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题《严郑公宅同咏竹》解析
(2013-10-07 10:56:23)分类: 考题、模题、复习鉴 |
高考题《严郑公宅同咏竹》解析 |
0
(2009年天津市语文高考试题) 严郑公宅同咏竹 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①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②箨(tuò),笋壳。含箨(tuò),包有笋壳。③帙,包书的布套。书帙(zhì),书套。 【试题】 ⑴本诗前三联描写出柱子怎样的形象? 参考答案: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从题材来看,这是一首咏物诗,对象是竹。一般情况下,这将是一首以竹的自然特点为基础,寄寓人格审美理想的作品。竹属于“四君子”之一,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竹为什么能代表这种形象呢?这就不能不提到竹的三个为人称道的特点,一个是“劲节”,使人联想到刚直不屈;一个是“虚空”,代表谦逊的胸怀;一个是“萧疏”,也就是疏落,显得超拔不群,它不似其他树种那么毫无个性地挨在一起,而是独立的,自我的。 这道题问竹子的形象,是一个在咏物诗中非问不可的基础问题。这时的竹,却已不仅仅是自然意义上的竹,而是浸润着作者的审美意趣的人格化形象。所以,必须要结合作品的主旨来作整体思考,在一种欣悦、赞叹的基本情感中去体认竹的特点。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惹人喜爱的,富有生机的,刚刚生长出来的嫩竹。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这是全诗的精华所在。难在对“侵”的解释,在第二题中再做详细解释。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这两句分别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来写,抓住这一点就抓住了关键。 ⑵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参考答案: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字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的渐进过程。“晚”字则写出了竹阴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 这一句中的“色”是什么?从答案来看是指竹影,但“色”难道首先不是竹的颜色吗?我个人认为,应该首先指竹的青翠。而这种颜色,是可以浸润映照在书帙之上的。请看唐代诗人裴迪的作品《华子冈》:落日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请注意,拂人衣的是什么?是山林中的那浓浓的翠色。而如果将这里的“色侵书帙晚”的色理解为竹林的阴影,该是多么的大煞风景。 但是,标准答案还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你看这一句中最后一个字,晚,说明固然是竹林翠色染绿了书帙,但何尝又不是这种颜色加上竹影婆娑,使书帙淹没在一片深色里,从而有让人觉得天色将晚的错觉呢? 总结起来,这一句好在哪里呢?好在侧面写出了竹的特点——翠绿,竹影婆娑;好在动词富有想象力,“侵”字将颜色写出了动感,而且竹林仿佛有了思想;好在一个“晚”字写出来作者的感受。以上种种,很值得好好玩味。 ⑶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答:(答案符合诗意,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 示例二: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 示例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 |