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佛系青年作文

(2018-03-11 22:47:50)
标签:

作文材料

文章收集

分类: 教学论坛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当下,不少90后崇尚所谓“佛系”:保持一种淡然的心态——凡事不较劲,不折腾。别人提供的服务就算不满意,也趋向于平静接受。工作稳定,感情充实但不轰轰烈烈,对生活也不患得患失。

面对所谓“佛系”生活,有人认为生活需要一种平和的姿态,淡然物外才有可能超脱世俗;有人评价说,不怨不争,实际就是缺失理想与信念;更有人认为云淡风轻固然可贵,但年轻人有大担当展大才干,更是人生的大境界。

请根据你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明显;⑤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是2018年比较热点的作为材料。收集了材料来源主要文章。

材料观点来源1《年轻人,真的“佛系”了吗》(文 石羚)

20171212一早,人民日报评论君翻开朋友圈,被“佛系”的90后吓了一跳。网友总结出佛系粉丝、佛系员工、佛系甲方甚至佛性前任,考试、恋爱、健身、网购等行为也找到了“佛系”的方式。

什么是“佛系”?举两个简单例子,大家感受一下。比如,“佛系员工”,被描绘成“交代下来的任务从不推辞,但是也绝对不会给自己揽工作;工作质量永远保证合格,但从来不会有惊喜”。再比如,“佛系恋爱”,是“不温不火,不会夺命追魂call,主要相处方式就是一周一两次见面”。

 

怎么看这样的“佛系”?这当然跟大乘佛教所言“众生皆有佛性”不同,更多是网友的“夫子自道”而已。像很多事情一样,我们还是可以分两面来看“佛系”的状态。还原到生活场景,一方面,这可以是不争不抢、不钻营不吹捧的随性、豁达;另一方面,这也可能是面对竞争、面对压力时候的怠惰、消极。好与不好,存乎一心。

应该说,年轻人天性是热烈的、向上的,对生活充满热忱、对世界充满好奇。不过, “佛系”一词能让很多人觉得深有同感,也让人感受到一些共同的状态。业绩只能“更快更好”,成绩总要“再创新高”,房价高、物价贵、好工作也难找,经常要使出浑身解数,往往要委曲求全,神经总是紧绷、压力总是“山大”……有拼搏、有奋斗,有成功的热望、有向前的激情,不过,也难免会有缓下来、松下来的念头——毕竟弦不能绷得太紧,容易断。所以,即便不是生活的常态,“佛系”一说,也承载了一种对于生活中快与慢、进与退的思考,乃至追求。

本质上,这样的“佛系”人生,跟“我们是谁”的咆哮体,跟“葛优躺”“感觉身体被掏空”的吐槽,跟“第一批90后脱发了”,也都有些相似。不过,“佛系”之说,在无奈之外,更多了一些“不焦躁、不执著、不强求”的态度,也未尝没有“不愿给人添麻烦”的心情。这难免让人联想到日本的“低欲望社会”:物质极大丰富,吃饱穿暖不是问题;“随缘”的人生,没有大的野心和抱负;城市生活便捷,连跟人的交往都能降到最低……人们从中,也会看到“世代转换”之后人生观、价值观的悄然转型。

在“佛系”之前,还有个年轻人喜欢用的词——“丧”。“丧”已经是消极了,更消极的是,连“丧”都懒得“丧”。或许,不管想要怎样、能够怎样,年轻人终究还是要“嗨起来”。毕竟,消极不是放纵,沉稳不是慵懒,有所节制不是无欲无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并非无喜无悲。不“尽人事”,怎能徒“听天命”?Deadline迫在眉睫,佛系员工可以视若罔闻吗?希望不作、不矫情,佛系男子可以坐等爱情从天而降吗?

 

“佛系”与90后相遇的背后,潜藏着保温杯泡枸杞的中年隐忧。曾经拒斥“90后”这一标签的90后,或是困惑于现实,或是迷茫于选择,于是给自己贴上了“佛系”的标签。积极也好消极也罢,“佛系”跟不久前流行的“油腻”一样,也不过是个标签,并不足以指代丰富多彩到无所不有的人生。我们还能看到理工男、萌大叔、女汉子、社交宅、铲屎官,青年既惧怕被归类,又希望得到认同;既要彰显个性,又要互相取暖,说到底,这或许只是年轻人在探索自己的人生定位、社会定位,在追寻人格层面、精神层面的成长。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烟”,我们可能也只是看到了标签,而没有看到“佛系”心中那不屈不挠的“斗战胜佛”吧。所以,不妨也“佛系”一下:不必太当真,也不能不当真。

这正是:事事随缘有“佛性”,不可遇事心如冰。

(文章来自  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评论“)

材料观点来源2:《也说“佛系青年”》(民生观)(作者  刘念)

 云淡风轻、浑不着意好不好?太好了,但必须守住一条:总得有走心的地方

  油腻大叔还没走远,佛系青年又刷屏了。您别误会,跟宗教没有任何关系,就是借这个符号,讲一种怎么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约车,司机到门口也行,自己走两步也行;11”,抢着也行抢不到也行;饿了,有啥吃啥,凑合就行;干活,说我好也行,说不好也行……

  无可无不可的佛系一夜风行,其实是击中了现代社会的一个痛点:累。生活节奏快、事业追求高、精神压力大成为常态,一看这文章,心里激灵一下。哪怕扭过头,扒拉两口饭又改文案去了,活不成这样,但也想给它点个赞,转发一下。

  朋友圈中,有一个干媒体的哥们的转发打动了我:工作之外,真想这么干!——请注意,他也向往,但加了一个前提。

  这让我想起了乔布斯。同款牛仔裤、T恤衫,可能得有十几条不止。脏了随手一换就得,不在这方面花心思。可是,在工作上,一个细节不满意,能把自己和下属都折腾个半死。金庸笔下的张三丰也这样,一件青道袍污秽不堪,人称邋遢道人,但是大节大义不含糊。

  云淡风轻、浑不着意好不好?太好了,但必须守住一条:总得有走心的地方。处处不坚持,事事随大流,那只能是淹没于人潮、迷失掉自我。

  有所坚持之后的佛系生活,本质是断舍离,是极简主义,是聚焦。是心系做实验把怀表搁锅里煮,是撞上大树还道歉,不拘小节,不理细务,是所求者大,是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到一点上,好求一针捅破天。

  自然界中,也有佛系动物。比如老鹰和老虎,鹰立如睡,虎行似病,瞧着可随意了,可是一旦锁定目标,咔嚓一下,闪电一击,也不睡了,也不病了,往往一下毙命。本质上也是抓大放小。如果真是啥也不用心,那是肯定通不过自然选择的大剪刀的。脖子上挂饼不知道转,只能饿死嘛。

  除了坚持与随意的辩证法,还有一层分寸感的道理。古人也好闲好从容,但讲究偷闲,不从容,人生太急;太从容,生命浪费,其要在度。终日碌碌不是美好生活,但光轻轻松松、敲锣打鼓,美好生活肯定也实现不了。

  有人戏言,佛系也行,愿做一个斗战胜佛系青年。西行路上,那悟空会玩耍、敢担当、勇打拼,做下偌大事业,此真有志者言。

             (文章来自《人民日报》 2017年12月13 13 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