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部编版小学语文 |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追求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开展课堂教学前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把握学生的学情,就应该是语文老师做功课的第一步。王崧舟老师在《美其所美》一文中把我们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在学生的学情分析上。他指出:有意义的学情分析首先要确定这堂课学什么,教学内容是什么,第二要清楚是谁来学,把握语文教学的起点,第三步,就是怎么学,即设计教学过程。
今天,我以《麻雀》为例,谈谈学情分析。
一、确定教学内容 《麻雀》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出自19世纪俄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之手。他以新颖的构思,精练、优美的语言文字,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按照以往的认识,老麻雀舍身救子的感人场景让人动容,教师往往把目光落在的母爱、亲情上,从动物的母爱引申到人类的母爱,感受母爱的伟大,唤起学生的感恩之情。但是,我们仔细分析这篇文章,安排在习作单元的第一篇的重要位置,再仔细研读,不足四百字的文章语言朴素,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得十分清楚,故事叙述生动感人,读来扣人心弦,对这样精彩的写作表达手法的了解才是编者的最终意图,才是我们教师教学内容的最终落脚点。
二、把握教学起点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但是思维和表达的逻辑性、准确性、完整性还有待发展;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如大部分学生都有和小动物接触的经历,但是面对猎狗的凶残和老麻雀的舍身救子体会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目标定位:部编版“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引领我们从单元入手,既要关注人文性,又要关注语文教学的规律。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本单元语文要素是“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习作要求是“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在落实习作单元语文要素的时候,首先要明确单元中每个版块的具体作用:精读课文---习得方法,交流平台---总结方法,初试身手---运用方法。这样,第一篇精读课文的学习核心目标就是通过赏析课文,明白作者怎样把一件事写清楚。围绕核心目标,我们有这两个条件目标才能达成最终目标:
条件目标一:梳理课文内容,知道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事,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如通过梳理内容:“猎狗攻击小麻雀(起因)----老麻雀拯救幼儿(经过)----猎狗退缩(结果)”。学生进一步明白了要把事情写清楚,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
条件目标二:知道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如《麻雀》一课中引导学生可以把看到的写下来-----抓住老麻雀的动作和姿态能够突显老麻雀的奋不顾身、猎狗的攻击与退缩;可以把听到的写下来-----通过嘶哑的声音传递老麻雀的愤怒与呐喊;还可以把想到的写下来-----揣摩猎狗和老麻雀当时的想法与感受。最后可以归纳出:写一件事情,不仅可以写看到的,还可以把听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这样才能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三、设计教学过程
在前期明白了学什么的基础上,我们进行教学设计,逐步达成上面两个条件目标,最终就能够达成我们的核心目标。达成条件目标一:梳理课文内容,知道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事,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
1.小组合作 梳理关系图故事中描述的是哪几个角色,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在明确的基础上,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尝试画人物关系图。 (故事中被描述的人物有猎狗、小麻雀和老麻雀。它们之间,小麻雀是老麻雀的孩子,猎狗想吃掉小麻雀,老麻雀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这篇课文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
2.教师点拨 明确发展线索在了解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的基础上,让学生看一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课文哪几段是描述老麻雀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由此,找出课文的重点段落,划出结构段。(课文一共有7个自然段。第4、5自然段是故事的经过,讲了老麻雀在庞然大物——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的故事。这两个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其它课文部分,1、2、3自然段是故事的起因,讲述猎狗随我打猎归来途中,看到从巢里掉下来一只小麻雀的经过。6、7自然段是故事的结果,讲述了小麻雀得救,猎狗被带走的情形。)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感受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猎狗攻击小麻雀(起因)----老麻雀拯救幼儿(经过)----猎狗退缩(结果)”
达成目标条件二:知道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反复体悟第4、5自然段闭眼想象:“突然,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老麻雀?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
作者把老麻雀比作一块石头,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时迅猛、落在地上坚定,表现出老麻雀在凶猛的庞然大物猎狗面前的果敢、勇气和胆量。 “绝望”是没有一点希望,但是老麻雀却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全身每一根羽毛都立了起来,用自己最后的力量来捍卫自己的孩子。说明老麻雀除了愤怒,还有为了救自己的孩子表现出把生死置之度外,毫不惧怕比自己强大的敌人的勇敢精神。
用耳朵感受:你听到了什么?“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准备着一场搏斗” 老麻雀为什么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 因为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是弱小的,没有任何保卫自己和幼儿的武器,所以,它十分紧张,“浑身发抖”。但是,它又十分的愤怒,表现出决不畏缩,所以,“发出嘶哑的声音”。
用心体会:“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这是一种怎样强大的力量?面对凶猛的猎狗,老麻雀没有顾及自己的安全,而是毅然猛扑下去,为拯救孩子准备进行殊死的决斗。这是“一种强大的力量”,这力量就是无与伦比的母爱! 用声音朗读:读出老麻雀的无畏,读出猎狗的凶猛,读出此时你内心的感受来!
2. 小结写法作者将一个老麻雀舍身救子的场景生动的呈现在我们眼前,他是如何做到的呢?是的,如果运用你的多种感官,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等都写下来,就能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最精彩的画面就会像电影一样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至此,课文最精彩的部分的解读就达成了两个条件目标,通过对文本语言特点的分析解读,让学生逐步达成了“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这一核心目标。
正如王崧舟老师所说,在真实的语文课堂上,从来就没有抽象的学情,所有的学情都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教学内容才是把握学情的参照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