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妙建法师:发心真干修德行创造价值修布施

(2022-04-01 10:15:46)
标签:

转载

[转载]妙建法师:发心真干修德行创造价值修布施
布达拉宫  佛友思藏拍摄

        佛门三宝是通十法界,我们供养、护持三宝,等于是利益了十法界的众生,这个力量太大了。修道人就算再艰难也会锲而不舍地走下去,挺过各种难关,真正的一心为三宝着想。有些人唯我主义、利益主义,极端的利己主义,在三宝不愿意舍,总是讲这条件、那条件,满脑子都是生意,光想从三宝中取利,这本身就错了。对比一下世间的那些忠义之士,就把自己的品性比出来了,实在是汗颜啊。这一关过不了就不是修道人,修道人是大公无私的。《尚书》中讲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无亲就是无私,看天下人都是亲人。意思是老天是无私的,但他是帮助有德的人。因为有亲就有疏,就会有对立,觉得和这个人好,和那个人不好。这就是修道的经验,你做到了就能得道。修行本来很简单,为什么你搞得这么复杂?在我看来是走弯路了。圣人设教,大家就是不通,通了之后看啥都简单,当下就是。不通那就先去盘腿吧,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上。
        世间讲道不同,不相为谋。这个不是强求的,层次就在那里。有的居士与三宝背道而驰,就证明一是他发心不对,二是没有真修,三是没有真做。老子讲智慧出,有大伪,当人的德行跟不上的时候,这个智慧就会变成奸佞、欺诈、玩巧。古人讲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是高度的总结。你把佛法学通了,会发现经典真是太妙了,世间的那些东西都是不究竟的。现在人喜欢投机取巧,动动手、玩玩电脑就想挣钱,也不愿吃苦了。老子和庄子都反对机心,因为大道无私嘛,有机心就不是大道,与大道和本性相违背。

       我几十年都在运用经典,用过了才知道古人并没有骗我们。这是需要亲自去验证的,而不是光拿着书本看。老子讲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儒家提倡五常仁、义、礼、智、信,正因为人的德行不够了,才实行五常啊。孔子讲克己复礼,复的是周礼,那时讲礼崩乐坏,要仁义礼智信。按老子讲,当礼数多的时候就说明这个世界不仁义了。仁是大爱,礼是小爱,大爱和小爱没有了,才讲礼数。现代人这礼数、那礼数,说明这个时代没有德了。这并不是骂人,而是我们缺的东西太多了。如今是智能阶段,智能卫星、智能机器人等等。当玩的时候,说明礼就差了,有的人讲信用,有的人就不讲信用,然后开始立法,所以法就多了,同时也说明这个时代的人德行差了,这样一分析多透明啊。
        现在讲超越时空看问题,然后再去对比,那样就会很清楚。所以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啊,不能光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而是站在多角度去看,这样才能对比出来,之后再去找方法。修道人就是要返回去,回归大道。会修的人直接就入道,顿成、顿现、顿悟、顿证,一即一切,这不就是圆教嘛。大家目前正在学习天台教法,按教学的成功率,法师讲这堂课,得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听明白,才算这次讲座成功,如果只有个别人听明白那就叫失败。我常说,你只要听懂我的话,我就能给你讲明白,把深深的道理浅浅地流出,这才叫高。
       可见,能真正把法通透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不仅有修证,还得次第分明。作为法师,讲法一定要鲜明,次第法就得次第分明,不过可以举例,要向大众讲明白你想阐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比如,讲藏教时不能讲通教,当然可以描述通教的意思,然后形成对比,通过高的可以理解低的,但不能越次第去讲。一般法师很难做到这点,像有的人精于唯识,不通中观,讲着讲着就用唯识的观点讲中观,那就不是中观见。唯识可以讲中观,但那是唯识的中观见,并不是真正的中观见。有部、经部、唯识和中观这四部要义得分清,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上下乱成一团,那就不对了。


       法师:师父,前几天有个居士描述了一下他自己的情况,弟子有些不理解,想请您开示一下。他说感觉自己业障重,就抄《金刚经》和《法华经》。有时候内在能感受到那种光明的东西,但同时也能感受到外面裹着一层黑蒙蒙的东西,这个黑蒙蒙的东西不认可前期看到的光明的东西,所以他内心就抵触,不敢再往下深入修。
        师父:这就是没有辨慧的能力。书写就是抄经类的,是十法行(书写、供养、施他、谛听、披读、受持、讽诵、开演、思惟、修习)之一。佛法的根本是智慧,闻思修是三慧,没有智慧的一切善行,同样也是恶行,就这么简单。只要不和般若智慧相应,你所做的一切,无论抄经也好、学法也好、为人演说也好,都是和佛法背道而驰。当然,从修行路上,这是不可或缺的一个过程。因此,修行一定要有善知识引导,没有善知识的引导,总是自以为是,走的肯定就会慢。你多年来突破不了的瓶颈,可能经明师一指点很快就突破了,自己就节省了很多年的时间。
        修道讲增上缘,可总有些人比较拧紧,有这个增上缘而不去用,想自己去突破,说明格局太小了。当然,如果没有善知识的情况下可以自力更生,但你既然有这个因缘,依止了善知识,那何不借助外缘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啊!一切的善行,若是不和般若相应,都不是真正的佛法,因为外道也有这些修苦行等等。佛教虽不赞同苦行,但你在修道之中必要的苦还是得去忍受,所以才有忍辱波罗蜜。反过来说,忍辱波罗蜜不和智慧相应就会忍不下去,忍得很痛苦,还有可能会憋出病来。而有了智慧就能疏导、散开和消化掉,不会变成淤堵。即便是毒,也变成了甘露和菩提,烦恼即菩提啊!
         法师开心地说:还是有师父好啊。
         师父:有借助的因缘,往上走的就快。就像过去做生意,自己做和合伙人一块做能一样吗?
         法师:得借助一个平台。
        师父笑着说:现在讲平台很重要啊!当和尚对古今中外的历史和世间的各种行业领域都要懂,如果这些不通达,和世间人就递不上招。当世间人遇到瓶颈时你能给他们说通,他们就会欣赏你。创造被别人利用的价值,制造为大众服务的机会,这就叫布施。当人人都需要你时,你的价值才大,被大众所关注,才体现出你的个人价值,从而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一步步走向成功圆满。修行是多生多世的积累,哪是一天就成佛的,必须得付出那个代价啊!


——2021年妙建法师在邹城兴国禅院开示!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