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性方药--治调防养”创新技术研究
(2013-02-19 18:50:50)
标签:
中医技术研究质变更重要就是说 |
“属性方药--治调防养”概念是对“阴阳证治,调和治平”概念的科学求证。是《阴阳证治学》防治复杂性内伤病研究产生的创新技术成果和临床创新手段。“医药合一”是中医药学的特征之一。
在明确辩证诊断的基础上开出治疗方药是诊疗疾病的重要流程,但要说在一个组方中同时实现治疗预防保健养生益寿,既融‘治调防养’于一体等多重功能,肯定有人会说不可能,更会有人感到不可思议。然而运用《阴阳证治学》理论的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等辨证论治思维所产生的全息实象的整体宏观的创新成果‘阴阳证治--属性组方--治调防养’实践方法最终突破了这一思维障碍、理论困惑、技术壁垒和方药证效等难题。特别是由阴阳病机导致的复杂性内伤类疑难病、慢性病和老年病等一体多病的病人更能彰显这一方多能实现治调防养多维获效的智慧、魅力与价值。往往我们认为难行之事却有捷径通达,只有你眼中的世界变小,你内心的世界才会变大,改变明天的唯一方法,就是今天做一些不同以往的事。最好的出路永远是朝前走完全程。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阴阳证治学》的“属性方药--治调防养”创新技术让不可能变成了现实,更让不可思议者思之有益。理论的创新带来了医学主体的思维方法飞跃与技术手段的升级,同时更为医学对象--客体提供了低成本最优化高效率简廉验的医学创新范式,大道至简,简便廉验,绿色天然,低碳环保,智慧维护人类健康。
《阴阳证治学》在防治复杂性内伤病研究中始终借鉴系统论思维既“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亚里士多德名言)。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和科学的集大成者,首次将形而上学(Metaphysics)和自然哲学(Natural
Philosophy)区别开来,是包括逻辑学、伦理学、政治学、心理学、诗学、物理学和生物学等学科在内的多门学科的创立者,也是继德谟克利特之后又一位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反对德谟克利特的机械的原子论的观点。他摈弃从量的方面,从原子位置关系的变化上,来解释物质世界里面一切变化的做法”。而“性质不是原子论者所主张的那样,是数量的变化所引起的单纯主观的结果,而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实在的性质。因此,不能机械地解释性质变化,把它们看成仅仅是原子位置排列上的变化,而是有性质上的绝对变化,这是由影响物质的力量所造成的。”“实体的混合构成新的实体”,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自然是有动力和有目的的,它是活动的,其中所发生的事情都有目的。”亚里士多德的整体论在他的生物学中表现得更直接。在他看来,“形式是有动力和目的的。它是有机体的灵魂。肉体是器械或工具,工具要为人所用,必然有使用者,即灵魂。灵魂推动肉体,确定其结构。它是生命的元质(活力论)。因为人有精神,所以有手。肉体和灵魂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但是,灵魂是起统率和指导作用的元质,那就是说,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有目的然后才有目的的实现;没有整体,我们就不能理解部分。”
后一篇:什么叫内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