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习名作中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2018-07-22 21:30:41)

学习名作中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作者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摹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部编语文教材七下第四单元有两篇文言短文,就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其中一篇是周敦颐的《爱莲说》。 这篇文章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与赞美,歌颂它坚贞不渝,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另一篇是刘禹锡的《陋室铭》。该篇铭文托物言志,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甘居陋室、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作者不慕富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而第五单元的两篇文章,是两名现代作家的名作,也采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紫藤萝瀑布》是现代女作家宗璞1982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由紫藤萝的命运,感悟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论遇到怎样的不幸,都要勇敢地面对,乐观地活下去。

《一棵小桃树》是贾平凹写的一篇散文。文章描写了一棵在逆境中诞生,在逆境中成长,历经风雨仍然顽强生存的小桃树,赞颂了小桃树顽强同命运抗争的精神。也揭示了一个生活哲理:不屈不挠地奋斗,定会战胜磨难,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在第五单元的作文教学中,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第五单元的第一个作文题目是“选择你最喜欢的景或物,写一个片段,想好再动笔,把语句写得连贯、顺畅。不少于200字。”第二个题目是“在第一题的基础上,自主立意,将写景或状物的扩展为一篇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作文,不少于500字。”在指导这次习作时,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

一、写出景物的特点。

   为了借鉴《紫藤萝瀑布》和《一棵小桃树》描写景物的方法,在指导习作时,我再次引导学生阅读两篇文章的片段: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紫藤萝瀑布》

    我深深闭了柴门,伫窗坐下,看我的小桃树在风雨里哆嗦。纤纤的生灵,枝条已经慌乱,桃花一片一片地落了,大半陷在泥里,三点两点地在黄水里打着旋儿。啊,它已经老了许多呢,瘦了许多吧,昨日楚楚的容颜全然褪尽了。可怜它年纪太小了,可怜它才开了第一次花儿!

——《一棵小桃树》

  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这两段文字都抓住了紫藤萝和小桃树这两个景物的特点,运用了生动的修辞手法,语句连贯顺畅,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

二、指导学生要按一定的顺序观察。

如《紫藤萝瀑布》在描写盛开的紫藤萝花时,先写花瀑,次写花穗,再写花朵,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我引导学生,比如要写竹子,可先写远景,再写近景。写近景时,可先写枝干,再写竹叶,接写竹根,竹笋等。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就能写得既清楚又有条理。三、文章的思路要清晰

《紫藤萝瀑布》,围绕“花”抒发感情,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赏花,描写繁花似锦;第二部分,忆花,作者思绪万千;第三部分,悟花,作者振奋精神。

《一棵小桃树》共分四部分来写。先交代“我”写小桃树的缘由。

再写眼前情景,抒发怜悯、痛心、自责的心情。接着回忆小桃树以及“我”的经历。最后回到眼前情景,呼应开头,点明主旨。

两篇散文结构严谨,思路清晰,是学生习作的范本。

三、利用事物表达自己的情感

我告诉学生,要做到托物言志,就要掌握好“事物”与“感情”的内在联系。事物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

如写小草,就要从它默默无闻,生命力顽强,无私奉献等方面抒发情感。如学生在作文中写到“我赞美小草,更赞美那些像小草一样,不畏环境的恶劣,坚强生长,具有顽强生命力的人。”——《小草》

“每当我处在黑暗中时,台灯便亮了,让我觉得周围明亮了。看到台灯,你便想起了我的赵老师。当我遇到困难时,当我心情沮丧时,她不就是给我带来光明的台灯么?”——《台灯》

“看到窗台上的仙人掌,我便想起了史铁生,想起了海伦斯诺,想起了张海迪,想起了许许多多身残志坚的人。当我灰心丧气时,当我一蹶不振时,看到仙人掌,浑身便有了力量。”——《我家的仙人掌》

在习作实践中,学生习作的内容有《粉笔》《我家的仙人掌》《台灯》《一棵石榴树》《小草》《门前的竹林》等,尽管存在一些不足,如语句不通顺,语言不简洁,描写不够生动形象,抒情不够自然等。但学生尝试采用借景热情、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通过描写自己喜欢的事物,写出了自己内心的想法,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还是值得肯定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