曰:'除诸法实相,余残一切法,尽名为魔。(中略)问曰:何以名魔?答曰:夺慧命,坏道法功德善本,是故名为魔。’
《智度论》卷六十八曰:'魔,秦言能夺命者,唯死魔实能夺命,余者亦能作夺命因缘,亦夺智慧命,是故名杀者。’
《义林章》卷六本曰:'梵云魔罗,此云扰乱障碍破坏。扰乱身心障碍善法破坏胜事,故名魔罗,此略云魔。’
《玄应音义》卷二十一曰:'魔,莫何反,书无此字,译人义作。梵云魔罗,此翻名障,能为修道作障碍故。亦言杀者,常行放逸断慧命故,或云恶者,多爱欲故。’
《慧琳音义》卷十二曰:'魔罗,唐云力也,即他化自在天中魔王波旬之异名也。此类鬼神有大神力,能与修出世法者为留难事,名为魔罗。以力为名,又略去罗字。’
前一篇:[转载]要学会正确的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