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妙笔生花——比喻和拟人的运用

(2018-08-30 16:46:26)

妙笔生花

——比喻和拟人的运用

习作目标:

1、认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体会运用比喻和拟人的生动效果及作用。

2、了解比喻句和拟人句的特点,学会写比喻句、拟人句。

习作重点:

了解比喻句和拟人句的特点,学会写比喻句、拟人句,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习作准备:教学课件

习作指导课时:一课时

习作指导过程:

一、导入与前练

1、一起来欣赏一组来自课文的美段。请大家读后思考:这些美段有怎样的特点?

2、课文示范

1

        野花遍地是,杂样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朱自清《春》)

2: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宗璞《紫藤萝瀑布》)

3: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老舍《济南的冬天》)

二、授新与鉴赏

1、微点巧运思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常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从而使描写更生动。

      拟人这种修辞手法通常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给它赋予了人的表情、动作、语言、感情等,重点抓住事物的相关点。

       在描写景物的文章中,适当运用比喻、拟人,能把景物描写得更生动,有时,二者还可以结合在一起使用。

2、探究一:让景物形象生动

1)佳作引路:

1、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像一只天鹅,羽毛渐渐剥脱,变得赤裸的了,黑枯的了。                                                

      (贾平凹《一颗小桃树》)

2、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朱自清《春》)

2)指津:例1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俯身”“挣扎”“像一只天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风吹得猛及桃树的脆弱及坚韧。

    2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把春天比作小姑娘,赋予春天以人的动作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美丽与活力。

    两段文字都抓住了事物的特点,使笔下景物形象具体,别有情味。

3)小练习

     从下面的“点”中选取一个,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让描写的景物具体形象。

    1、风中的花儿

    2、雨中的树

    3、阳光照耀下的草儿

2、探究二   赋予景物以情感

1)佳作引路

    1: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老舍《济南的冬天》)

 2: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朱自清《春》)

说说两段文字所表达的情感

2)指津:例1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济南四面环山的地形特点,同时,它将小山写得具有了慈母般的温存、慈善,生动而巧妙地突出了济南的冬天温情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喜爱之情。

    2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开得繁盛,要争着比美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

        两段文字都赋予了景物以人的思想和情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3)小练习

结合下面的情境,给物赋予人的情感说一段话。

夜空中的星星

水中的鱼儿

风中的柳絮

3、探究三  借景物表达内心感受

1)佳作引路

 1、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瞌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朱自清《荷塘月色》)

 深秋了吗?看着曾经苍绿的叶子由淡绿到枯黄,直到蜷起它们的身子,瑟瑟地在风中飘飘荡荡,才知道,季节在更替,由繁荣走向萧条,时光却剪不下万事万物留在昨日繁荣的景象。                     

             (《且听风吟,那挂满树梢的忧伤》)

2)指津例1中通过“无精打采”“瞌睡人的眼”等词语运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夜晚灯光的特点及作者烦闷的心理。

   2的“蜷起”“瑟瑟地”拟人化地写出叶子凋零时的情景和作者忧伤的心情。   

这种“借景物表达内心感受”的做法,不仅使景物描写生动形象,而且使表达含蓄而有韵味。

3)小练习

结合下面具体的事物的情态,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或情感。

1、 高兴时,看见阳光下的花儿

2、 难过时,看见阳光下的花儿

1、 高兴时,看见阴雨下的花儿

 2、难过时,看见阴雨中的花儿

三、写

“春天”为题材,自己命题,写一篇写景记叙文,要求景物描写要用上拟人或比喻的修辞手法,既要表现事物的特点,又要蕴含你的内心感受或者情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