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教学反思
(2017-06-03 22:48:12)
标签:
教学随笔 |
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其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它以全新的课程理念、全新的课程形态成为我校课程改革的一个关注点。
研究性学习有其特殊的特征。
1、具有整体性特征。研究性学习的选择范围应包括学生本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研究性学习活动必须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整体性,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全发展。
2、具有生成性特征。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价值于课程目标最本质的体现。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这就是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性的集中表现。
3、具有开放性特征。研究性学习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它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研究性学习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表现,其评价标准具有多元性,因而其活动过程活动结果都具有开放性。
4、具有自主性特征。与学科课程相比,研究性活动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它不受学科只是体系和逻辑结构的限制,在活动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
5、具有实践性特征。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而不是在学科知识的逻辑序列中构建课程。研究性学习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思索”等一系列动手、动脑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但是,我们觉得在上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还是有不少的困惑。
困惑一、教师自身的不足
因为上研究性学 习的老师大多是科任老师兼班主任,平时这些工作的已经牵扯了她们很多的精力,所以很难再有大量的时间花在研究性学习上去。第二,因为没有正规的系统的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教材教法,是边上课边摸索教材教法的,所以难免有走弯路的时候。
困惑二、硬件设备不配套,使教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开展研究性学习,对教学条件的要求较高,需要与之配套的资源丰富的图书馆、校园网及现代化的实验室。而因为我们的学生来自农村,孩子手上可查询的资料的也是微乎其微,绝大多数的家庭是没有电脑的,这就让任课老师觉得很为难。同时,按照教材教书是多年来的传统,作为新的教学领域,没有教材许多教师感到非常的不适应,课堂上觉得无处下手,不知道如何开展教学活动。
困惑三、社会力量的不支持
现在的家长观念还是以分数为重,特别是我们农村的家长,他们盯的就是试卷上的分数,而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要求学生进行现场观察、调查走访等,社会、家长就带有一定的情绪,致使我们的活动目标大打折扣。
如我们高二年级这学期在开展“膨化食品与我们”的调查活动,就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子课题要去进行大量的调查采访,调查商场里有哪些类型的膨化食品,调查哪些类膨化食品销量最好,不同的人群喜欢吃哪些类的膨化食品等等。很多学生的家长对活动给予各种方式的支持和帮助。但在课外开展的一些活动中,总有个别学生没有参加,在课堂上也就拿不出资料来。我问他们为什么不来参加活动时,有的学生说我想参加,但爸爸妈妈不让我参加,说到外面去危险,有的说要跟同学去采访,家长说老师布置的是什么作业啊 ,现在的老师就是花头多,说孩子做好语数外作业就行了。这就说明我们部分的家长对研究性学习对他们的孩子能力的培养还不太了解,我们开展活动不是奢望得到所有的家长的支持与帮助。然而,作为研究性学习主体的学生,在开展活动时,很多时候需要在课外校外进行,涉及有关安全、与人交往、策略指导等方面的问题,教师有时候不能在场,如果没有家长的支持,活动的质量就会下降,活动也存在这一定的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