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课题: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建设基本框架
(2019-07-08 18:23:01)
标签:
2018招标课题德育手册 |
《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建设基本框架》
要做好“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建设研究基本框架”,需要厘清“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建设”“研究基本框架”这几个概念的内涵。
“普通高中”的内涵,是指上承初中、下启大学、学制一般为三年的“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作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第1页)
“制度建设”,一般情况下需要明晰6个要素:①按照哪几步做?②每步如何做?③每步谁来做?④每步做的标准是什么?⑤做不好怎么办?⑥由谁负责落实监督?(制度建设六要素,转载千彩华镇宇经理在线培训课程)这个基本框架,一定要包含这6个要素的,否则,就不能称为“制度”。
“研究基本框架”就是包含了哪几部分内容。
规整一下“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建设基本框架”的内涵:
站在学校层面就是,建立理想、心理、学业、生活、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指导制度,这个制度包含6个要素,即按照哪几步做、每步如何做、每步谁来做、每步做的标准是什么、做不好怎么办、由谁负责落实监督和做的结果怎么样,三年高中之后,以保障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的需要。
站在教育行政部门角度,需要“建设”一套适合于“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的“制度”。这套“指导制度”适“普通高中”“学生发展”要求,并且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我们这里谈的基本框架,有几个前提条件:一是政府要立法确保生涯规划老师的编制和职能。二是要成立专职部门,主要协调社会资源包括大学、科研机构、社会行业部门及社区等,配合学校学生发展工作,比如未来职业体验、社团活动等。三是普通高中要成立“学生发展处”,合并政教处,统管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生活、生涯规划等方面工作。四是普通高中成立家长委员会,调动家长为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体验做好充分的资源配置。这几个前提满足之后,学生发展指导工作尝试实行“导师制”。
实行导师制,谁来做导师?班主任和学科老师责无旁贷。
导师的任务是什么?国家有具体要求——是理想、心理、学业、生活、生涯规划等方面工作。
任务分哪几步做?高一高二高三
每步如何做?
每步谁来做?学生,老师(班主任+科任),家长,规划师
每步做的标准是什么?国家要求,大学要求,职业要求、社会要求,终身要求。
做不好怎么办?培训机会+负责制
由谁负责落实监督?学生与学生,老师,班主任,规划师,家长等。
“导师”全情陪伴,在爱与尊重中温暖前行
青春期的孩子最容易叛逆,遇见一位好的老师对孩子的发展至关重要。很多学生会因为喜欢老师转而喜欢一门课程,也有的学生因为讨厌某个老师连带着嫌弃这门课程;甚至很多学生不愿意与家长沟通,父母一说话就感到烦躁……而这时候老师如果能亦师亦友、授业传心,孩子的收获绝不只是成绩。
办温暖的、负责任的、舒展生命的幸福教育是学校一贯秉承的教育理念,而开展以班主任为核心的导师制正是将这一理念贯彻实施。人开学校具有小班教学的优势,更重要的法宝是各学科一起打团体仗,无论哪个老师发现孩子有问题,都会由班主任协调各科老师进行帮助辅导,每位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习惯、学科掌握程度,各学科老师都了如指掌。这样可以针对性的,结合每位孩子的特点提优补弱。
为了更好的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学校专门策划设计了“导师手册”。学生需要每周一做规划、每周末做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思考规划的落实情况,复盘一周的学习内容;导师也需要针对这周学生的规划、与学生的交流观察等进行一一记录;学生的父母也会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交流来填写记录。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地促进了老师学生家长构建“三位一体”的紧密联系,也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自我管理、自我规划的能力。
正如校长所言“这种导师制是在思想上的一种引导,生活中遇到问题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学业上遇到难题进行学习上的指导,还有人生规划方面的向导。”
“生涯规划”服务指导,挖掘学生内在驱动力
教育是唤醒,而不是雕刻。多年来,学校一直开展着一项“生涯规划”活动,通过唤醒孩子内在驱动力、唤醒孩子潜能,让他们找到学习的热情与动力。该校的学生生涯规划导师表示,“生涯规划”看起来与高考升学没直接关系,但是经过3年的积累,能够让学生在大学填报志愿的时候,非常有针对性的进行填报,同时能够帮助学生在日后预备大学四年、未来人生中那些相对自由的环境里,做一个自主、自立和自律的人。
家长表示,学校因材施教,根据每一个孩子不同特点进行分析评价,制定发展计划。我的孩子爱好科技发明,科技老师带领他攻关实验项目;之后孩子对生物产生兴趣,生物老师有意识进行引导,并尽全力帮助孩子完成实验。学校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氛围,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条件。
课题研究思路:
引言
一、初高中学生衔接适应发展指导制度研究
1.
现状研究
对策
与高中的学生发展制度衔接的要求
2.
学校层面(规则意识):
入学培训、 专职教师指导讲座、高中学生行为规范准则
年级层面(自律意识):
学生层面(角色转换):
教师层面
二、高中生心理发展指导制度研究
(一)高中生心理发展问题现状:
高中学生心理问题高发:
高中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途径:
高中学校专职心理教师的配备:
(二)高中生心理发展问题的解决对策
高中学生心理问题寻根溯源:学校、家庭、社会
拓宽高中生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途径:
加大针对高中学生的专职心理指导教师的培养力度
三、高中生生涯发展制度指导意见
(一)背景:高考改革——“两依据一参考”
(二)重要性:立德树人宏伟目标
(三)措施
高中生生涯自我认知:
高中生生涯规划实施细则:
(四)生涯意识和学科教学融合的必要性
四、高中段各学科核心素养和生涯规划融合的指导制度研究
1.语文学科素养和生涯规划融合的课堂教学实操范例
2.数学学科素养和生涯规划融合的课堂教学实操范例
3.英语学科素养和生涯规划融合的课堂教学实操范例
4.物理学科素养和生涯规划融合的课堂教学实操范例
5.化学学科素养和生涯规划融合的课堂教学实操范例
6.生物学科素养和生涯规划融合的课堂教学实操范例
7.历史学科素养和生涯规划融合的课堂教学实操范例
8.地理学科素养和生涯规划融合的课堂教学实操范例
9..政治学科素养和生涯规划融合的课堂教学实操范例
五、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导师制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